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e815 wrote:
別再用退步的思考了!...(恕刪)
沒錯!在國外騎單車很方便!
台灣要"減碳"做的又不落實~~累死老百姓!
尤其是一些女生只能騎小折車(不會拆大輪~只好買小折車)
腿力不好的車友又要記捷運的"假日或非假日"進出站的時間~~還要人顧著車一路待到可出的捷運站~~真是有夠"不方便"的!
**我就是常常騎單車去烏來或新竹或遠一點的地方~~攜車袋占空間+背著又不方便~~只好每次出遊提早二小時起床~~慢慢給它騎出去囉!(希望台灣可以做得讓騎單車的愛好者和外國人~~可以享受公共交通和單車的方便)
**

**應該沒有人會自己把車拿去碰觸乘客的吧!(白目喔!)
~~只有"沒禮貌"的乘客才會~~~用"手"去"敲或彈或摸"別人的車!
~~(也許你會說"敲一下"有甚關係??愛車的人就像是身體的一部分~~那你被我拍一下頭~~你爽嗎???)
可是呢 手邊都沒照片,怕說的沒人信
這次,不管,回了再說,
台北捷運假日開放腳踏車,這美意是不錯,
但如果你有在假日搭過捷運,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在踐踏它
捷運開放腳踏車,有相關規定,
像特定的轉乘車站;
在搭乘過程需將車停在車門中間立柱,人不能離車,
一個車門只能放2台車等等,
假日搭車,你會看到這些現象,
第一節的讓輪椅停放的位置,被放置3.4輛車,

車主就大辣辣坐在椅子上,
或者是直接就坐在椅子上,
然後車子就放在旁邊的通道,用手扶著,
常有人喜歡舉例國外可以怎麼樣,
試問這樣的情形,怎麼說服開放更好的腳踏車撘車環境,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一小部分人,可是這就是代表有人會這樣做,
就是有人不願意遵守,維護其他人的權益,
你可以要求更好的服務,這是你的權利,
但是義務勒,

義務,對不起,我還是沒看到它

至少還沒到過,有人討論違反規定要怎麼罰

oeid wrote:
每次看到這些文章,都...(恕刪)
怎麼罰??
重罰啊...學新加坡啊...但是罰則需要我們來傷腦筋嗎?
單車如何無袋上火車..如何收費..如何加掛車廂...如何罰違規..
一大堆如何如何...如果經由一個有力量代表市場需求的聲音提出
這些軟體硬體的技術問題..需要我們車友討論或是傷腦筋嗎??
應該是我們繳稅養的那些官員和鐵路公司去集思廣益然後戮力執行吧..
不然我們繳稅繳心酸的嗎.....還是家裡很缺裝飯的桶子嗎...= =
提出''單車不裝袋,就能上大眾交通工具''之倡議的人還有贊成的人
只是某程度反映了大家的一些迫切卻都靜靜隱忍的需求...
也提出了很多不礙他人方便的前提出來...顯見跟大頭症無關....
情況是可以改變的...也可以是單車族跟一般乘客都雙贏的..
就差個開始追求改變的念頭....不是嗎??
重機族也大聲喊過爭取自己的權益...是不是也很多人罵他們大頭症呢

各種需求的各種族群也都應該提出自己對現狀不滿的想法和吶喊啊..
這個社會就因為有不滿足的聲音....去動腦去做...才會進步...
如果我們都可以提出求新求變的想法給有能力做事的人知道....
那實際上是否可行...就讓他們這些賢德去傷腦筋啊...
最重要的是...提出來對現狀不滿意的集體意志跟聲音
這樣不就夠了????剩下的.....給在其位之人去表現吧
我自己也是汽車、機車、單車、捷運、公車、火車、高鐵都會用的到的用路人,所以有時在看一件事情,往往會想想自己、再想想親友及其他人的看法,最後才會歸納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在台北市的捷運,開放平日任何時段讓單車族上捷運,站在我身為捷運使用人的立場上想,我會反對.
反過來說,開放平日任何時段讓單車族上捷運,站在我身為單車使用人的立場上想,我會支持.
在反對與支持的拔河中,端看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的高低而定.
因為規定往往是需要有人來遵守才有用的,有開放而無"有效的處罰"會讓越來越多的守規定者變成不守規定者,進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這在路上看到一堆交通亂象就可以得知了.
還是老話重談啦,在爭取權益的同時,如果能適當的設身處地為其他人著想,未受益者的被剝奪感也比較不會那麼強烈的話,爭取權益者就比較不會有較強烈的反對.
把握當下的光陰,燃燒生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