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他30%的功力
就是影片中他摔車的部份+沒在騎車的部份+兩輪都在地上的部份+坐著休息的部份
這樣大概有30%吧?
(來亂的)
Peter_ wrote:
抱歉有些誤會~我指的...(恕刪)

您可以再仔細看,他的車有座椅只是降到最低而已,他的車也有六速後變,這些在26吋攀岩車上都是正常的配備,只有20 吋的攀岩車沒有後變,行家一般20 吋26吋都能玩的很好!



哦~我都不知道有的攀岩車可以有坐墊和後碟耶
感謝您!

porsche run wrote:
您可以再仔細看,他的車有座椅只是降到最低而已


喔~我指的是Phil 用的攀岩車沒有坐墊,用的是26吋攀岩車(我貼的連結)

但Danny用的卻有座墊,而且是24吋輪,SO我以為那不是純種攀岩車
因為我只記得街道車有24吋,但攀岩車沒看過
太神了 好神

可怕的爆發力與膽識 讚

frankyueh wrote:
純的攀岩車不是那部影...(恕刪)


爬樹那一招真的粉妙

旁邊的笨狗也看呆了@@
嗯! 沒錯.

不過以前的26吋車會有後變是有原因. 以前的大攀岩車是從登山車融合小車(Modified)的特質演變而來, 當時的BIU(攀岩車世界聯盟)就開始有26吋車的分類, 然而在其規則中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26"車"必須"要有後面六段變速器. 因此在兩三年前的MONTY目錄中還可以看到頂級的車款採用六段後變.

至於小車, 就是專門為攀岩車設計出來的, 所以有時後還有一種講法"Modify"來代表小車的意思.

目前的規則BIU和UCI已經沒有像以前對26吋車的限定, 在UCI中是很早就做改進, 然而大小車還是分開來比賽.

但BIU目前是將大小車合併比賽.

所以現在大車清一色都是沒有後變, 以單速為主.


在這樣情況的發展下, 現在大車的構造跟小車一樣, 能省則省, 重量上要達到極致, 在角度上也是要求極致, 高BB, WheelBase長, 龍頭高等. 當然還要依個人身高矮短和能力還選擇角度.




另外,

沒錯啦! 車種上那影片以那年代當然是純種攀岩車. 我只是不小心"以為"講的是騎法之類的. 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7lKw3vnWw&feature=fvw

別說沒圖沒真相,40%的功力我真的很想看看
Danny從小開始騎,算一算車齡也有20多年有現在的功力
你從幾算開始接觸單車,難道你就是傳說中的骨骼奇特萬中選一的奇才嗎!?
看完影片你不覺得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的道理嗎!
你有影片小朋友的40%我到還相信,你有車神的40%是講給自己爽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