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平衡是基本的要求,不然踩踏時會感到輪圈的重心一跳一跳
適當的配重讓轉速累積到一定的動能後有慣性可以轉個不停
但是這些要求在公路車上比較常見
因為公路車極端講求踩踏效率
而且要達到這些條件,大約都是競賽級的配件
我覺得您登山車...碟煞輪...光是 26x2.0 的胎皮重量就可以抵銷很多公路車追求的細節了
所以呢,假設都用 XTR 花鼓,國產 CN 雙抽剛絲,三交叉編法,編工也達到一定水準
一組用 Alex EST 19
一組用 Mavic XC 717
一組用 DT XR 4.1
三組框的重量差不多,加工細緻度也差不多,價錢因為進口貨和名氣而略有出入
要是有人能透過踩踏而分析出三套輪組因為框不同而有何差異
我認為......
唬爛賺稿費的成分比較大
================================================
XTR 花鼓雖然是散珠,但應該也沒什麼人嫌他不滑順,只是貴了些,你要能4000以內拿到一組就可裝
如果不迷信名牌,國產前二後四培林的花鼓,清豪或是玖裕就很好用了
清豪就是美國鷹 American Classic 的代工廠
玖裕 (Joytech) 是捷安特的 OEM 配備,但是他用 Tank 之名行銷的一系列花鼓風評都還不錯
XT 花鼓大概 3500再砍一半吧...不過要看貨源
看是三司達的貨還是貿易商的貨
看是單獨叫的貨還是客人裝車剩下不要的貨
XT花鼓性能不怎麼樣
沒必要花時間花精神花錢重編一組XT
關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就不回答了,因為
1. 零件價錢差很多,R7有很多等級,龍頭座管把手坐墊可以一千五搞定,也可以花上七八千
2. 或許是我誘導,但是你已經陷入用價錢來玩車的迷思了......
每個人都打一堆15151515的,真不知道是節省還是增加系統負擔
Datoe01 wrote:
XT 3500 明顯...(恕刪)
Datoe兄:
小弟不會用價格來衡量一台車..
買車是為了要好騎 , 並不是拿來炫耀用的..
實用就好..
但..........我現在的問題點是 , 不知道所謂的好車跟我現在騎的這台有什麼差別?
最主要是沒機會能實際試騎..
台東很難看到這些好車 , 更別說要試騎了..
所以現階段我也只能先紙上談兵 , 勤做功課
雖說有好口碑的東西也不見得適合我 , 但應該也有一定水準..
下一部車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 找到適合我的車..
現在有很多問題 , 還請見諒 , 想多吸收一點相關資訊..^^
basic的生活日記 https://basiclife.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