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開板大下回在腳踏車道再度遇見機車騎士行駛你可以直接往他車撞上去(但請先重裝備上身)然後你一倒地後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在地上失禁再裝痴呆給他看讓他以為把你撞到傻了再狠狠的給他要一筆醫藥費我想消息傳開了應該再也沒有機車敢來搶腳踏車道了本人每次只要在腳踏車道遇到機車騎士倒是沒試過這招= =但我一定都會"大聲"的問候對方
哈哈,我也住北市,其實台北很適合單車搭配輕軌電車的歐洲模式,沒有差太多啦。歐洲很多大城的市中心商業區也是人很多很擠,但路超小條,正如吳先生文中所說,擺明了不讓你汽車進去。台北路實在太寬了,挪一半給電車公車自行車用,還是比外國寬很多!至於國民素養哦...如果系統建立好,時間久了人們自然會遵行成習慣啦。有點信心嘛,台灣人其實是相對不錯的。
騎他前面,慢慢騎堵他,照相攔下來,"你不守規矩,就是教小孩不守規矩..."有回,我對一個帶小孩走路闖紅燈的媽媽說,"現在你帶小孩闖紅燈,改天你小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可能死在馬路上"趕時間,所以走單車專用道?這是理由嗎?早點起床就沒事!小孩起不來?誰教的呀!負擔大?和趕時間有什麼關係?怕開罰單?那是違規的代價.警察不開單?叫瀆職,叫利益輸送,叫背信...問一下,哪個單位,什麼名字,時間地點記下來.監察院已重新開張.不需要不做事又拿我納稅錢的米蟲.(當然,有做事的就不是米蟲)
nt3263 wrote:改善交通以及改善道路品質是政府一定要做的, 以前做不好可能是因為少了騎自行車人的聲音.想想, 路再爛再不好, 以機車及汽車的避震結構來看大多都還能應付, 那自行車呢? 大大完全離題了吧,請耐心看完再發言喔..話說回來,我還滿樂意當小朋友的..謝謝囉
車子滾出台北市的話大概很多商家會哀嚎吧這樣就會變成離捷運站越遠的商圈人氣越差.....最後就倒閉這麼多失業的人說不定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再來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人又更多了腳踏車還能上的了捷運嗎????倒是能有個自行車生存的空間倒是蠻樂見的
huxley wrote:哈哈,我也住北市,其...(恕刪) 歐洲很多大城的市中心商業區也是人很多很擠,但路超小條,正如吳先生文中所說,擺明了不讓你汽車進去。那是歐洲國家敢這樣啊...台灣政府哪敢這樣啊...拜託 汽車這麼高貴這麼偉大怎麼可能縮減汽車路權啊
我在德州住了10來年,回到台灣深深感覺人口太過密集,德州平均每個人的生活空間是台灣居民的40倍‧如果我也寫一篇文章批評官僚怎麼不讓台灣人有像德州居民一般寬廣的生活空間,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叫好?真是什麼和什麼...台灣的自行車人口有多少?拿自行車當交通工具的人口有多少?拿自行車當休閒運動的人口有多少?台灣的休閒意識發展了幾年?台灣的自行車休閒一是發展了幾年?台灣真正開始推廣自行車幾年?現在愛好自行車的人愛了幾年?台灣的都市型態和德國有什麼差異?台灣的經濟型態和德國有什麼差異?台灣的交通型態和德國有什麼差異?只看齊頭不看立足動不動就說台灣人素質差的人素質最差了.不能因為我喜歡自行車,政府就得要放下一切專注在我的需要。凡事都得要有個優先順序,循序漸進。世界上有哪個政府對自行車的友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從0到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期許要求是好的,但是貶抑到這種程度就實在沒必要。
我想小弟開板所引的這篇文,並沒有眨抑台灣的意思,小弟個人的回文也沒有這樣的訊息吧。至於台灣人的素質差不差,其實和這個主題也沒太大關係。系統建立了,法制貫徹了,人自然只得照著規定走。小弟開板的目的,以及一些分享文,目的不是讓人覺得台灣不好,正好相反,是要讓人覺得台灣很好,所以我們要珍惜她,讓她更好,並且拿國外做得好的地方來做為借鏡。台灣的單車風氣正起步,很多規劃的主事者觀念還沒有轉過來,還在用美國式的汽車至上思維來規劃都市和道路。這點當然是錯誤的。在事情剛起步的時候就修正方向,總比到時錢花完了,路開完了,才發現根本規劃錯誤要好吧。所以趁現在還來得及,趕快發聲,免得覆水難收。要是不愛這個地方,不想長長久久快樂地生活下去,誰理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