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卡就好了,買硬底鞋幹嘛?

想要兼具走路方便那就上登山車卡踏
其實登山車卡踏入卡也比較容易,尤其雙面卡踏,幾乎可以當做棒棒糖
上卡方式稍有不同,棒棒糖是找洞下壓,SPD是找到踏板後腳掌往前擼
登山車鞋大底兩側有導引功能,卡踏也有導角,兩者相加成為完美的防呆機構
只要不耍笨,SPD的入卡率幾乎是100%,比一般公路車卡踏好用

tomtom14105 wrote:
我是新手,也是第一...(恕刪)


Giant 那雙我有,我穿了比較多,一年後面就開膠了

face1828 wrote:
其實還有其他品牌可...(恕刪)

兄台圖列中的第一款LAKE那裡可以買到?
看過不少大大在推薦新手第一次上卡的時候都會提到登山車卡鞋,小的想請問一下登山車卡踏跟一般公路卡踏功能是差在哪??如果登山卡踏會比較好上卡的話,那為何還要用公路卡踏??
我也買過兩雙硬底鞋 真心不建議買...
騎不到一年 硬底變軟底...
如果不上卡的話 我建議樓主去檢視你的踏板
我的經驗是 像WELLGO M20 踏板
有一面 最外側有做防滑
當你用力踩的時候 應該要用有最外防滑的面 這樣力量比較容易輸出 腳也比較不會跑掉
自己也用過一些防滑釘踏板 老實說我覺得防滑釘 一點都不防滑
鞋子真的要買的話 我還是建議上卡 因為價錢
如果要買卡鞋 不只是去試穿 還要試踩踏 騎久了腳會脹
這是我的經驗...

自動車馬鹿 wrote:
兄台圖列中的第一款LAKE...(恕刪)



lake 237 硬底鞋
google : 品牌名稱 跟 型號,就找的到了
迷你魚 wrote:
看過不少大大在推薦新手第一次上卡的時候都會提到登山車卡鞋,小的想請問一下登山車卡踏跟一般公路卡踏功能是差在哪??如果登山卡踏會比較好上卡的話,那為何還要用公路卡踏??

全世界第一個卡踏是LOOK公司發明
這間公司原本是製作滑雪板的,自行車卡踏,或稱自鎖踏板,就是從滑雪板演進

最早的卡踏發明於1983年,差不多就是LOOK卡踏現在的樣子


傳奇人物環法五冠王Bernard Hinault在1985年開始用LOOK卡踏比賽,這就是LOOK ARC系統,這階段卡踏還只用於選手身上,1989年LOOK將ARC系統開始販賣,讓一般民眾也能購買使用






登山車卡踏SPD系統是SHIMANO在1990年發明的,為了適應登山車在複雜地型的應用,因為這些地形經常會有扛車需要,所以縮小扣片設計,讓鞋底板更適合行走。(有一說SPD系統先問世,其實是錯的。)

登山車卡踏比較好用,為何大家還是用公路車卡踏??
我也不知道,但我兩種系統都有買就是了 (目前用過四種系統)

迷你魚 wrote:
看過不少大大在推薦新...(恕刪)


關於你的問題,

我前陣子剛好看到國外單車雜誌對兩種卡踏的分析,

大意是說,

登山車卡鞋雖然好用,

但卡鞋與卡踏偏重,

再加上卡踏與扣片間接觸面較小(舉個簡單的比喻,想像用三根指頭捏住棒子與五根指頭握住棒子在施力上的差異),

以上兩點都與公路車手追求的輕量與效率相違背.

所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個人的需求,

看看你的騎乘習慣與偏好是哪一種(公路卡鞋卡踏 = 效率(高)+方便性(低),登山卡踏卡鞋 = 效率(中)+方便性(中),硬底鞋 = 效率(低) + 方便性(高)).

當然,如果家裡車子多的話,每種來一雙也是不錯的(可以按不同的心情或場合選擇.例如騎河濱自行車道喝咖啡賞夕陽,就穿上復古硬底鞋,踩著鋼管車,多速配啊!)






硬底鞋還有個好搭當:狗嘴套

我在沒上卡前也是這樣搭配我的七速鋼管 通勤騎了一年

我的感想是:沒有上卡方便 但也是好東西 穿帆布鞋也能騎

通勤起步 上人行道斜坡 或是要超車 前後腳同時發力就很容易做到

競技用狗嘴套束緊很危險 我也不敢去嘗試
現在有標榜輕鬆騎狗嘴套 雖然更陽春 但也是有幫助的好物


只是鞋面容易磨損.....

迷你魚 wrote:
看過不少大大在推薦...(恕刪)

由於登山車與公路車騎乘性質不同,登山車雙腳常需要離開踏板,公路車不用。因此設計上登山卡踏會較方便穿脫卡,但公路卡踏不用頻繁穿脫,著重完整將力量傳導到車上,因此設計上方便穿脫就不是第一選項了。(一點淺見,供您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