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體驗
有一次騎觀音山下坡40幾
一處轉彎比預期大
因不敢剎太急(怕打滑)
施力大概前3後7(怕翻筋斗)
結果慢下來的速度根本來不及過彎
最後關頭前剎緊急施力(但也不敢一下子按死) (這時大概變前7後3)
才及時轉過那個彎
嚇出一身冷汗

(感覺制動力差好幾倍)
我常前0後10.....都甩尾轉彎........但是基本上 要轉彎 彎的穩 再入彎前就要做緩衝煞車了 不然有時候同樣的握力會煞不太注.....我個人會用點煞做緩衝煞 要準備入彎的時候 重心向後一點 前煞車剛開始可以先出60後煞車40 但是在過彎中因為速度開始減慢 就大概把前煞出力度降到前50後20左右 最後全放繼續騎.....

看人而異啦 我是嘗試過拿公路車在中正露營區的其中一條比較大條 又稍微陡的轉彎玩過甩尾過彎.....挺刺激的.....但是外胎磨耗很快 又危險 一般玩家請勿嘗試 這是不好示範 純粹是測試技巧而以 不要亂學........

天兵2007 wrote:
下坡時,把握「前煞70%、後煞30%」的施力原則


請注意, 下坡如果"施力" 是前七後三的話, 那結果應該是前九後一了.

拿汽車做比喻. 汽車剎車不分前後, 只有一個踏板. 壓力是平均傳到四個輪子.
可是前煞永遠比後煞先磨完. 因為物理慣性作用, 前端受力遠超過後端.
這個作用在下坡就更明顯.

即使前後施力相同, 在下坡時, 前後煞受力最少已經是前七後三了.

如果刻意在施力上採用前七後三, 那結果差距會更大. 我想至少到了九比一.

我個人對這種前後煞比重並沒有意見. 只是我不確定自由時報記者撰稿時有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
我個人是覺得 前後煞車力道比重 跟當下的時速要對應 如果今天時速30以上 前煞車力道70% 在制動上來說是足夠做緩衝的 {除非是按死} 但是 如果今天你是時速10以下一樣是前煞車70%會有什麼狀況? 是不是馬上就定竿了 或者是重心突然就往前頃了 因為貫性會把後面重心往前推 很容易就造成摔車了....一般來說 後煞還是重點 個人在玩OFF ROAD 深知這個原因 也是從後煞開始練 慢慢才用前煞跟後煞在不同的狀況下交互使用....

另外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 只是僅供參考 不一定要跟著用..
我認為 有些特技 比如 甩尾 定竿 後輪翹孤輪 這些都跟煞車力道有關係 我是覺得 多少會一點 在意外狀況下 有時候可以應用到 不只是代表耍帥而已.... 舉個個人例子好了:..有次我去中正露營區 到 當時我是騎著登山車配卡鞋 下山時在一個S窄彎上遇到兩名並排的單車天兵在窄彎的死角後出現在我面前 當時我時速28左右離我距離不到50公尺
當時頓時用甩尾把我的過彎角度改變 即時閃過他們.... 也許這是運氣好 也許 這是經驗夠 但是我要說的是 如果今天我對甩尾會恐懼的時候 如果 當時我沒想到用這個方法來閃避的話 可能就撞到他們兩個了..... 所以我一直認為
有些特技 不見得只是帥而已....另外一個是一般大眾比較常用的:{卡踏} 我個人用卡踏快兩年了 至今不曾因為卡踏而摔車過 為什麼? {定竿}! 我不管用什麼車子都有辦法做到定竿 包括公路車 淑女車 阿公牌鐵牛車.... 我不是在炫耀 這我要先講明! OK! 繼續....很多人剛開始用卡踏的時候 因為 不習慣腳下有東西卡住 往往等紅燈或者突然急停
就忘了脫卡 我在教人用卡踏的時候 會先建議我的客人 可以回家或者到公園先去練入卡跟脫卡

先習慣 卡鉗的位子 進入的角度 脫卡時的出力度跟個人的脫卡角度 等這些慢慢抓住訣竅後 再去路上測試...
在這段時間中 就可以順便練定竿脫卡 那 怎麼定竿呢? 用說的可能比較難懂 要解釋的話 就把單車當作圓歸來使用
後輪就是原規上的支點{就是那根針} 那前輪呢 就是筆的那端 要定竿時 可以先用後煞來控制出力度 腳踏輕輕的踏 如果說 定竿時 就像是在畫圓一樣後輪支點不用動太多 以畫圓為基礎控制平衡 如果往前過頭就暗助前煞車在這時候重心由前往後挪 在這剎那 把煞車放掉 就會倒退 在倒退的時候腳踏曲炳慢慢反轉就不會卡住 後退不了 但是說實在的 用說的可能很難懂 實地教比較快學ˇˇ" 我女友也會定竿了 可以先拿一支圓歸來假想看看 應該會琢磨出一些端倪.....

基本上只有最上面的文章是對應板大的標題 其他的只是我個人的廢話跟想法 不管大家接不接受 我是覺得腳踏車 不是死死的踩 死死的煞車 對車子好像對小孩一樣 要知道自己車子的習性 煞車手感 轉彎的時候 要去聽外胎的摩擦聲來判別 自己的車 在什麼狀況下會容易有打滑的狀況 多聽 多摸 多感覺 我認為這是很有幫助的 其他的不多說了 不然等等被人丟玻璃罐ˇˇ" 大家多參考參考吧.....
大嘴盧魚 wrote:
請注意, 下坡如果"..拿汽車做比喻. 汽車剎車不分前後, 只有一個踏板. 壓力是平均傳到四個輪子.
可是前煞永遠比後煞先磨完. 因為物理慣性作用, 前端受力遠超過後端.
這個作用在下坡就更明顯. .(恕刪)

好像不對喔...
汽車的煞車分泵就是將油壓前七後三的送出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大嘴盧魚 wrote:
請注意, 下坡如果"施力" 是前七後三的話, 那結果應該是前九後一了.


大哥您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煞車的力道來自煞車皮和碟輪或輪圈的摩擦力,和上下坡無關,只和施力正相關。

下坡前後煞車力道要不同是因為煞車時重心會前移,造成輪胎胎面與地面的摩擦力前後有差異。(摩擦力=摩擦係數 X 法向力)
當煞車力道超過胎面與地面的靜摩擦力時輪胎會打滑,容易造成失控。
因此前後煞車的力道分布事實上是與重心前移程度相關的。 下坡時避免急煞,手臂打直,屁股往後坐,大腿夾住坐墊等等都是為了將重心往後移或是降低前移程度的,重心掌握得好,後煞車就比較有餘裕不必擔心打滑。
醫生也說前7後3是正確的~~~~~~~~

http://www.marianswoman.org/women/teenager/teenager_005.htm
et7899 wrote:
醫生也說前7後3是正...(恕刪)


看情況和速度..前7後3是在一定的速度下才適用,尤其是2個輪子的車... 太多車種,下坡車.技術車...等,難到可以用這種規則嗎?騎車要活用煞車...
motorcar wrote:
看情況和速度..前7...下坡車(恕刪)

容在下說一句
在FR/DH的騎法,
前煞很吃重,
前七後三只是基本功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容在下說一句在FR/...(恕刪)


是阿 最後都在手感問題 還有煞車系統的差異性 手感說實話 很重要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