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權能吃嗎?大家都想要。

Top-Secret wrote:
就跟你騎在自行車道上...(恕刪)


跟很多國家相比,台灣柏油道路的平整度真的是可以排名前三名。
在台灣大部份的路段行人也是被迫走在慢車道上不是嗎?

小時候(30年前)騎樓可以一路走到底無障礙組擋

現在連人行道都不一定可以走的順.....

至於道路品質, 比不上日本, 可以跟美國比起來也差不了多少(華聖頓跟奧勒岡州是我比較常去的州, 路面跟台灣差不多)
我有個加拿大的客戶還說, 台南的道路比蒙特婁好太多了, 有一天我們經過施工路段, 我抱怨路面很糟, 他說加拿大更糟.

我比較希望人行道和騎樓可以清空, 把路全還給行人!!
所以偶一路換車換到雙避震, 就是因為路太爛了. 以前看到坑洞落差人孔蓋(這也叫路見不平嗎), 連續動作就是先煞車再看後面, 再決定要閃躲還是停, 騎起來就是粉不連貫. 現在騎雙避震都嘛直接給它告過去, 誰怕誰啊!
現行台灣之交通政策,非人力之車輛就算有路權,其路權於一般平面道路上也非絕對之路權,也就是你於歸屬你路權之車道行駛,如有他人進入非屬其車道而生車禍,責任歸屬民事責任可依是否違反交通規則而論比例,但刑責則是傷亡者最大,因肇事者很難完全無責任,故各位車友爭取之路權,如為安全獨立之車道,於台灣都會區空間限制為不可行,如為共用則須相互體諒發揮禮讓精神,不然大小車車禍,小車易受傷,就算有路權有利求償,但身體之傷害為既有事實金錢難以彌補,畢竟安全回家才是最大之目的.
yutasan wrote:
跟很多國家相比,台灣...(恕刪)


這位大大應該是在開玩笑吧? 大大可能是從落後國家剛回來, 所以才會這樣覺得吧
班尼頓先生 wrote:
這位大大應該是在開玩...(恕刪)


應該是另一種前三名吧



國外的很多案例不見得都適用台灣


不過可僅供參考
edcpsa wrote:
應該是另一種前三名吧...(恕刪)

我剛從上海回來..見識到所謂的路權..^^"

人走在大馬路中間...昂手闊步....甩都不甩車子...
在台灣應該被撞死了吧..^"^

Top-Secret wrote:
路權,用路人的權利。...(恕刪)


爭取自行車路權,跟爭取自行車專用道是兩碼子事
自行車行駛於一般道路也該有合理的權利
自行車按交通規則行駛時,其他車種也要尊重他

你是否曾…
1.過十字路口時,被右轉汽車逼至急剎車,等他老兄右轉後你才能過?
或剎不住只能跟著右轉…
2.騎車爬山過彎時,被菜鳥重機越線嚇到差點直接滾下山?
3.於一般道路行駛,路邊車突然開車門或左轉起步
逼你急剎停車後,罵說"騎車小心點"或"騎車騎慢點"就閃人
(道歉的也是有啦)
名正則言順,該有的路權不爭取,你甘願受以上的鳥氣多久?
自行車的路權是一定要有的,至於如何規劃?(人行道或慢車道)
我個人認為應視各條道路的寬度、車流量、行人量…等不同而定
並把路標做好。就算某些道路無法規劃,而在路口標示自行車禁止進入
我也欣然接受,並乖乖遶路或下來牽車
當然
台灣地小路窄車多這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大家應相互尊重與體諒
其實跟本不用去爭什麼路權啦~~

現在因為騎自行車的人是少數,如果將來開車的人變少,大家都騎單車的話

接下來會變成汽車隱形車道了
我也覺得路要平最重要,以台北市慢車道為例,有多少比例是很平整的,人孔蓋凹凸不平,一天到晚有小型工程在挖路,回補的品質跟3歲小孩補的一樣,好像地震後地殼隆起,我還看過馬路才剛大修補完 ,小型工程又開始挖 ,又回補的像地殼隆起,市政府都不管嗎?
才剛去日本沖繩自由騎回來,什麼叫路面平整,人家那種路面才叫平整,下坡或轉彎危險路段還用防滑材質,回補的品質讓你看不出挖過,這樣的路面要我貼著路邊騎我都願意,日本那麼近,去問問對方怎麼做的,模仿一下嘛!
再來是尊重弱勢,大車讓小車,小車讓行人,尊重生命,這樣騎在馬路上就會安全多了,我不相信那些開車霸道的人他家沒人走路或騎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