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J克 這樣打很明顯吧


這家店 我知道 在我家這

我去過......

因為自身也是服務業

對於一些態度實不可茍同

((說白了 再不爽客人 做服務業的都應等客人離自後 暗自錐心肝啊~


單車店生意都在5.6點後人多此家山xx更是可觀人潮(因大家都下班了才有空去吧)

有日約午後就走路去購買一些油的保養品(我也不是地一次去了)

還跟我有說有笑態度還ok

當下跟它說我下班後.簽車想請你幫我看一下

它也 say ok

(((如果怕忙不要say ok 啊 可以說晚上多數會較忙你明天下午再來比較能幫你看這樣說法不是比較好嗎_))

所以約6:40要去騎車時請他幫我看一下變速問題

後來客人進來了~就把我丟在一邊(就這樣不理我了)

總之就被晾在一旁 超及乾尬

後來我說那請幫我打個氣 (頭家說打氣這種是自己來 如果美個人都要幫打那我們就不用作生意了)

當下我很生氣~~

心中os((你的打氣筒是放在房子的最裡面 不像一般的單車店 放在外面啊~))

在其間我也問了他一些單車的問題 它回的也很不耐煩

心中os就是不懂才問啊~才知到什麼時後或狀況要換..啊



在被喨在旁邊的時後剛好有兩組人來看車

在遠處觀看的我..

隱約聽到都是確定要購買

但其一組買的車價好像較貴 另一組人要譯價

boss直接嗆 要議價等會再說 它們買的車比較貴

(雖然我在遠處觀望..但應該沒聽錯..因為它是冷氣房的房沒以多愉的外來雜音)

當下我心中os 哇咧 這對話有點不當吧



((((後來我就再也不想去他那買東西了....我寧願騎的更遠...去我當初買車的m家 服務態度也很良好))


結論 有消費他才會理你


還虧我第一次次去消費時還上網讚過它((現在真想刪除)



..........補充.......


有日我去騎車是星日早上

入自行車道時 我撞到大石頭 座墊歪了 須要用工具調回

於是我騎出大道程媽頭 那時只有那家 g排開著(很大間那家)

很不好的意思走進去 (當時店裡很多少說有6.7個)

有位先生主動過來問我什麼事

就跟它說我的狀況 它不思索的說 ok我幫你調

走出去他看到m排的車也沒不高興

很課氣的幫我條整 我也問倫胎的事..等

它就自己主動的幫我把前後輪打好


結論 人家這樣忙也很客氣啊~(況且我都沒跟他消費過耶)



同樣都是g排 怎麼差那多






應證我老友說的 g牌的店真的要看服務態度
to9樓

我發文完看到你的舊文..

我能瞭晾在那..後又被叫回去的當下感受


c
asiyun wrote:
各位大大好,小弟想了...(恕刪)


還沒買車 老闆就冷嘲熱諷了...............

那售後服務 更不用說了 !!!

還好---那句話 讓您看清楚老闆為人

您應該高興..........錢沒被 這種店家賺走!!

花錢 還要受氣
Jie(阿傑)"騎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捷安特在台灣自行車市佔率約1/3, 是自行車寡佔市場中的龍頭, 為保護經銷商利潤, 一定地域範圍內只會有一家經銷商, 那家經銷商擁有銷售捷安特品牌的完全獨佔力.

1/3買自行車的人會買捷安特, 絕大部分人會因為維修方便就近向該經銷商購買, 也難怪他有恃無恐, 何況現在自行車潮甚熱, 他更不怕了, 所以才會常常聽到這些鳥事.

要寡佔龍頭捷安特自己增加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經銷商家數來彼此競爭, 可能比較天方夜譚, 還不如消費者能自覺不要有特殊的品牌偏好來得實際.

寡佔市場在經濟學上有利有弊, 不過站在消費者的立場, 我比較希望有更多台灣的自行車品牌出現, 如果世界或台灣1/3的自行車市佔率是由更多家台灣品牌所貢獻而非只捷安特一家所貢獻, 我想這些鳥事應該不會那麼多.

欄主做得很好, 網路發達, 把訊息傳遞出去, 再讓消費者自行去驗證並做選擇, 也算功德一件.
捷安特這兩年到底是給經銷商餵了什麼飼料啊,一個個尾巴翹那麼高;這種狀況似乎屢見不鮮呀~

感覺車行老闆也有點缺乏專業的服務態度耶

既然知道顧客是錯誤的觀念

那就要給顧客PRO的知識矯正 跟解釋

這樣可以給顧客了解您的專業性

這樣的服務品質觀念只會趕跑客人吧

而且既然當下只有2人那表示店裡有多餘人力去服務吧~~~

開單車行的
一半都沒甚麼技術
修麼摩托車不會修
汽車更不會修
層次低只會修修單車
大多都很有個性
頭髮大多都長長的
不修邊幅
EQ智商也不高
直腸子一個
很多是業餘的選手
功課不好學歷不高 愛運動
體力不好有的是過剩的精力
參加專業田徑體操徑賽不夠格
只好踩踩公路車半吊子
只能開間單車店滿足自己虛榮
敗家敗慣了 敗間車店來玩
日後倒店了 還可以留幾台高檔車自己騎
其實我現在比較喜歡跟網路上批貨來賣的人打交道

因為有實體店面的網拍車行

通常姿態也是不低

但是專業不見得有

出貨連踏板跟曲柄都沒鎖緊

反應問題就說是同業來搞壞評價

真是非常可笑

反而不懂單車賣單車的人

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

出貨前螺絲都會再檢查

雖然中軸有歪他們不知道

但反應問題卻會盡心盡力解決

這是之前我在拍賣不同店家買兩台車的完全不同體驗
但是疑惑的是

這一些店

還是一直開下去阿

這就是很令人玩味的地方
良幣逐劣幣
我想如蛋塔店一樣
能撐多久還是問題
我看到的是生意清淡
昨天新店又開一家還蠻高級的車店
剛以為是單車喜客的質感
在博士單車對面
咂下大筆銀子

開單車行的
一半都沒甚麼技術
修麼摩托車不會修
汽車更不會修
層次低只會修修單車
大多都很有個性
頭髮大多都長長的
不修邊幅
EQ智商也不高
直腸子一個
很多是業餘的選手
功課不好學歷不高 愛運動
體力不好有的是過剩的精力
參加專業田徑體操徑賽不夠格
只好踩踩公路車半吊子
只能開間單車店滿足自己虛榮
敗家敗慣了 敗間車店來玩
日後倒店了 還可以留幾台高檔車自己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