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nlin wrote:
有個疑問..
剛剛有...(恕刪)
我前面也有提到,10萬cycle台上動態測試,基本上是廠商的自主保證,至於用多少G(??台上強度很少用G吧?通常都會把G值與質量換算成力的單位)、多少頻率,這些應該都是廠商再開發產品時,為了產品的信賴性而需考慮周延的(這是指負責任的廠商)!
因為廠商提到是送交CHC進行台上測試,那CHC是依據何種規範?這個我就外行了,不過這真的是一大盲點,台灣不太可能有自己的強度規範(針對攜車架),不管測試方法是CHC還是廠商自己提供的,到底標準從何而來,不曉得,所以能不能符合台灣道路的標準,不曉得!
另外,通過了台上試驗,沒有經過實車的確認,其實在產品的開發流程中,算是不完善的測試。
每天都想要 wrote:
我也有一個疑問
...(恕刪)
如果是我們要試的話,很簡單:選最嚴苛的不就好了!不過,您認為賓士與頭又大....懸吊系統誰比較嚴苛?
rabbit wrote:
另外架子不是不能用,...(恕刪)
完全贊成!
前面許多車友提到:裝攜車架不敢上高速公路,只敢跑西濱或快速道路,這....若以公路路面水準看來,高速公路相對之下平坦許多喔!車速不要太快倒是真的。
路肩停下車,到後方放個3角警告標誌很難嗎??
這樣並不違反所謂的"任意"停車,因事故所必要的並不會受罰,但要做好警告措施!
我心黑一點想(假設),沒現場照,單憑2張斷裂的照片,我怎麼知道是不是發文者故意破壞,順便編了個故事想來訛詐產品公司的?? 旁觀者也必須從各種有疑處來看待雙方的說法,否則就會像前陣子有人寫了篇疑似約騎遭性侵害的文一樣,結果鄉民一面倒的撻伐被指控者,到最後卻疑似烏龍一則。確定的是,文中所謂的被侵害者到底有沒有受害不知道,但是被公布照片的在未確定其有犯罪嫌疑下,卻已經遭受極大的名譽損害,那些尚未明了前因後果之前已經大加撻伐的鄉民,可有人再上去聊表一下歉意??
事故現場拍個照不是很難吧?? 發文者及當日共乘者都沒帶手機?? 亦或這麼恰巧手機都沒有照相功能?? 亦或所有人都一樣緊張到忘了要拍現場照存證??
這麼多可能一同發生,真的啦,就"常理"來判斷的確令人比較難相信! 很多時候在看待網路上的的各種"故事"時,就因為其無遠弗屆的傳播力與匿名性,大家更應該多一點疑問來看待其中的各種不合理性,避免第三者無端受害!
至於產品問題,我並非使用者且亦不明瞭,就不妄加猜測!
PS.就雙方網路上的說法,產品公司的發言可能有待科學方法的進一步驗證;但發文者的說詞至少在下初步看來不合理處比較令人難以理解!
關閉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