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前驅、後驅

動力配置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

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前驅、後驅
前置前驅(FF)


前置前驅(FF)是指前置動力馬達加上前輪驅動(Front-Motor with Front-wheel-drive)的結構,也就是前輪轂馬達(Front Wheel Motor)。這種配置相對簡單,如參考照片所示,僅需安裝於自行車前叉內,再搭配剎車裝置,即可完成;結構及所需的零組件都極為簡單,造就出前置前驅的生產成本優勢。

然而,將輪轂馬達擺放在自行車前方,也意味著相當不利於操控的車身配重,使得車體有先天偏轉向不足的特性。而前輪同時要肩負動力輸出以及轉向的工作,加重了前輪的負荷,更讓前置前驅(FF)配置的車款在操控表現上容易有轉向不足的機會。口語一點的說法就是,不好轉彎;會有龍頭重,轉彎時雙手的出力需增加,少了一種靈活操作的自由感受。

優點
1.價格優勢:成本低、結構簡單、方便組裝。

缺點
1.轉向不足:重量位於前方,車身配種不平衡,車輛動態表現不佳,容易造成轉向不足。
2.前輪負荷較大:前輪要負責驅動及轉向,因此磨損會較為嚴重。

===================================================

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前驅、後驅
後置後驅(RR)


後置後驅(RR)是指後置動力馬達加上前輪驅動(Rear-engine with Rear-wheel-drive)的結構,也就是後輪轂馬達(Rear Wheel Motor);但由於此種形式為輪轂馬達的主流,因此往往會忽略"後"一詞,直接稱輪轂馬達(Wheel Motor)。由於起步加速時的重力分量會壓在後驅動輪上,使得後輪擁有良好的抓地力,這代表著後置後驅(RR)車款能夠有著相當優異的加速性能。只不過,後置後驅(RR)的配置同樣有著車體重量分配不理想的情況,其動態特性通常會趨向轉向過度而不太容易控制。

後輪驅動同時減輕了前輪的工作量,讓前輪只需單純的負責轉向工作,因此轉向反應較輕鬆靈敏,也讓後輪驅動的車款可以承擔較大的動力輸出,而不會對車輛的操控特性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後置後驅(RR)的組裝,如照片所示,需對應的機構除了車架後叉、煞車裝置之外,還多飛輪的部分,因此空間配置、機構搭配及生產組裝的難度相對增加。

優點
1.操控性佳:由於後置後驅(RR),前輪重量輕且僅剩下轉向的功用,更好操作。
2.加速、爬坡表現好:起步、加速及爬坡時車體重心會後移,使得後輪的抓地力增強,提供更好的穩定性。

缺點
1.轉向過度:在過彎煞車時,由於減速導致重心前移,後輪抓地力變小,就容易轉向過度形成甩尾。
2.組裝複雜:耦合零件較多,組裝較為困難。

===================================================

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前驅、後驅
中置後驅(MR)

中置後驅(MR)是指中置動力馬達加上後輪驅動(Mid-engine with Rear-wheel-drive)的結構;動力源也就是中置馬達,配置在五通軸處,藉由鍊條將轉舉傳遞置後輪輸出。在整車重心相當集中於車體中央的情況下,不僅重量分配極佳,車體的旋轉慣性也較低,因此在過彎時的動態反應是所有配置當中最優異的。

本質上仍是後輪驅動,前輪單純的負責轉向工作,具有類似後置後驅(RR)操作靈活的特點,但在組裝上僅需與車架及鍊條結合,降低了複雜程度。

優點
1.操控性佳:前輪輕,好操作。
2.車重分配:重量置中,騎乘的動態感最容易操作。

缺點
1.價格較高:中置馬達集成式的一體設計,導致售價偏高。
2.美觀程度較差:體積較為龐大,與傳統五通處的俐落感產生差異。

===================================================

重點整理:
重視騎乘感,選後驅。想挑CP值,挑前驅。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
那前後雙驅呢?

我車是後驅電機
有在想再裝個前驅(用手機APP控制)
御劍梧
會有協調性的問題,目前大多前後同一規格,那就是同時啟動時,轉矩加倍。但若前後不同規格,那控制器要去調配,不然會有種不自然的感受
市面上的前驅大多是改裝套件, 因為改裝最容易. 但電輔車成車很少品牌或型號在賣前驅的, 所以你挑選也不太需要太多煩惱.

至於你如果要踩踏才有動力, 並且是想運動為主, 只是需要有一些電力輔助的話, 中置電機會比較理想. 雙避震登山車也大多數是用中置馬達.

後製馬達如果做得小, 如Mahle, Hyena等, 這些仍然是踩踏才能有動力, 也是有一些輕型的自行車, 仍然是以運動為主. 但還有一些粗粗厚厚的後榖馬達, 加上粗重的車架,電池,與輪胎, 那這些往往是用來載貨運貨使用, 已經接近於電動機車了.這些的話, 腳踏只是輔助, 甚至有點是裝飾使用.

所以選購的重點主要是看用途, 馬達在哪個位置並不是特別的重點.
前驅配重較好. 後驅重量都壓在後方,後輪容易磨損.

前驅車要配上好的前叉避震+三角台.
以使用經驗而言,我將 現有後驅車全部變成前驅車,畢竟前驅車承擔的壓力較小,動力馬達的需求電力較小,對車上電器的電流較小,比較不會將電器接頭融蝕,感覺比較安全。

前驅車一般的配重,馬達在前,電池在後,車身的重量分配會比較平均一些,操控上會比較方便,順利。一般的電輔摺疊小車,16 ,20 吋車本身的操控性就很靈活,甚至都已幾近難操控的地步,電動馬達有個重量壓在前輪會使得操控上不會過度靈敏,較好操作。而且前驅馬達的動力反應較小,不會像後驅馬達那種動力過大的感覺,( 以一個 350w 的後驅馬達在停止間,不小心瞬間轉動油門把手前輪會翹起來,經常會嚇到。)

前驅馬達對於動力操控上的需求更低,一般後驅馬達的安裝上必須考慮 後飛輪的安裝,必須將 飛輪 與 電動馬達 的花鼓間距調整好,不然輪胎就不會在中線上面,感測器的安裝也必須考量,技術要求程度較高。廠家來做會比較安全,業餘改裝的失敗率較高。

中置馬達的電輔車就只能說: 只要您將錢準備好,就沒什麼問題,畢竟對廠家的要求很高,綁標規格的零件,業餘改裝根本沒有空間,日後的保養維修,更換零件,就只能任憑廠商剝削與宰割,不要有什麼怨言。
qqa177
會壞的大概就是控制器與霍爾元件,youtube上有老外將八方中置電機的控制器換成外接鋁盒那種控制器尼龍輪轉子等其他零件掏寶與國外都有賣,價格也談不上多貴..我是覺得還談不上被宰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