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事就要有魄力去做,但對錯要等20年才知道的話

deven68200 wrote:
自己是否都是根據意識型態來投票.......自己有欣賞或支持過意識型態不同的候選人嗎





如果今天有A和B兩個候選人,A的支持者通常是知識水平較高的民眾,B的支持者通常是只有學歷很低,對於很多知識非常缺乏,那今天B的支持者為了反對A而反對,並沒有理由,這樣子對國家是好的嗎,人多那邊一定是對的嗎?

感覺,有時後少數服從多數,並不是一個好的決定方式,那是建立在所有人的智慧水準都在同一水平上的狀況


並沒有暗示任何的黨派,純粹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sd5sd6 wrote:
如果今天有A和B兩個候選人,A的支持者通常是知識水平較高的民眾,B的支持者通常是只有學歷很低,對於很多知識非常缺乏,那今天B的支持者為了反對A而反對,並沒有理由,這樣子對國家是好的嗎,人多那邊一定是對的嗎?


知識水平較高的不一定能做出比知識水平較低還好的政策選擇,
焚化爐蓋在離家裡很遠的地方就是良政給予肯定,但若蓋在自己家旁邊就是不對,
無關對錯,無關知識水平,純粹就是合乎不合乎自己的利益罷了~

手機通訊一定要有基地台,沒錯呀!對呀!這樣子收訊才會好呀!
但是基地台蓋在我家頂樓就是大錯特錯了!哪個混蛋同意的?

選舉不一定是選對的,而是選大家都比較喜歡的。
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個就是民主國家會發生的事情,
有選舉就有賄選,非法的叫做買票,合法的叫做政策支票,
這些都不是對國家長遠有利的事情,但是沒辦法,誰叫咱們是民主國家呢?

哪一項德政可以在短短幾年內看出效果?除非像當初阿扁一樣幾個短期看得到效果的政策鴨霸硬上,
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有成效的政策,有哪個候選人跟自己的前途看不過去會去支持?

要期望選民的素質(非關知識水平)提升,就跟期望自行車友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併排一樣,
慢慢等吧~
直接學習上海禁摩吧!

騎車時,雖然偶爾有電摩來攪局

但至少清靜多了.
chihmingchiang wrote:
好像是文魯彬說的他說...(恕刪)

就像有些人說的,我們台灣需要改變。但2008投票過後,台灣變了嗎???
我是覺得沒有,那我可不可以告當初喊出這句口號的人詐欺,
當初背書的縣市首長為共犯,
寫到這裡我突然懂了,為何我們國家詐騙集團如此橫行了
是不是得想大陸這樣,沒選票壓力大家魄力才會出現
http://www.tisbd.com.tw/cgi-bin/Movie/MV_Film?file=1993/Dave/Dave.html
這是一部我認為全體政客都需要好好看的一部電影,
很多事不是做不到,而時考量選票之故,
全面執政,全面負責不是喊爽的,懂嗎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個地方叫做忠孝東路四段
到了下班時間整條路全部塞住
公車像中了魔法一樣十幾分鐘完全不動
後來捷運開始施工
台北進入知名的交通黑暗期
黃大洲幾乎被輿論生吞活剝
1994年在民怨與兩強夾殺的情況下連任失敗
現在忠孝東路四段在尖峰時間公車跑很快
大批台北市民每天理所當然地刷悠遊卡搭捷運
我不免想起了黃大洲
chihmingchiang wrote: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恕刪)


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 黃大洲蓋的捷運一公尺的造價多少錢?木柵線火燒車幾次?有多少根塔柱還沒通車就有裂縫?垃圾桶單價要上萬理由是怕被偷?那個黑箱作業、預算追加超過一倍的年代有這麼值得懷念嗎?
masaka wrote:
這位朋友別生氣,在既...(恕刪)


這裡也要一同回應「k6668大大」,SORRY,因為我早上趕著出門,所以前面所寫的言詞看起來確實不太友善,而且話也說得有點重,但其實我沒有惡意也沒有火氣啦。如有造成誤會,我先說聲歹勢。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串的討論到後面也有朋友提出“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與立場在評論一個政策的好壞”,像有朋友提到什麼焚化爐、核電廠之類的例子,就跟我們現在討論的交通問題一樣,一個城市就那麼大而已,一條道路也就那麼寬而已,今天我們騎單車的如果要爭取到更多的路權,當然勢必得要犧牲掉其他人(可能是轎車、機車或者是行人)的使用空間才有可能達成目標,而這種彼此之間互相爭奪、進攻的模式,我個人真的很不樂見。但遺憾的是這幾年來在一些政府的市政上以及網路上單車族的言談之中,其實是頗有這種傾向的。這是我比較憂慮的地方。

以上拙見。
其實也不用到像丹麥那樣有些過度友善單車吧

是台北環境大眾交通和方便交通是能變成現在這樣的主要原因

如果變成單車老大我想台北要荒廢了


不過看看英國倫敦...他們單車才真的是全民運動

路是小碎石子鋪成,大家卻還是在上面騎公路車

倫敦的單車路線真的是規劃的沒話說,真想不通他們單車和汽車如何平衡
partybear79 wrote:
其實也不用到像丹麥那...(恕刪)


歐洲某些國家例如英國,就在某些地方實施所謂的「道路擁擠收費」制度,簡單的說就是對於開車造成擁擠的駕駛人徵收稅費,來讓人不想開車,而改以像是捷運、公車、步行或是騎單車進去某些區域。

在台灣,這項政策當然也被檢討過,不過可想而知的是會有即大反彈,再加上配套的公共運輸系統尚未到位,所以就只有被放入教科書做教材的份了。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提到捷運造價垃圾桶多少錢等等的那位
我想你完全沒弄懂我想講的與我開始這討論串的重點
一項政策無論它能產生多少價值,影響有多長遠
刻意要挑它在執行面的瑕疵卻也永遠挑不完
我懷念的不是黃大洲其人或哪個時代
而是感嘆技術官僚的專業比起廉價的意識型態顯得多渺小
partybear79 wrote:
其實也不用到像丹麥那...(恕刪)
與其說是對單車友善的政策
不如說這些國家或城市的居民願意選擇對環境衝擊最低的交通工具
這樣的共識理所當然地反映在選舉的結果
可能是維京海賊的後裔比較笨才願意忍受自身的不便
不像我們聰明的台灣人即使住在大眾運輸相對普遍的都會區裡
還是大量使用方便又利己的機車與自小客車
什麼樣的人玩什麼樣的鳥
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反過來也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