各位車友好
在下我偶然在網路上看到tubeless的宣傳影片
片中tubeless+補胎液的防刺效果、以及耐衝擊
讓我深深的著迷 實在是厭倦破胎的感覺了
但是tubeless似乎也存在一下缺點
1.tubeless不易安裝、打氣
2.外胎價格高昂
3.外胎重量太重
4.不知外胎耐用程度如何
5.市面上tubeless外胎 選擇太少
這些因素讓我十分抉擇
所以希望車友們可以分享一些使用上的心得
感謝!!!

最後附上我看到的tubelessu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salloy.bike/videos/870651389694576/



S牌的pro one重量235 1500$
V牌的205 2500$
使用感想嗎...就是路上看到小石頭 坑洞都不怕 用力給他搞軌斗後
另外補胎液建議定時罐一次 大概3個月
上次破胎拆下來一看裡面都乾掉了
謝謝骯大的回覆
原來補胎液是要定期補充的阿
請問有推薦的品牌嗎
我看網路上價格差好多喔


骯骯泥嚎嗎 wrote:
S牌的pro one...(恕刪)


如果要定期灌補胎液, 這樣胎不就越來越重?
先問一下樓主,是登山車還是公路車?
目前我的了解,tubeless表現是Z>B,安裝上也越來越簡單了。不過我只有登山車改用無內胎,大致說明一下。
1.tubeless不易安裝、打氣
A 外胎本身很好裝,打氣則是要看胎唇跟輪圈緊密度,夠密的話打氣筒也打得起來。我有一條普通版外胎(MAXXIS crossmark),直接灌STAN notube,也沒漏氣。但是另一條SCHWALBE NOBBY NIC,就是胎唇太鬆,用空壓機都打不起來,放棄。
2.外胎價格高昂
老實講,無感
3.外胎重量太重
但可以省下一條內胎,自己算算能否接受囉。
4.不知外胎耐用程度如何
以我騎過的路段,中埔山、超級八、紅瓦厝、內洞林道,還沒有對外胎造成損傷。但若是真的破損太大,補胎液也可能無法止漏。
5.市面上tubeless外胎 選擇太少
也是無感,只怕自己沒錢買。

至於補胎液乾掉,其實無所謂耶。因為隙縫都補起來了,就算乾掉也無妨。但每次換胎確實是要重灌的,惟正常使用下,外胎也沒這麼常換。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謝謝AUXO大的回覆
我騎的是公路車
我目前看到的tubeless胎大概要1400起跳
有的甚至接近2000元
這個價格甚至比馬牌GP4000-S2要高
很怕它使用不到3000KM就收工
擔心這是一個無底的錢坑
又愛又怕~~

reborn293 wrote:
各位車友好在下我偶...(恕刪)
我選TUBELESS就是不想在路上補胎換胎
出門也不用帶內胎,目前換第二條了
但是好像磨損的很快應該不到4000K,胎也貴
現在換新款的S(原本是舊款的S),但願可以用久一點

而且可能我手殘,氣嘴斷2次了
據老闆說是滾動性佳,也比內外胎輕
結論就是比較貴,但用起來比較輕鬆不用怕破胎
只破過一次是家裡發現的,用補胎片就補起來了
但補完老闆說外胎都磨平了,還是得換
以後再換輪子還是要有TUBELESS

謝謝J大的資訊分享
請問你用的是SCHWALBE ONE嗎
這是不是305g那條
我還以為比較重可以耐用一點
我雖然沒用過 但是我預計下一步嘗試的零件

我做的功課是....

重量:比賽管胎200-240克+膠帶 / 一級open胎:190-210克+內胎 其實差不多

耐磨:管胎明顯較差 但換來路感與安全(據說啦...我從沒騎過)

價格: 一級open胎650-700元不含內胎

練習管胎8-9百不含膠帶 以嘗鮮角度個人覺得還好 但真的很重(3XX克)

一級管胎......不敢肖想

而且open框也可以用管胎.....150psi給他催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