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路車爬坡與登山車爬坡的齒比差異

林伊森 wrote:
其實要看速比比較準,...(恕刪)

輪週長受外胎種類影響
比如
700Cx20輪胎週長=2.086公尺
700Cx23輪胎週長=2.096公尺
700Cx25輪胎週長=2.105公尺
並且每次使用後的週長都會因磨耗產生微小改變

光只看輪徑是無法得出同輪徑下不同車胎種類因週長不同而改變的施力問題
用齒比相乘輪徑得出的數值也不適用任何單位

我不懂...,為什麼你要用 "這種算法" 去算個什麼『速比』出來
---


與其去相乘輪徑,還不如相乘輪胎週長
52/11 = 4.727(齒比)
4.727 x 2.096(700Cx23胎週長/公尺)= 9.908(踏板踩一圈車子能跑9.908/公尺)
9.908 x 1.5(踏頻90之下的秒踏頻)= 14.86...(踏頻90的時候,每秒可以行進14.86/公尺)
14.86 x 3600(秒)= 53.50(公里/時速)

53/11 = 4.818(齒比)
4.818 x 1465(451輪組使用1.25胎的週長1.465/公尺)= 7.058 (踏板踩一圈車子能跑7.058/公尺)
7.058 x 1.5(踏頻90之下的秒踏頻) = 10.587...(踏頻90的時候,每秒可以行進10.587/公尺)
10.587 x 3600(秒)= 38.11(公里/時速)

齒比相乘輪胎週長得出的行駛距離
同樣可以拿來比較騎乘者在同樣路段應輸出功率的大小(但無法光藉此算出功率)
並且可以一路往下算出不同踏頻下的秒速、時速
不好意思沒有說明清楚,我是先買了小折才決定要買公路車

當初想知道我用小折39-34爬的坡,相對於公路車需要用什麼齒比?

所以才用這種計算方式去預估,我同意會有誤差(車架幾何不同,剛性不同,輪組不同...)

但我想多少有參考價值

乘以周長才是對的,但我偷懶將圓周率同時約分掉了,形成了這種沒有單位的比較表格

只用齒徑來說明不同輪徑的速差和功率差異是合理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447893

我想太數據化的東西看看就好了別太認真

當你爬一個15%的坡,爬到大腦快要缺氧,兩腿快要抽筋時

誰還會有空管你是1.1414還是1.732的~~呵呵

人體的功率輸出其實並不會因工具的不同有太大的差異

如果騎小折在平路的均速可以到30,就算騎一級公路車也不可能均速就到40

如果騎登山車爬8%的坡 時速7~8,公路車也不會差太多

只是34大 對28飛,時速掉到9以下就很吃力

若是30大 對32飛,時速掉到7以下一樣很吃力

所以在常騎的路線上,時速若常會低於7以下,請不用急著換車
挖係~大歐~啦 https://www.facebook.com/joeou201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