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isea wrote:零件加工要求公差20...(恕刪) 這個討論串明明是: 合約要求公差20條, 廠商送來20條, 你卻說: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貫徹愛與真實的正義 ,我要求公差只能10條然後..廠商:.....................
這 ....週六從土城騎車到淡水, 回程沒帶車袋, 摸摸鼻子乖乖再原路騎回家, 不敢去路邊7-11買個垃圾袋充數搭捷運捷運公司規定有沒有道理是一回事啦, 重點是那是他的規定, 你同意他的規定(形同合約), 他才履行搭載你的義務, 當然捷運公司沒說一定要用車袋, 所以用垃圾袋也算是一種"包裝", 但是, "妥善"這兩個字怎麼解釋??請問樓主, 您是垃圾袋套一套抓起車就進出車站, 還是有再用繩子或膠帶再把袋子固定??若是前者, 那我想依一般的標準, 應該算不上"妥善"吧, 如果是後者, 那我覺得還勉強說得通保全也是在執行他的工作, 你頂多說他應該客氣一點, 不要這麼兇, 但是保全並沒有錯, 換個角度, 假如你是保全,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車友隨便垃圾袋一裝就要進捷運站, 你大概口氣也不會太好攜車袋沒規定什麼材質, 捷運公司也沒說一定要用攜車袋, 所以不管你是用破爛車袋或垃圾袋, 沒包裝好就不能進站, 這很好判斷, 即使用垃圾袋, 只要你有打包並確實的捆好, 不是隨便套一下, 那當然沒什麼不可以話說回來, 這沒什麼好吵的, 反正你怎麼規定, 都會有人鑽漏洞, 即使捷運公司明文規定要用攜車袋, 還不是又會有人上來揮什麼, "我的車袋才破五個洞, 保全竟然不准我上車", 或什麼 "我都用大塑膠袋加膠布貼起來, 一樣照搭捷運" 之類的, 我只想請教各位, 除非您真的是特殊狀況沒辦法, 不然用垃圾袋有什麼好處?? 提也不好提, 拿也不好拿, 容易破又要冒被保全刁的風險, 成功了也不過就省到那幾十塊錢, 偶爾被某些高道德標準的車友看到搞不好還挨白眼, 損人不利己, 買個車袋照規定來好好打包而且可以重覆使用, 環保又方便好看, 豈不是好得多??
趁這個機會轉貼網路上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抱歉原作者是誰我並不清楚,如有侵權我會刪掉其他的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以下為原文轉貼:楊蕙如幾年前與信用卡公司鬥智大勝,獲得社會某些人士的稱許,各媒體也封她為「卡神」。楊蕙如最近開了一家網路顧問公司,並頻頻上媒體打知名度。筆者認為,一個是非不分、道德低落的社會,才會把類似楊蕙如的行為,視為英雄之舉。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康的事:買貴了,可退差價。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不會利用這個「漏洞」。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價值錯亂了。從卡神,筆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許多股友在討論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強調的:他非常重視一家公司CEO的誠信,不夠正派的公司他絕不考慮。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一個像楊蕙如這種心態的人,在記者會上還以稱讚現任雇主的方式,貶損曾拒絕錄用她的人,就不會讓人太奇怪了。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親戚得意地對我說:「美國的商店,兩週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掉,不就解決了?」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也因此,他們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不容許政客說謊。台灣呢?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基礎上運作。但即使已是防弊重於興利,結果還是「敢的拿去」。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時候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朋友回答:「沒有」「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當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您了解了這道理。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記得﹕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堅持才能天長地久。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放鳥光 wrote:趁這個機會轉貼網路上...(恕刪)記得﹕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堅持才能天長地久。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寫得真好上了一堂大課要當被人尊重的上等文明人還是被人鄙視的次等人存乎於個人一念之間當我們這個社會上等人遠多於次等人時才有資格說我們也算是先進國家
casper31912345 wrote:好吧是我沒有詳細閱讀...(恕刪) 大大...小弟願意幫你分擔200元..如果版主給你帳號.請告知小弟您的帳號...希望垃圾帶包裝能夠盡量美觀.看到包裝直覺是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