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建置自行車道你會給啥建議

1.站在日常生活以及運動健身的角度,不贊成另外花大錢設什麼單車專用道,只要好好騎,除了高鐵、高速公路、鐵路等特殊路權的地方外,哪裡不是單車道呢?

2.如果是為了觀光休閒拼經濟的,規劃專用單車道來串連一些景點,我的建議是:
A.車道寬度不要太窄,至少劃個4公尺,也不用一定得人、車分開,「尊重」與「禮讓」就可以
B.鋪面請用柏油就可以,跟一般道路的維修一樣,減低維護成本又好騎
C.可以多種樹的地方多多種樹,女性、老人或小孩可以享受多一點的遮蔭,可以吸引更多的觀光休閒人口
D.單車專用道除了連接景點外,適度結合地方餐飲提供休憩可以創造更多的消費,在合適的位置設置一些旅遊指南或說明,增加趣味及知識

vul4 wrote:
只要台灣交通夠完善,每個上路人都會互相尊重,體讓他人
自行車車道就是個多餘的建設.頂多當作觀光景點


十分認同,我也覺得很大的問題是在人,解決了人的因素,就解決了一大半。

不過我認為單車道的需求不在設置專用道,台灣馬路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行人所需的合理設施,連帶影響到,老人和小孩行走在路肩的危險、推嬰兒車寸步難行,殘障人士或是老人代步車必須行走在馬路上......

如果【人行道能 100% 暢通】的話,加上單車和其他機動車輛能相互尊重,較慢的單車可以安穩的行走在人行道上,較快的單車可以走慢車道,就不需要廣設單車專用道了!
可能要先訂出功能性吧.
有些人眼中的車道是要符合競賽標準.
有些人只需要一個沒汽車,機車的去處.

河濱公園的步道,原本都是設計給人走的.
後來才加入讓腳踏車走.
腳踏車多了才讓人以為當初設計就是為了腳踏車設計的.

台北縣的步道磚塊不是設計不良,而是因為當初不是為了腳踏車設計的.

台北縣市其實很多路段都有人車分離的設計.
只不過沒什麼人在乎

所以與其加強硬體,不如多下點功夫宣導教育正確的行車、行人規則。
自行車道大部份是給登山車 淑女車 小徑車 兒童車三輪車騎的
我的公路車不騎車道
太危險了
我喜歡大馬路
奔馳吧 兄弟們
車道有無, 對我沒差!
長壽七號 wrote:
各地方政府均極力規劃...(恕刪)

分流
速限
明確
路面鋪平 注意安全 路面鋪平改善空氣品質
atlaswu wrote:
十分認同,我也覺得很大的問題是在人,解決了人的因素,就解決了一大半。

不過我認為單車道的需求不在設置專用道,台灣馬路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行人所需的合理設施,連帶影響到,老人和小孩行走在路肩的危險、推嬰兒車寸步難行,殘障人士或是老人代步車必須行走在馬路上......

如果【人行道能 100% 暢通】的話,加上單車和其他機動車輛能相互尊重,較慢的單車可以安穩的行走在人行道上,較快的單車可以走慢車道,就不需要廣設單車專用道了!



沒錯,沒錯
提昇人民素質。重視基本教育
如果用路人互相尊重,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人車分到是基本的
不過最希望的是在一些橋樑或者高架道路及快速道路的交界
建立一些單車專用高架道路,這些在國外還蠻普遍的~


小女子的拙見如下:
以住家附近規劃最長的74甲公路,兩側的自行車道為例,

1.單車道以彩色AC為路面,雖較壓花水泥舖面好,
但或許是壓實不足,容易因『翻砂』路面產生一堆的小石子
下坡煞車時,我很怕因為這些小石子而『撇輪』!

2.單車道上有電信、電力箱,
又是在下坡時,在不大的車道上,你得減速閃這些箱體!
萬一減速時,路段有小石子,就是『練功夫』的機會!

3.樹,當然要有樹蔭,騎起來才會陰涼,
但是請別在車道旁種那種酒瓶椰子樹,半大不小的高度,葉子又大,
當葉子垂在車道上方,我又要低頭兼按煞車閃樹葉。

上述三點,發生在爬坡側車道,都能接受,因為是龜速前進。
但若是在下坡側路段,總覺得好像在搏命騎車一般,
按煞車手酸到想下車!

目前的體驗是這樣!!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