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出在"煞車系統"以及車子設定是否合適等 !
公路車絕大部份是採用v夾 而v夾對大距離大坡度下坡的輪組而言都是大大考驗!
不論你是鋁框或碳纖板輪 長時間的磨擦所產生的高熱可能會導致爆胎
而且以公路車而言 平地路跑及登山爬坡的零組件挑選及車架角度選擇考量
是完全不同的 輪組的選擇(慣性大小)(材質選擇) 夾器力道調整煞車皮材質(軟硬)
座椅調整 握把位置調整 龍頭角度設定 輪胎選擇(高磅數或軟性胎抓地力較大)
君不見國外選手在不同路段會騎不一樣的車 換言之 爬坡有專門針對爬坡專門設定的車
平路有平路專用的 混合型路線有混合路線用的 連經典賽因為要走石版路居多
700c 23 的輪胎改為 700c 25 較寬較大的輪胎以免手震胎破的窘態發生!
登山車要以碟煞為主 因為握把設計不同(彎把) 它比較好操作手比較不會酸!
各位當你下36灣或阿里山時 手是不是抓煞車抓的快斷了 ?
轉彎帶煞車時是不是登山車比較好操控?
當然 如果你只有一台公路車或是你覺得沒有差別 那就請你要特別小心
經常檢查煞車皮的厚度 框是否有變型 龍頭把手是否有鎖緊 曲柄螺絲狀況
小心才是老人家最後要叮嚀的 過年騎車切記小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