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的道路總是坑坑洞洞?真相呼之欲出

barkley小廖 wrote:
之前有的路段還把碎玻...(恕刪)

同樣一件事
你覺得不好
有人覺得好
混入玻璃
目的是夜間或雨天增加反光效果
想出這方式的人
至少是有在作事
嘗試解決材料不足及資源試圖再利用
也許效果有好有壞
可是您這樣的人一多
社會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會越來越多
haocsina wrote:
交通維持範圍太大或地點是在繁忙地區
你必須送交通維持計劃並在道安會報上通過
你在作時
還要"敦親睦鄰"
種花後
你還要保活
一般至少六個月
也就是你必須每天請人施肥澆水
驗收時
花株長的不夠大 換
花相長的不好 換
一切的一切都是要錢的...(恕刪)


嘖嘖嘖....

講的頭頭是道,台北市政府沒請你去當發言人真是太可惜了


昨天那位作秀的議員好像又發現貴到不行的"花博蒙古包"

我猜你是不是要說

交通維持範圍太大或地點是在繁忙地區
你必須送交通維持計劃並在道安會報上通過
你在作時
還要"敦親睦鄰"

你還要保活
一般至少六個月
也就是你必須每天請人施肥澆水
驗收時
長的不夠大 換
相長的不好 換
一切的一切都是要錢的

少在那邊用土木工程人員的身分在那邊硬凹鬼扯

AM TSR/BF PR/BIRDY Ti/BIRDY Capreo/BROMPTON M6L/DAHON PSL/DAHON Jxp/DAHON III
haocsina wrote:
既然您有興趣那我就多...(恕刪)


看了你的論述,感覺真的跟要替北市府護航的議員,說法如初一轍
不過,在這煩請大大仔細去看一下,當初,決標的花價分析表,共列了九大項
其中....
花價,零星工料,運費,植栽,挖土施肥,保固....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個別分開列項的報價,
就一般市井小民,經驗法則來說,單一相同物品的大量採購,一定是比少量來的更便宜的,況且

舉例來說,從來沒有聽說過,買一株花(單價坊間只要10元)100元,浮報價目就算了,竟然....
光單株運費就要100元,甚至於有的運費高過於花株本身的價目,

簡單來說就是,你買了一個20000元的電腦,加上20000元的運費,試問這筆交易,你買的下嗎???
但他卻真的發生了......m

雖然...我不是台北人......
但我卻是一個奉公守法的納稅人(我應該也有繳到稅吧)......這些錢都是民酯民膏,當然需要國家的公務人員來替我們把關與監督

或許...我們是隨著議員起舞的小老百姓,但總該也要有個是非吧....

你說是吧??


這種事情說實在的已經不是一兩天了 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別說道路工程或官員高層什麼的 可以說是所有的機關甚至一般民營企業

這種舞弊的事情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但是為的是什麼 當然是利益

不然怎麼會有人說 殺頭生意有人做 賠錢生意沒人做

就像最近一陣子新聞炒得很兇的麥寮六輕還有大埔鄉民的農地徵收事件

為什麼環評會因為某某高官出來說幾句話結果就過了 肯定是有施壓或有利益之類的

不然怎麼會同樣的工程 一開始不過 後來卻過了

收地的事也是 一塊已經落地生根數十年百年的地 突然修改了一個法案你的地就變成國家的了

要達到完全清廉的世界 我想除了神仙來統治之外 應該沒有其他可能了...因為人就是不完美的
haocsina wrote:
混入玻璃
目的是夜間或雨天增加反光效果
...(恕刪)

小弟無惡意
我想你是從事工程的
所以純心想請教你
柏油混入玻璃的目的我是不知道啦
不過我在騎車時有發現
一整條馬路有混玻璃的只有一小段過一會兒又出現一小段
不知道這是甚麼原因?

另外再請教一個問題
高速公路一般都是柏油路面
除了收費站是水泥的
但是有很少一小部分的路段也是水泥的
請問這是為什麼?
是甚麼原因要使用水泥?

謝謝
做過一段時間相關工程
只能說...選季到了...這事的爆發..應該只是跟選情有關
跟老百姓的用路安全..完全扯不上關係

台灣道路施工品質及黑心...是原本就這樣了

曾經有個案字
我公司少做一段路的管線埋設
因為過了期限,對方堅持要進入罰則
除了賠錢外...另外還要再定日期施工完畢
賠的金額為X倍...另外再限10天內完工

雙方吵了一段時間後
我方讓步
10天內完工,並罰15萬元

對方不肯..認定百來米的道路...罰起來不只15萬
結果...對方拿出一份3年前道路管線埋設的標單
說要依這份"第三方"的為主
結果..第三方的標單裡...寫著"管線埋設 1公尺250元"
當下.對方全體官員連會議主席全呆了
我家業務馬上簽名

由此可見....台灣道路的鋪設..是1公尺250元的造價
ssssssssssssssssssss
啥?
行之有年的事值得討論嗎
多言是政客的專利
小民多繳點稅莫多言
多言無益
以我工作所了解
一般試驗室應該不會到主動作假這麼離譜
因為試體是客戶準備的
試驗室就是針對客戶所送來的試體做試驗
依報導來看
問題是出在試體被調包的環節
除非AC試體&混凝土試體也是由試驗室取的樣
一般不會這樣做的
流程大都是監造&承包商&施工廠商會同取樣
除非連調包後的試體還是檢驗不合格
試驗室還配合出合格的報告
或是承包商已經夠力到連試體都不調包
就是指定要給我過


重點是
這件新聞報出來後
全台的試驗室沒人要接AC的CASE
不知道其它地方的工程怎麼做下去
道路舖了AC沒人敢檢驗
沒合格報告承包商怎麼領工程款
工程還要不要再做下去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