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一代以技術起家的機車店師父,脾氣都有一些.....現在....技術之外還要加上服務親切,客人才能留得住.
零售業其實跟服務業有些不同,零售業的交易是在當下,所以常感覺好像交易完,就不相往來,但服務業的交易卻是兩邊各自分開回去以後才開始.....若能把握住這兩個業種的特性,就很容易成為大家口中所說的好店,其實自己常跟熟悉的車行講一個觀念,單車熱潮雖然熱,但是若能及早建立客戶服務系統,哪個小姐買了什麼車,買多久,時間一到,主動聯繫,這商機可謂不小,更何況.....這個動作一做,難保他不會介紹更多的客人來搶購,一舉數得........在重機市場現在也漸漸看到這種轉變....剛開放進口,大家都搶車,也有一堆態度不佳的店....幾年下來....強化服務創造維修保養商機,就成了重要的課題囉....
品牌是一個保護傘,有時候也是毒藥....除非民怨累積到不可收拾或是極度面印象發生,例如商品重大瑕疵造成人員傷亡,否則一般客訴還不至於撼動到品牌形象.
捷安特也好,其他品牌也好,經銷商系統本就是一個利益糾葛的關係,當中一定會有些作風特殊的商家,若您真不幸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建議無須為他生氣,當做是尋找將來長久信賴商家的一個過程......我自己重機跟單車也是換了好幾家,才找到的.....以上小小拙見.
嗯, 我也是龍潭人(石管局那邊).
北龍路跟民族路那兩家我已經十幾年沒去了, 應該也不會再去了.
我同學上個月去這兩家想改零件也是被當空氣, 好像一附不買超過20k的車子就不是當客人的樣子.
他看起來雖然是一副窮酸樣, 牽的也只不過是G牌的通勤車但那並不表示他口袋很淺(我比他淺太多了).
我跟女王的坐騎現在都是自己修, 不能處理或是懶的處理的就往鶯歌鐵路店跑.
我帶我同學去過後, 他也決定以後只來這邊. 反正開車過去快的很, 又不愁沒地方停車.
鐵路店的老老闆雖然也是會唸, 可是起碼是看過你的車, 問完你要改的東西之後唸個幾句(這樣改不划算啦).
最後還是會乖乖拿零件出來幫你換, 即使零件加工錢(外加解說與示範教學)也只有少少的一兩K.
有沒有聽過"潛在客戶"這個名詞?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客人跟路人兩種.
你當然可以鎖定特定客戶群而排除其他客戶群, 只要能獲利就好.
但是當環境有變化的時候, 你的單一客戶群還能夠提供你足夠的獲利嗎?
這時候再去找尋先前被你放棄的客戶群, 還能把客戶群找回來嗎?
龍潭的人口應該還沒有大到可以讓單車店開始篩選客戶吧?
特別提醒民族路那家, 跟北龍路的位置比起來, 你那個範圍內的人口更少.
我對你旁邊那間包子店的興趣比對你的店來的大.
如果你只鎖定假日經過去修車的客戶群, 那我是沒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