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978 wrote:
個人認為如果能25K...(恕刪)

今天去裝了馬錶
從大稻埕騎到碧潭19公里騎了五十多分鐘
平均時速20點多
真是殘念了
我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su4886/al
ivan.chou wrote:
昨晚下了一陣大雨,到...(恕刪)


一開始都是這樣,多騎幾次就ok囉~

PS.您的前避震可以鎖死嗎?如果不行的話就順便換車吧!
第一次騎山路都是這樣吧~

加油~

什麼車都可騎上去~

一切都是靠腳力~

我騎前避震的登山車沒鎖死一樣騎上陽明山~
我住南港後山埤附近
南港這附近夜騎練爬坡的第一首選就是南深路
平路我也是騎你說的那一段河濱
以前我騎小折T3
第一次也是騎到差點吐血
慢慢練習,後來換成公路車
到現在有空的時候就上下南深路三趟才有練車的感覺
我都是大約晚上九點左右從我家這邊出發的
有遇到可以打個招呼喔~
南深路耶 , 我也去爬過幾次 , 第一次真的好累喔 , 從南港這邊上去爬了一個小時整XD

有機會也想跟各位一起去^^

我在彩虹橋這邊
hsu4886 wrote:
今天去裝了馬錶從大稻...(恕刪)

馬表有回轉速嗎?
假如有的話,建議先在回轉速80~90之間騎乘,但千萬不要低於80。
一方面是不要拼大齒比,只會讓你很累、傷膝蓋和肌肉,越騎越慢、肌肉受損發炎。
一方面則是先練心肺能力和基礎肌耐力,並且讓你熟練踩踏的動作,減少踩踏過程的能量耗損。
這裡可以參考上一期的單車俱樂部雜誌,他有說怎麼樣是好的踩踏姿勢。
即便沒有上卡,也可以盡量揣摩立骨盆、使用髖骨肌肉和腹肌的方法,避免直上直下的踩踏。
之後假如覺得肌肉有長出來、也比較不喘之後,
可以嘗試把回轉速再拉到90~100之間,目標還是一樣,而且要更注意姿勢和肌肉協調。
這時很容易會出現感覺齒比太輕、施力過大,導致屁股在椅面上跳動的情況。
這表示肌肉協調性和踩踏技巧不夠,過程損耗太多能量,應該默想正確姿勢、盡量要求自己練習。
但剛開始時可能會因為消耗過多能量,導致心跳加速,這時不必勉強,
可以試著把飛輪降一齒(要是飛輪齒數差太多就慘了....),維持90-95回轉速即可。
我目前騎20吋小折,大概是這樣練,給大家參考、指教。

beebochi wrote:
馬表有回轉速嗎?假如...(恕刪)

我的碼表沒有轉速
假如在河濱平面騎
我是前3後8
假如飛輪用7的話要達到80~90轉
時速大概要騎到幾公里呢
另外是不是我現在該練習用3-7或3-6練拉轉速而不要用3-8來騎?
我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su4886/al
hsu4886 wrote:
我的碼表沒有轉速假如...(恕刪)

有回轉速會比較好練,因為多數人都是用這個數據來討論適合的齒比。
當然也有人說沒有也沒關係,可以憑感覺土炮,但我是不知道那有沒有什麼標準比較好抓拉 ..
那我先建議一個方法,給其他有經驗的人補充好了......
以我剛剛說到的「回轉速快到感覺屁股在跳」當臨界值的齒比,再放小(重)一齒來練。
然後把標準鎖定在馬表速度,以平地維持同速度(正負1km)為標準。
然後注意肌肉、呼吸和心跳的感覺,假如感覺肌肉很酸、乏力,
或是喘到呼吸亂掉,那就要先放慢休息或輕一齒。
(我的習慣是開始喘時維持吸吸吐吐的節奏,鼻子吸、嘴巴吐氣,假如被逼得變成大口吸大口吐就是亂了)
這個目標一樣是強化心肺耐力和肌力,並且調整騎乘姿勢。
所以不求快,求的是「以有效率的姿勢、長時間維持一定速度的輸出」。
(這樣訓練的基礎道理可參考http://gogobike.blogspot.com/2006/10/blog-post.html)
可以參考別人的踏頻
或是網路上也有很多比賽影片...
跟著他們的節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