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騎,正確的姿勢更重要

yellmaster wrote:
前言從事單車運動最容...(恕刪)


嗯!...

不錯推一下!...加上圖解會更有效益...
‧°∴°☆﹒°☆﹒﹒‧°∴°﹒☆°∴°☆﹒﹒. °.﹒‧°∴°☆‧°∴°﹒☆ ☆°.﹒‧°∴°☆°
ando wrote:
最近剛加入輕鬆騎行列~可能姿勢錯誤~出發就是採車道b3f~1f~
騎出車道感覺大腿都快抽筋了~不知這騎法是否正確?

原來b3f~1f是地下室三樓到一樓,跟姿勢應該沒有關係吧,不管是誰剛開始騎的車友這樣騎都會有快抽筋的感覺。不過你真神勇!
迷糊蛋路癡 wrote:
新手在這兒想請教一下,
如果騎車時肩膀和脖子都感到很酸痛,該怎麼辦呢?

除了jacky_lin兄所說的是車子因素外,很可能就是重心太前移,太多重量壓在把手上。
panbi wrote:
昨天去捷安特買些小東西
有問過店員
店員說坐墊高度應該要比把手高約5cm
目的是為了在踩腳踏的時候腳可以伸直
這樣一來,停下來的時候屁屁就不能放在坐墊上
店員說這樣才是正確的

早上有照店員說的
把椅墊調高...大約是比把手高5cm
騎一段之後還是覺得手腕會酸
後來把屁屁往後移一點點
感覺有好一點了
不過騎久還是覺得手酸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車不好

坐墊跟把手高度差,只能用前叉的套環來調整或是鋸前叉的上面管子來調整(很抱歉我不知怎麼稱呼此部分,不過聽車店老闆叫它si-de),還有龍頭上下反轉會有幾公分的差距。
你的坐墊高度,是固定的,除非你是要走重度林道將它調低一點,不然對每一個人這個高度是固定不變,所以靠調坐墊來調坐墊及把手高度差是有點那麼不好。
兩者高度差在於個人身體的柔軟度,沒有誰對誰錯,誰正確誰不正確,看你要什麼,有人要舒適,有人要競速,大多數的人買成車,這點就沒什麼好挑的,si-de都是裁過的,能調的範圍不大,千萬不要用調坐管高度來調高度差,那是不對的。
所以買車尺寸是第一個要考慮的,尺寸不對一切不對,以前看過有位網友身高165買一台18吋的登山車,我真為他難過。
踩踏時腿是微屈的不是伸直,全伸直腿容易拉傷,停下來屁屁當然不能坐坐墊,因最適坐管高度調好已沒法停下來還能坐坐墊,停下來還能坐坐墊是買菜通勤用的。
caf677 wrote:
挺直確實對於有競速需求的人來說,比較有助於踩踏效率(餘恕刪)

騎車真的不要挺直,這是連動的動作,身體挺直,重心前移,手就會壓力太大,手不可能微屈,微屈久了會酸,會用手伸直來代償,挺直後股盆前傾壓到會陰影響血液循環。
應該是出此

http://tw.myblog.yahoo.com/jw!WjBa3AabERqKkrQeMXODRWs-/article?mid=186&prev=192&next=181

yellmaster wrote:
千萬不要用調坐管高度來調高度差,那是不對的。...(恕刪)


這下慘了
我真的是調坐管高度耶

可不可以麻煩提供一下
如何調整正確的把手高度/坐墊角度/坐管高度

大部分的車子把手/坐管/坐墊都是可以調整的
要如何根據身高做調整呢??

我不管怎摸調,怎摸騎,總是覺得怪怪的
我不是要競速或是輕鬆騎
我只想要"正確騎"

麻煩樓主指導一下
我的車是26"登山車
我身高183cm
把手高度應該是幾公分??
坐管高度??
坐墊角度??

只希望達到運動效果
不希望因為錯誤的姿勢造成運動傷害
謝謝
jacky_lin wrote:
試試座管調低一些去試騎,找到適和你的高度,再把高度反推到龍頭...(恕刪)


試騎一陣子後,當確定適合你的龍頭/座管,落差,再去找適當的高角度龍頭或長頸鹿改變龍頭高度,當然座管高度要回復正確位置..
★我不在網路就在騎往觀音山的路上★
jacky_lin wrote:
太趴了... 可以的...(恕刪)


把手短些...握時與肩同寬
龍頭看是否可再高
座管前移一點

座管高低不可妥協太多
不然不是膝蓋酸就是磨擦大腿內側

MTB 大概就是這樣
可加牛角常換姿勢
若差太多就是選錯車架了

平把 RB 有點趴是正常的
Bravo4freedom wrote:
應該是出此

http://tw.myblog.yahoo.com/jw!WjBa3AabERqKkrQeMXODRWs-/article?mid=186&prev=192&next=181


那是小弟的部落格
panbi wrote:
麻煩樓主指導一下
我的車是26"登山車
我身高183cm
把手高度應該是幾公分??
坐管高度??
坐墊角度??

說指導不敢當,但很抱歉,這個我做不到,你給的資料太少了,但可以給你方法你自已調整,26"登山車?26"應該是指輪徑,以你的身高適合的尺吋為19吋或20吋,除非你的身材比例很特別。

首先量足長,赤腳由地面到跨下長,有時會建議足開約兩踏板的距離,但相差不多,足長*0.883就是BB軸到坐墊的長度,可以由BB軸延立管的延長線到坐墊,所以每個人這一個距離是固定的,當然會因應不同路況稍作調整,但也是以此為依據。

第二就是調坐墊的前後,目的是要讓膝蓋位置跟踏板在最適位置,最好能有固定式練習台,沒有也沒關係,知道目的就可以調好,坐在坐墊最舒服的位置,最好踩幾圈找到最好的位置,將曲柄於在水平狀態,前膝蓋的位置在踩板的上方,可用細線延膝前緣鉛垂下來會通過踩板軸的前緣。

第三就是調龍頭長短,因為成車買來就已經有龍頭了,可調的空間有限,身體前傾手把把手背微拱腰微屈,此時手臂與軀幹應成90度夾角,這樣手臂沒有分力,不會太前或太後造成還要出力的狀況,太前就換短一點,太後就換長一點。

手把的高低在於個人的柔軟度,這時再調整,不是一開始就調,有個觀念要釐清的,這些調整是有順序性的,不能反著做。
感謝樓主的詳細解說
26"是輪徑啦...我也不知道車子是幾吋的

所以說是要先調坐管高度...這個我會量
然後調坐墊....這一點有點深澳...意思是說從膝蓋綁鉛塊...以腳不會踢到這條線為準嗎??
最後才是調把手....這次我有看懂了,手臂跟軀幹要成90度角..這個很容易懂

回去調調看
希望可以調到適合的姿勢
昨晚亂調
早上騎車的時候
覺得手會麻麻的...屁屁痛痛的...應該是亂調的結果吧


Panbi
坐墊高度先調, 不用刻意拉高
再調整坐墊前後, 校正膝蓋與踏板的相對位置, 可粗略目測

如果你無法找到車架尺寸(有資料比較好), 可先看你的跨下到上管的距離為多少?
以手肘頂住坐墊前緣, 手往前比一下, 看指尖到把手的距離為多少?
登山車一般到把手的距離約兩指幅
試騎一段距離後(3到5KM), 再看那裏不適

新手通常要常騎車, 才會摸凖
樓主所提的是一般輕鬆騎的原則
但騎車姿勢不要一成不變, 要看你途中那裏不適, 再做動態調整
如坐前坐後, 坐直, 趴低, 局部離開坐墊(屁股散熱)等, 都可以靈活(反射性)的交替運用
用意是讓不同的肌肉出力, 也讓血液循環順一點
panbi wrote:
然後調坐墊....這一點有點深澳...意思是說從膝蓋綁鉛塊...以腳不會踢到這條線為準嗎??...(恕刪)

嗯~我好像沒有提到鉛塊,我是指當曲柄在水平狀態下時,前膝蓋的前緣的鉛垂線會通過踏板軸的前緣,如何得知?自已看看不準,一定要請別人看,可以用一條細線來幫忙,而且這一部分很花時間,要調很多次,才會調到要的位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