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痠痛症狀~個人復健過程分享

在激烈運動完全結束後!建議1小時之內建議將患部連同下半身完全浸泡在10度以下的冷水中至少5分鐘!最好是胸腔以下!以免徒增心臟的負擔...
運動後12小時內最忌諱就是熱敷!會加重臟器代謝負擔與延續乳酸代謝物破壞肌肉和肌肉末梢神經!!!

因為乳酸生成的同時會釋放溶解肌肉纖維與神經的酵素!(酸痛其實=輕微肌肉溶解症)!泡冷水有助冷卻肌肉降溫舒緩神經因運動而產生的不適,所以也先將大量將乳酸及酵素凝固.定位避免急速過量釋放入血液中!造成腎臟代謝負擔

其實諸為這些疼痛!都是運動後處置不當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並不完全是運動當下姿勢不正確所衍生的疾病....
是長時間以來!不經意之間已慢慢傷及神經與肌肉纖維!已發生事後難補救!
但只求將來別雪上加霜.逐步惡化~騎車是種享受!!!如果因傷而結束運動生涯划不來

以上經驗是自身6年田徑選手生涯,每天受教練耳提面命的重點事項!!
至今興趣轉移至橄欖球後,也受曾是國手的同好也不斷告誡的共通必須知識!!!
很多小毛病!只有體會過的運動員才之苦與難受之處!!!
運動員很容易發生猝死!都跟這些脫離不了關係....希望對諸位有所幫助
小弟我在07年底也受過這樣的傷....整整廢了一個半月!!
復出戰就選了北大武登山賽的挑戰組....結果強度一下子拉太高,騎到整個人虛掉....

受傷那次是和朋友約在寶來泡溫泉,走台22接台27騎到茂林附近左腳就中獎了!!
後來死撐著上寶來,結果傷到連走路都會痛~~
第二天本來以為好多了,往回騎又是到茂林就掛了...只好撐到高樹請朋友來載我

一開始看中醫,不過時好時壞,要痛不痛的~~拖了一個多月~~我一度以為單車生涯就此告終!
最後去看了復健科,大概一個禮拜療程,包含做超音波~短波
另外還有物理治療師替我做伸展與按摩,再加上教我一些訓練肌肉的動作,療程結束後再騎車....沒事了!

不過爾後只要坐管稍微過高或是騎車姿勢跑掉,先前的患部都會有一點點悶悶的,但是不會痛就是了!
所以去年底到今年的冬天我都不敢做高強度的騎乘,都只跑短程維持基本體能而已

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再加上臏骨帶加持~~到現在一年多是都沒什麼狀況!
好加在....不然受傷當時心情真是爛到極點!!
MAX0802 wrote:
我來說說我個人的經驗...(恕刪)

關於復健部位 還有症狀 . 如果需要詳細的推法 或是協助 可以PM小弟 . 可以提供比較完整的延續復健法 . 最好能夠完全放鬆躺在床上 請人拍攝全身照 從腳底至少拍到臉部以下 . 上視照 還有拍攝腳底 放鬆的照片 .. 小弟可以提供更多資訊 . 祝樓主 身體安康
Kites1975 wrote:
小弟想請教一下......(恕刪)


Robin你是太操了啦!
膝蓋內側靠近上方地方是股四頭肌內側肌肉其中一塊(vastus medialis)
重車抽車上山,肌肉拉力很大,一旦超過負荷就會開始酸痛。
還有DH下坡幾乎都是半蹲方式下山,對膝關節這塊肌肉也是很大的壓力。

另外內側側韌帶在膝關節彎曲90度左右也是會有張力產生。
不過看你的樣子應該是肌肉的問題吧!

反正就是騎重車就乖一點,上坡太陡就牽車,不要勉強。
chen002
請問騎車後,到底是要熱敷還是冰敷?之前收尋文章,不是感覺肌肉酸就要熱敷,感覺酸痛就要冰敷

chen002 wrote:
Robin你是太操了啦!
膝蓋內側靠近上方地方是股四頭肌內側肌肉其中一塊(vastus medialis)
重車抽車上山,肌肉拉力很大,一旦超過負荷就會開始酸痛。
還有DH下坡幾乎都是半蹲方式下山,對膝關節這塊肌肉也是很大的壓力。

另外內側側韌帶在膝關節彎曲90度左右也是會有張力產生。
不過看你的樣子應該是肌肉的問題吧!

Andy大哥...好久不見
有空再一起騎車呀
還沒機會看到你的新車耶

感謝你的解釋...
原來是肌肉超過負荷呀
下次知道不要太操了~
吃西藥只是減緩疼痛而已喔
甚至是麻痹讓你暫時舒緩而已
我是不贊成用吃的
而推拿我就是1個例子
從去年八月份開始我幾乎每個星期都去做推拿1次
目的是保養讓肌肉放鬆
因騎腳踏車會造成某些部未過度拉扯而造成酸痛
尤其是當你持續騎1整天的
到現在都還有在持續推拿
感覺非常不錯
身體健康
騎腳踏車是循線漸進的
不要運動過度造成小酸痛而自知不理
造成長久來的問題喔
僅供參考
paul.robert wrote:
關於復健部位 還有症...(恕刪)


我腳傷的情況
現在已經完全康復了
多謝<paul.robert >的關心

大約兩年前真正開始騎車(登山車),原先只限於輕鬆騎……

等到痛下決心換了G牌 XTC C1,開始邁向長程及高強度騎乘時,

問題發生,超過五十公里右腳膝蓋外側開始痛,一百公里左腳膝蓋外側也開始,

而且屢試不爽,和樓主情況類似,開始上網爬文……

有一種很基本的說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座椅設定太高會痛外側,太低會痛內側,

而所謂「太高」或「太低」,可能僅限於一到二公分內的差別,但就是天差地別……

就這樣一直試了兩三個月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座椅高度,我是在騎的過程中,一開始有不適就馬上下車調整,

並以上述原則來調,每次調整控制在0.2~0.3公分內,經過三個月上上下下調整後,發現較不會有痛的感覺了,

馬上出發環島,除了長程騎乘造成的酸痛外(可克服),膝蓋內外側的痛點都沒發生了,

心得就是,不論書上或是朋友對騎乘姿勢的建議,都還有調整的空間,因為每個人的手、腳、身材都不是一定的,

像座騎高低的設定,我個人最合適的方式是比書上建議的方式稍低一些,因為如果完成按照書上來設定,

超過某些距離後,一定開始痛,這是我個人小小心得,僅供參考,非專業觀點,前提是以不痛為原則……

MAX0802 wrote:
我腳傷的情況現在已經...(恕刪)


max0802大大…我的痛處跟你一模一樣…

去年12月比p字道最後1p痛到不行…後來回到家只要有彎---直的動作出現就會痛到伸不直

後來就慢慢自然好了,但上星期2/7又和車友去練習跑200k,又在最後的60公里發作…

只要一踩踏有彎---直的動作一定痛…且很痛很痛,當天晚上腳跟本不能伸直…

後來去藥房買了一條擦酸痛的軟膏(老闆一直說有效…)果真邊擦邊推邊壓個兩天就好很多了,

但我想我這一定是好不了的問題了,只能不要太操就不會復發!

所以相問問max大大你確定你的腳全好了嗎?真的不會再發作了嗎?

好擔心會再發作說…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