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已逝,只剩鍍金品牌?

版主,你很討厭耶! 發這樣的文害我看到現在1點多了!

乍看之下覺得很對味,很多疑問我也很好奇,結果沒想到一路下來卻是看到一路被鞭下來,才驚覺原來我也已經老這麼久了!

我也許是跟版主一樣的老古板,不過各位千萬別鞭我,我才狠下心來買了台捷安特的 Great Journey X,還做著環島的美夢,我可是有一台 Great Journey X,別鞭我!
樓主,「鐵馬未逝,且品牌眾多」呀!

小弟也是6年級前段班,而前面那位FATMAN99(油俠)更老。

小弟自認在版上絕非知識淵博之輩,但希望應該能稍稍解答您的問題一二。

Rogers35a wrote:
文章太長,先說個人感言:以前三千元鐵馬能夠達到的速度,現在至少要一萬多元以上的單車才能達到(是有比較省力).
而現在六七千元單車,就算兩腿速度踩得比以前快兩倍,速度也上不去...(恕刪)

錯。以前三千元鐵馬能夠達到的速度,現在三千元也能達到。問題是,你要用對車。
南部眾多國、高中生,騎的是單速(學名稱Coaster break、Coaster hub)「腳煞車」,輪徑是700c或27 1/4吋,要騎快車選這個。便宜、簡單、輕巧,速度快,後面火箭筒還可載正妹。
不管我騎登山車、公路車,騎在路上永遠會有一些國、高中生,以海放我為樂。

而廠牌通勤車,用對車,如Giant R1000、KHS R3000等,都是700c輪徑,也不慢。

小弟目前亂改的座騎Giant RoadAce,20年幾前定價5700元、12段定位變速(那時定位變速絕對是高檔),應該可以小追得上公車。
而現今R1000,14段定位變速,6500元左右,也沒比較差哩!

那現今哪種通勤車慢呢?

如果採用26吋輪徑登山車系統,寬且粗的輪胎,粗且重的鋼管車架,配合爛且重的前叉,更慘的若又是雙避震(美其名舒適),又為了迎合消費者喜歡有「變速」的口味,加上一些低階變速套件,結果就會像樓主所說的那樣,又重又難騎。

登山車80年代問世之初,一開始是不太被大家看好的。

不過,因為它有著「平把好操控、更大的齒比好爬坡」等優點,所以也開始在通勤車市場出現類似設計。

而一般消費者又普遍認為有避震的車比較舒服,代價卻是騎不快。而有些人,單車真的只要代步通勤,速度不是重點,這樣的設計並非一無是處。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人們開始注重運動和休閒。而單車,具有簡單且入門容易的優點,自然成為新寵。

不過,許多人並未從爆炸的市場中獲得足夠的資訊,沒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所以常常會做出錯誤的選擇,包括我自己。

我很早就想踏入單車,7年前,想買部「好一點」的單車,預算10k內,結果捷安特電老闆不在,我就跑去家樂福買迅猛龍雙避車。結果晾了約5年才重拾單車樂趣。

家母現在的通勤車,是家樂福紅粉佳人淑女車,也算不貴好騎。

總之,要速度好維持的話,窄胎、去避震,選擇26"以上輪徑,大多能達到需求。

如果是運動層級,科技進步產生的便利,會令人更加愛不釋手。

以前的運動公路車可能只6、7速,變把在下管,非定位變速,車重超過12kg,照樣登山。

現在則有11速,一體整合式煞變把,檔檔精準定位變速,車重卻只有7kg不到。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不羈的靈魂,明天要去哪裡流浪?
20年前騎G牌公路車12速爬觀音山與陽明山
20年後騎M排登山車27速趴趴走
有差嗎

差很多
尤其是體力
唯一不變的是對騎腳踏車的堅持
觀念有的時候也要進步
人長大了, 很多孩提時的印象與時空背景都不同了

就像上面很多大大講的, 變台以前的單車出來, 一樣追不到

其實改變最大的, 不是單車, 也不是公車, 而是自己
moschino802 wrote:
大叔 不打緊的別氣...我陪你騎淑女車追公車就追它個50KM(恕刪)


現在的淑女車,很難這要搞啦。

一堆淑女車大齒盤小不拉幾,在平地上,這是給馬戲團用的。

媽媽小姐要載小孩當然累。

載重能力,大齒盤尺寸要夠才有拖曳力。飆速則要看飛輪臉色。
JohnMCHuang wrote:
以前三千元鐵馬能夠達到的速度,現在三千元也能達到。問題是,你要用對車。
南部眾多國、高中生,騎的是單速(學名稱Coaster break、Coaster hub)「腳煞車」,輪徑是700c或27 1/4吋,要騎快車選這個。便宜、簡單、輕巧,速度快,後面火箭筒還可載正妹。
不管我騎登山車、公路車,騎在路上永遠會有一些國、高中生,以海放我為樂。...(恕刪)


最實用解答之一,感謝提供資訊。不過買台車還要到南部...還有點瞎。

我那台G牌通勤車,可以資源回收了。買了第一天,在省道試車,
路上剛好遇到一個高中生放學,與我騎同一款車,並肩騎了四、五公里,大叔我沒有落後,互有超前,
只不過,我們兩個與同時出發的那台公車,只能追趕,無法超越,公車要沿路載人啊。這種落後,對大叔我是種靈異現象。

一時氣不過,去搞了一台G牌市價約18000元的車(還是越野車..無言),速度就出來了,輪胎出現咻咻的風聲,公車自然不是對手。與我的通勤車對照一下,它飛輪11齒,我的13、14齒,難怪他速度高。但詭異的是,我的大齒盤還比它小,通勤車也要去越野嗎?

聽老一輩的人說過
以前的武車
還有前63後9的齒比
一次可以載重300斤
我爸年輕時騎三輪車載貨也繞了快半個台北市

所以時代變了
需求也改變了
我有一位同學一直強調以前讀贖時騎腳踏車的種種
也是一樣追公車
說法跟版大差不多
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買腳踏車
另一個同學是買車花30000
改車加配件也是30000
但是他覺得錢花的值得
2個極端的例子

Rogers35a wrote:
現在的淑女車,很難這要搞啦。

一堆淑女車大齒盤小不拉幾,在平地上,這是給馬戲團用的。

媽媽小姐要載小孩當然累。

載重能力,大齒盤尺寸要夠才有拖曳力。飆速則要看飛輪臉色。



怎麼跟我認知中大盤飛輪的觀念好像有點不同

一般不是用齒比來看嗎?

板上好像剛好有一篇文章 "線上計算[齒比運算程式]/rpm/齒比"

裡面都有公式

至於算出來的值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

扭力越大: 齒比 X 輪徑 則越小

速度越快: 齒比 X 輪徑 則越大
小弟我剛剛把我的dura ace標準盤換成ct盤
因為就像樓主一樣,我年紀大了,膝蓋要省點用
如果依照樓主的邏輯,我應該把這個標準盤拿去裝在淑女車上面
搭配單速車的齒比,我很懷疑,有哪幾個「淑女」能撐得住這種組合?
光是起步可能就要站起來「抽車」吧!這像話嗎?
所謂淑女車,當然不限定淑女才能騎,但至少也是為了特定族群而設計
不同的車種,不同的用途,其齒比設定當然也不一樣
硬要把淑女輕鬆騎的車拿來追公車,然後再來抱怨性能不良,這不是很瞎?
這種邏輯要是會通,改天騎公路車去衝土坡好了
這樣性能不良的表現會更明顯喔! 
151514515151515151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