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free wrote:去年的這個時候某韓國電子大廠就由ceo的二子浩浩蕩蕩帶著近20人的考察團來台灣的各相關零組件廠參訪有些事他們在抬面下在蘊釀著 韓國人如果也搞單車的話:1. 會先用比成本還低的價錢賣, 把競爭對手都搞垮....2. 外型設計得很漂亮, 但不耐用....3. 到美國去當汙點證人, 害競爭對手被罰款...
韓國人如果也搞單車的話:A.掛Samsung、LG、Hyundai品牌的自行車....賣高高價格,會有人買嗎?B.作代工的話,要先搞出一個像台灣中彰地區的產業群聚,但是它們習慣了大集團的作業方式,就是一家公司搞定所有的零組件。可能嗎?也許也有難度。最可能的是,找台灣或大陸的廉價代工廠幫他們生產,價格壓到低低的,量撐很大,讓代工廠依賴它們。然後用極低價格,加上廣告行銷,比如每年贊助環法、F1等等,反正賠個3、5年而已!(為了消滅對手,這是划算的! 反正對手倒光再漲回來就好......)然後,派人來台灣以品管名義考察、視察,整個製程全程錄影,不給錄的話,抽單!!(.......代工廠已依賴它們的訂單,只好給跟拍,等它們學會.......自己生產,然後抽單!!)同時跟歐美國家自首轉作污點證人,扒台灣廠商一把,讓台灣廠商全部趴下。自然它們接手大部份市場!問題是自行車的產值市場有這麼值得它們大費週章這麼搞嗎??應該沒有吧?!.........................這種產業依賴的複合材料是未來汽車及能源工業的必須品,遠比運動器材的需求大的多,它們能忍受跟日本人或台灣人買材料嗎??拿自行車來練兵兼打擊未來對手,有何不可??15年前我還在笑Samsung的SyncMaster的映像管螢幕用1年就一定會壞,現在2010年看到很多人把這牌子當寶。誰知道呢??...................以上全部是週末放假前無聊的推想,不見得是真的,搞不好南韓是很友好的,我一直誤會它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