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fetz99 wrote:
.一支頂級義大利手工鋼管車架價錢也是六位數以上
還不是一些鋼材的組合
還真是夭壽喔~~全部成本不知要不要一千元耶~~
不過那些鋼材丟給一般人不知可以銲出什麼東西?
人家就是賣技術、賣設計
義大利人敢賺,台灣人就不能賺,這是什麼道理??!!

眼界可以放遠一點
你嫌貴的東西在國外人家認為是便宜又大碗
台灣市場那麼小,巨大、美利達賺的大部分都是外國人的錢
對台灣來說有何不好?
有需要像電子業一樣殺價殺到血流成河嗎?

速克達機車真的是要比什麼!!
產業特性不一樣,一個飽和的產業就是賺辛苦錢
我不會否定機車的技術能力,但如果大家都會做
就沒有訂價能力,你賣多少我就賣多少,反正大家都差不多~~.(恕刪)


人家就是賣技術、賣設計
義大利人敢賺,台灣人就不能賺,這是什麼道理??!!
→國外國民所得是多少,台灣國民所得是多少

台灣市場那麼小,巨大、美利達賺的大部分都是外國人的錢,
對台灣來說有何不好?有需要像電子業一樣殺價殺到血流成河嗎?
→真的大部分都是賺外國人的錢嗎?為何現在滿街是這些牌子車
→國產車有需要把價錢定這麼高嗎?


速克達機車真的是要比什麼!!
→10萬元可以買到150cc的水冷速客達,再加1台等級不錯,27速的自行車
比科技,比舒適,比省力,比速度,越高等級的自行車不是在比這個嗎?
比輕量?機車重,但是它可以不費什麼力,可以隨騎乘者操控跑的快或慢!最強的選手+最貴最好的自行車追不到吧!

請問你~以消費者立場,高價位的自行車是便宜還是貴?

建議此討論版能上消基會反應一下了
竟然有大大一直能力爭這問題

十分期待你能告贏現在你所謂的單車不值論點
造福所有百姓都能輕鬆擁有整套 XTR跟頂級車架
讓台灣三歲小孩行車更加安全
真的
大大居然這樣有理的話
十分期待不要在這嘴跑 讓你的理論實現吧
順便也讓汽油油價回歸
讓頂級遙控汽車 飛機1000原有找
讓Lv包包跟夜市包一樣價格500有找]
讓頂級新型Pda手機通通跟1元首機一樣價錢 反正成本都差不多啊 了不起多500
讓手提電腦跟他材料一樣便宜3000有找
真的
以你的理論 一定能讓社會大眾脫離物價的困擾
更讓階級消費觀消失
打破階級產品觀念
讓一輩子無緣接觸高級品的人們享福
等你喔 加油
TOPLIN wrote:
建議此討論版能上消基...(恕刪)


以一個平民百姓是無法改變價格的,就算是消基會能力也不足憾動

這個議題是經過討論,可以知道一些事情

頂級的零件不見得是最適合的,換個方式説~台灣人的國民所得能提高到先進國家水準,
廠商降低售價,讓大部份人能買的起這些頂級零件,豈不更好

廠商定價高,那是他的行銷方式

消費者就是買或不買而已,我呢~算是買了那一型,覺得貴~上來討論一下。

其實
以單車對一般人而言
買菜族1000以內ok
通勤或一般休閒建議7000就ok
要稍微入門一電玩家建議15000以內就足以應付
到這邊的價錢都算合理 也比機車便宜太多
ok
在往上在廠商立場已經不是以一般成本考量定價
而是以特製化去販售
對象就是所謂玩家 這價位會明顯跟一般單車有區分
就跟重機車雨通勤機車一樣
已經是對單車等級區分了
這就是行銷手法
這就是消費分級
真的
這就是答案了
其實
用機車價值跟單車比 在商人行銷中是不成立了
就是要有等級行銷
不然何必要有賣場車一量2000的
通通將10000單車打到2000或4000 造福百姓不就好了
所以
這問題就是整各環境環環相扣而成
真要研究
是要研究一堆人有必要買這樣專業的車嗎 真有用到嗎
很多都是競賽等級的東西
這才是真正問題

我能回應一般這種心態 不外乎 我買的起
或我的腿力技巧已經能達到
或我是車迷
或跟人比
或追求極至(以單車而言比機車等等東西 價錢低一點比較能達到)
希望
個人這最後論點也是重點能打消這無聊的討論
這提目真的定的有點不太對
國外國民所得是多少,台灣國民所得是多少?
->原油一桶140美金,賣歐洲比較貴,台灣買比較便宜?
世界都是已經是平的,價差大就會有套利的行為來消除價格差異

真的大部分都是賺外國人的錢嗎?為何現在滿街是這些牌子車?
->靠台灣市場巨大能成為世界最大自行車公司?
巨大去年賣了547萬台車,台灣市場賣了22.8萬台
多出去看看外面世界吧!!

不到10萬元可以買到150cc的水冷速客達
->我只知道不到20萬可以買到環法一級戰駒,連外國人都知道
如果要健康,幾千元的單車也很棒
速克達就只是交通工具,賽事級的機車要多少錢呢?

請問你~以消費者立場,高價位的自行車是便宜還是貴?
->以頂級自行車來說,本土品牌真是不貴
國外對09 GIANT TCP ISP 的評價不就是如此嗎?

真的有興趣買適合自己價位的單車,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嗎?
如果真的對機車有興趣想買台Ducati才真的有些困難吧!!
heifetz99 wrote:
國外國民所得是多少,...(恕刪)

巨大去年賣了547萬台車,台灣市場賣了22.8萬台
→那國內外的定價是否一樣?如一樣,多了運費成本,以國外的所得,買台製是便宜,台灣買自製品算貴吧,

速克達,自行車也是交通工具

請注意..(同價錢的單車與機車相比)

國外對09 GIANT TCP ISP 的評價不就是如此嗎?
→有台灣的消費者民調嗎





henry999 wrote:
巨大去年賣了547萬...(恕刪)



真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啥是自製品?? 請你跟我說除了車架外哪一樣零件是所謂自製品?

高價單車老實說除了捷安特跟美利達是國產車架外 其餘大部分零件都是國外品牌

雖然很多零件都是台灣製造沒錯 但請注意這還是國外品牌 這並不是國產品牌

以定價來說 高階產品的零件都比國外便宜許多了 所以台灣整車的售價很吸引國外的人士


很多人以為碳纖維車架怎會那麼貴? 其實很簡單 原物料就是那麼貴

加上不良率也很高 除了f-1以外哪一樣交通工具是以碳纖維為本體的??

別把啥引擎蓋或啥裝飾版的碳纖維混為一談 抱歉那種東西跟自行車碳纖維原料是天差地遠

自行車架要求的不只是輕量 更是強度 所以像很多高階車架的碳纖紗已經是航空等級的產品

因為這種原物料才有辦法負荷人體的重量跟一些變態玩家的玩弄 加上碳纖維都是靠人工作業(包覆/修模等等)

所以以原料來說已經不是同一水平怎比較?


或許你會說那鋁合金車架呢?? 你可以問問光陽或三陽有辦法降低機車車架重量到4公斤以內嗎?

不同的製程有不同的產品 別以為都是鋁合金為啥價差那麼大 鍛件跟cnc就是強度差很多

單車很多零件都是靠細部加工來保持強度 所以很多高階單車強調重量 當然強度上也要兼顧

那避震車勒? 重的要死又難騎賣的又貴

等有一天你的速克達也可以在山上跳來跳去飛來飛去你就會發覺你的速克達已經不是幾萬塊可以買的到了....


台灣消費者民調???那是啥東西??

國外騎乘單車已經行之有年 台灣不過這兩年才開始單車人口多一點 就要以台灣消費者民調??

捷安特也是從國外打出名聲以國外市場為優先 為啥要為台灣這麼少的單車人口作民調?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總歸一句喜歡的運動無價啦 !! 本人擁有中價位的腳踏車及重機但不會去比較何者較貴因為沒有意義啦,因為重機換個輪胎機乎可換半台T3而且大約4個月就要換一次,如果這樣你就會捨去你喜愛的運動嗎 ? 答案應該是不會啦所以青菜蘿蔔隨人喜好
henry999 wrote:
比輕量?機車重,但是它可以不費什麼力,可以隨騎乘者操控跑的快或慢!最強的選手+最貴最好的自行車追不到吧!


本來覺得版友前面雖然觀念上和著重的地方不一樣
但有些論點還滿值得探討的
有的人因為同樣是兩輪移動工具所以認為可以拿來類比也就算了
大家應該有共識兩者在動力部份不該作文章
現在上面這幾句話實在讓人

如果只是快就好
那這世上去跑田徑去游泳騎單車不都沒什麼意義
人力哪及的上機械動力

從這裡就可看出
版友似乎仍侷限在單車不過是代步工具
以代步的立場單車不及機車
基本上這也沒什麼不對
不過自然無法理解其他人所認為的單車不只是交通工具的感覺

今天我有三萬
叫我選相機組和液晶電視
我會選液晶電視
那僅是個人選擇
但如果我以個人的選擇來建立論述
並且開文疾呼
說這代表液晶電視比相機有價值

這種論述既無效
而且相當不尊重會選擇相機的人的價值觀


henry999 wrote:

請問你~以消費者立場,高價位的自行車是便宜還是貴?



這好像跟上一次類同的主題的結果一樣


百萬重機算不算貴
千萬法拉利算不算貴
半斤六百的草莓算不算貴


以一般消費者立場
正因為貴的東西才叫高價位
消費者如果覺得不貴就叫平價了

不論什麼東西
都有金字塔模型
重點在於
價錢如果只有商人訂在金字塔高層而無實質成交結果
那東西就是自爽沒有意義的貴
有成交結果
才能稱為商品
高價商品正是如此

STANLEY650719 wrote:
真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恕刪)


1.台灣股市掛牌,台灣製造,我是指國產品牌
2.機車車架..不須要將重量做到4公斤以內
3.也有國產的越野機車可在山上跳來跳去

4.台灣消費者民調??這是之前的討論串
你願意花多少錢購買一台腳踏車?...商業周刊調查,請看價錢的定義
1.還沒打算買 .............. .......票數 95 百分比4%
2.5千以下,基本入門款.........票數652 百分比29%
5千~1萬,上班上學通勤用....票數473 百分比21%
1萬~3萬,多功能運動休閒用..票數936 百分比41%←這是大部份人可接受的價錢
10萬以上,頂級名牌奢華車 ....票數107 百分比5%

題目是..單車為何比機車貴
把價錢設定一樣就可以比較,機車,自行車都是2輪的交通工具
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用錢買,當然決定權是消費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