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的後變 長腿短腿的差別

meridian wrote:
如果上面說得很清楚,...(恕刪)


是不是你應該多做一些功課
liuchihhan wrote:
是不是你應該多做一些...(恕刪)

我想不是我該做功課, 而是應該去把中文學好一點?

前面好像沒有人能講出長腿一定比短腿慢的理由, 都只是"聽說"而已, 是不是?
拜託給個強而有力的理由吧?
難道又要跟"高框慣性"好, 不適合爬坡一樣人云亦云了?
(註: 框高跟框重沒有絕對關係, 高框輪也有比低框輪還輕的)

liuchihhan wrote:
是不是你應該多做...(恕刪)


meridian wrote:
我想不是我該做功課...(恕刪)


我想兩位的觀點都沒有問題 , 只是看文時的解讀說明各有不同罷了 , 不才的說明給兩位參考一下 , 看是否能幫的上忙.

若最大和最小齒在一定的齒比差距下, 可使用SS(短腿) or GS(長腿) , 但一般來說會使用SS(短腿) , 原因很簡單 , 就是SS(短腿)後變的鍊條的長度較短 , 可以使重量減輕並減少鍊條甩動(鏈條不易因為路面震動產生甩動而容易造成掉鏈) , 且在變速上是會直接一點(這也就是車友所説的變速會快一點)

相反的 , 齒比差距較大者則要使用GS(長腿)後變 , 這是為了提供更長的鍊條拉伸空間 , 避免免前面大盤最大齒與飛輪最大齒在使用時的鍊條會不夠長(不過這種極限檔位不建議使用 , 因為鍊條多半都是在斜拉狀況 , 容易傷害大盤或飛輪的上齒 )

不過 , 在實際使用上 , 在同廠牌且同等級的短或長腿在變速速度上的差異相當小 , 幾乎感受不出來 , 所以 ,
變速的速度拿來比較似乎很不妥 , 因為這個時間上的差異真可以乎略. (若不同廠牌 , 變速速度上或是稱效率上的差異真的就很大 , 以SRAM X0 速轉把與後腿而言 , 變速速度快狠準 , 這就是Shimano很難比較的)

長或短腿的差異真的還是要回到大盤與飛輪齒比的搭配上來討論才是.

以上 , 大家煙酒煙酒 , 不用在文字上作文章 , 大家才能在討論中有所收獲.







長短腿在變速方面事實上差異很小...

好的變速習慣比變速器等級和功能重要多了...

如果只裝2盤...就裝短腿吧...

如果有考慮要上前3大盤..那長腿真是個好配備...

經過這幾年

現在公路車飛輪很多都32T

即使大盤只有二盤

也要裝長腿後變,真的是趨勢所驅

隔個幾年就會不同



Make It Simple ~ Make It Better
Shimano 通常做法是 28T 以下用 SS 後變
28T 以上用 GS 後變
SS 和 GS 後變的分別是平行四邊形的運動角度不同
可用飛輪大小和腿長沒有關係 (你是對的)

meridian wrote:
變速應該跟腿長沒關...(恕刪)
長腿的齒容Capacity 大於短腿,所以可以用到較大的齒輪組。
以Shimano變速系統來說,從25T進到28T,再到30,32T,最新的長腿可以到34T.

34T不是業餘車手在用,職業車手也在用,因為對於11速甚至12速(Campy) 齒輪已經夠綿密了,這樣就可以一顆齒輪組從頭騎到尾,中間不用換輪組/齒輪組。

不過光是換導輪腿實在不經濟,幾乎就是買一個新的後變,所以可以簡單的加一個延伸座,一樣可以上到40甚至42T!
只是因為鏈條拉的比較長也比較鬆,所以變速反應慢了一點。而且下到最小齒很不靈敏,但是誰常用11T啊?
不知道何時開始有人說
長腿後變反應比短腿後變反應慢
另一個說法是因為長腿後變令鏈條張力減低,
所以反應會變慢,
其實都是錯的理論.



一圖解千言
GS 和 SS 後變, 角度是不同的
(不再用長短腿形容, 因有誤導性)
GS 後變配小飛輪, 高檔位(11T)時離開小導輪遠了
轉檔自然變慢, 這才是主要原因, 和長短腿沒有關係
同樣地 SS 後變加上勾爪延伸器用大飛輪
高檔位離開小導輪更遠, 轉檔一樣會變慢.

michael830713 wrote:
誰可以告訴我公路車...(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