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單車達人,下落差時該如何『收力』呢?

archcat wrote:
拉車頭,前輪微起時踩踏,重心放後。如果頭抬不起來,可能是1.踩踏不夠輕2.重心不夠後
3.動作不配合。這動作在短路程下大落差超好用,不過我也不太會XD。...(恕刪)


這個就應該是車子事先沒調好, 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怕拉車頭時車把撞到胸
怕重心想向後壓時, 戳到菊花...


So...座管要放低, 龍頭(車把往前、下壓)....

一般人都會以騎平地時的習慣來設定車架姿勢...
一到了 OR 時, 都會忽略車子得配合改變...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推頭,用推的用推的,玩久的感覺是這樣.........

有時候速度很慢推頭,可以兩輪一起

收力,自己的感覺是,腳不要太僵硬,

腳很僵硬,又下落差,應該滿痛的吧.......

腳稍為向L型一樣,兩腳放輕鬆,下去就對了......

以上是小弟的一點點意見,可能也有誤,歡迎高手修正

如果您是玩街道特技
而且您也是一個新手

我的建議還是把胎壓打飽

降低胎壓固然可以增加抓地力
不過同時也會增加蛇咬的機率

Edsion wrote:
So...座管要放低, 龍頭(車把往前、下壓)....


或許我說得動作和您不同
我說得動作是慢速(車身靜止且前輪已經在落差邊緣)下大落差
感謝各位大大的指教,開這篇討論,知道好多新技巧。



hysaint wrote:
士林附近有沒有比較適合平日練習的場所 ...(恕刪)

有大大推薦 "原住民公園"啦!
要出來一起用登山車當攀岩車練車嗎...哈哈
FILIPYANG wrote:
要出來一起用登山車當攀岩車練車嗎...哈哈...(恕刪)

登山車跟攀岩車車架角度、輪圈、花鼓強度不同,當心小朋友一起帶隊出走

慢車跟快車雖然都可跑跑跳跳,但是除了車子結構不一樣外,技巧也是有些不同 ...
或可買台入門的BMX當練習車,比較安全也比較容易有心得



Proviso wrote:
登山車跟攀岩車車架角度、輪圈、花鼓強度不同,當心小朋友一起帶隊出走
或可買台入門的BMX當練習車,比較安全也比較容易有心得...(恕刪)


+1 , 最好不要把登山車當攀岩車這樣用...

拿登山車來練, 會不會玩壞車子是早晚的事,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玩久了,你的屁股一定比車子先開花!~

除非你家是開車店的...
我認識的拿登山車來練的那小鬼, 家裡就是車店, 不怕內胎蛇咬, 不怕輪圈變形
(他老爸丟了一句:要玩特技可以, 斷手斷腳可別哀哀叫...)

我指的公園並不是那種有專門練車的跳台, 只是有較寬的階梯及花台;
是往中央社區及風櫃嘴的熱門集合點, 若您在那兒休息等人時, 小練一下就好, 別太操...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再來瞎猜一下


在飛躍動作中所謂的推車,主要是要爭取高度或是拉長跳躍時落地的距離
推車通常需有推手、張腿、勾尾3個動作一起配合,有點類似空中兔跳並把車子往前推出的動作,此時屁股的位置大概就在後輪上...
推車在過了跳躍動作的最高點後,就要開始把車子往回收,拉到身體回復正常重心位置,並保持後輪先著地
如果落地面是類似梯形板長跳台的下坡面,則須注意車身的後輪與下坡著地面的角度不可太大,以免連人帶車仰翻(好像是叫OVER.."噢碼")

如果有類似下U型地形時,車身雖然是頭下尾上,但是因為自由落體的重力加速度下,車速會很快,最好是保持兩輪與著地接觸點(或U型版面)同時接觸,以提高著地時的穩定度 .....

不管是頭上尾下、頭下尾上、或是頭尾平行的落地姿勢,重點都是要看落地面的角度為準..
例如,落地面是下坡..雖然是頭下尾上的姿勢,但是仍然需保持後輪先或兩輪一起與下坡的著地面接觸,著地時才能保持最佳的重心與平衡

一般平地下落差時,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落地姿勢分辨法 : 就是車速越慢,車頭可拉起的角度可愈高
車速越快,車頭拉起角度越小越佳(不能低於水平面)

阿...為什麼說不要以前輪先著地的方式跳躍或是下落差呢?..... 關鍵點在於龍頭(前管的位置)
因為前輪先落地時一部份重力都壓在前輪,此時所有的平衡控制點就落在龍頭的位置(大概是車架前管的位置)
只要車子的龍頭(前管)以後的部位或身體稍微一歪,就很難救的回來
此時前輪與後輪沒有保持一直線同時車身角度沒有保持與前進方向成一直線時,就很容易因著地重心不平衡而摔倒
當然,如果是專練翹後輪著地滑行的達人,能練到前輪先著地時,身體與車身能與前輪保持一直線,並用後輪重心控制前進方向前行者(類似Christian表演的翹後輪滑行+轉彎),就不在此限嚕

那麼,如果是後輪先著地時,這時不管龍頭、車把角度如何彎,或是前輪與後輪沒有成一直線...
只要在前輪著地前一煞那,車把能將前輪控制與後輪成一直線順著前進方向著地,很容易就能達到平衡著地成功


大家繼續接龍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