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一定要注意前方路況,千萬不要分心做其它事,否則...(補上安全帽照片)

既然堅持要騎彎把車
就裝個輔煞吧
對於長握上把的人來說
真的好用
等真的習慣公路車了
拆掉也很容易

白馬前輩午安

冒昧打擾
恕初學者不懂,請教下列有關問題,還請耐心指教。謝謝。

(一)
握彎把的平把位時,使用「輔助煞車桿」,
當轉換成握上把位時(握煞變把位)、或轉換成握下把位時,
轉換當下,會不會有手背 K、播、揮(台語)到輔助煞車桿的疑慮?

(二)
ddar白馬 wrote:
小弟在車店服務過,離職之後也常常關心這個業界的生態。
長頸鹿公路車,無法用下把位,彎把操控不當意外.....
以上的狀況,當初店家改推薦的"平把公路車",

長頸鹿公路車是指前叉龍頭比較高嗎?
前叉龍頭比較高,就不用彎腰彎很下去,那應該是「很容易用下把位」。
為何說是無法用下把位?

(三)
Lanxlot5475 wrote:
輔助煞車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考慮安裝。
年紀大的人反應沒有年輕人快,有時又需要握平把位休息,這可以大幅減少發生事故的機率(下坡也很好用)。

ddar白馬 wrote:
而輔助煞車桿,在機械硬體上,
會影響車輛煞車的走線順暢度,
讓使用煞變把煞車時順暢度減低。
主要的煞變把煞車,不應該受到輔助煞車桿的影響。
這點是我個人非常大的堅持。

griffy Jr wrote:
既然堅持要騎彎把車
就裝個輔煞吧
對於長握上把的人來說
真的好用
等真的習慣公路車了
拆掉也很容易

「輔助煞車桿」會影響「車輛煞車」的走線順暢度嗎?
那是影響「輔助煞車桿」的剎車? 還是影響「煞變把」的剎車?

最近想買中低階女性公路車,還沒買。
2012年成車有配「輔助煞車」,那牽車時就該馬上請店家拆?
還是等技巧成熟後再拆? 或是不用拆?

(四)
griffy大大的看法是折衷法,初學者不仿使用輔助剎車。
白馬大大的看法是,專一的使用煞變把來煞車。
有一個問題,使用煞變把來煞車、變速,因為都使用中指、無名指。
騎50~100KM,煞煞停停、高低丘陵變速頻繁;回到家,會不會在握拳、拿東西時候,由中指、無名指部位連到手臂內側那條肌肉,成一直線的痠痛??

一星期騎3~4天,肌肉就習慣,變得不痛。 但~~若隔一、兩星期再騎,重新打回原形,由中指、無名指部位連到手臂內側那條肌肉,又再度成一直線的痠痛。
(為避免痠痛,只好一星期練兵3~5天)

不知各位單車前輩,是否會如此??


(五)
另外一個問題,請教:
朋友的R1000原本是36CM古典大彎把(25.4mm口徑),
因10多年沒騎,5年前重新拖出來騎,
因為不習慣36CM彎把太窄,而肩寬太寬。(10多年沒騎、體型由青澀瘦小國中生->胖碩鮪魚肚中年人,車依舊、人已變)
產生白馬前輩在第2頁說的-「雙手位置接近龍頭」、「操控半徑很小」
且新一代40CM、42CM的人體工學把,大多是31.8mm口徑,原本鵝頸龍頭不相容。

因此他把彎把改60CM平把+平把剎車,他感覺改平把剎車,其剎車力道比彎把剎車還大。
請益:【為何平把剎車,其剎車力道比彎把剎車還大?】(夾器照舊)
是平把剎車的力學比較直接嗎?

將捷安特愛美姿,由彎把、煞變把,改成平把、平把剎車、平把變速,是否也能得到較好的剎車力道?

(六)
ddar白馬 wrote:
公路車安裝"輔助煞車",這應該是指平把位的煞車拉桿。個人十分反對使用這種零件。
彎把公路車,使用平把位時,雙手位置最接近龍頭。
換句話說,這時車主的操控半徑很小。若是煞車時,雙手一有轉向動作,車頭可是很快的轉出去。
輔助煞車桿,在緊急時候能發揮的作用不高,還有可能造成危險~!!
現在公路車滿街跑,彎把車是市場主流。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操控彎把公路車。
煞車技術不佳,反應慢的車友,事實上"平把公路車"才是更好的選擇。
彎把帥,速度又快。但我實在不認為,人人都可以騎。可以的話,樓主母親康復後,請推薦他平把公路車。

平把公路車確實是銀髮族比較容易駕馭的單車


(七)
白馬大大的實務經驗豐富、機械原理透徹,還請多多指導。
一方面也可將騎車安全原理傳達01大眾。

(八)
也請不同看法的01諸位前輩提供寶貴看法,造福大眾。
謝謝。

lovecm1209 wrote:
會發這篇文章提醒大家...(恕刪)

希望lovecm1209前輩的母親早日康復。
給媽媽喝一些牛奶,增加體力。

多休息,康復之後,再顯風采喔。
chingchih.wang wrote:
非常同意白馬兇的論點...(恕刪)


平把公路車有公路車的輕快,又有登山車的平把性質。
真的~

上次參加梅花湖鐵人賽
下坡段時因為分心看地上
等到頭抬起來時 一欉樹枝高度就在我臉的位子
還好是細枝 不是粗幹的...根本來不及閃
直接撞上去 還好沒摔車
不知道我後面的車友看到有沒有笑翻
回去都不敢跟朋友 有撞到樹這件事


後來上坡段就看到對向7.8台車撞成一團 還有兩個摔到我們這側
頓時不敢再輪車 我承認我是俗仔....畢竟安全第一



lovecm1209 wrote:
謝謝各位大大的關心目...(恕刪)
樓主你好
零件看起來都還好啊,應該只換車架就可以了吧。
很高興你有個喜歡運動的母親
我媽可是仟拜託萬拜託也不肯出門騎車的
不過跟媽媽出門
您是不是應該在母親後面幫他注意路況
最少我跟我媽出門,我都乖乖在後面騎很慢
幫她注意有無來車,是不是有什麼路況沒注意到
克麗絲丁娜 wrote:
(一)
握彎把的平把位時,使用「輔助煞車桿」,
當轉換成握上把位時(握煞變把位)、或轉換成握下把位時,
轉換當下,會不會有手背 K、播、揮(台語)到輔助煞車桿的疑慮?

其實還好,
以前裝過的經驗,還不至於在轉換時卡到。
克麗絲丁娜 wrote:
(二)
長頸鹿公路車是指前叉龍頭比較高嗎?
前叉龍頭比較高,就不用彎腰彎很下去,那應該是「很容易用下把位」。
為何說是無法用下把位?

首先,前叉豎管的長度,墊片使用的多寡,
零件製造商是有規定的。
請參考這篇討論......
你的頭碗墊圈有多少?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2347154
台灣人的消費市場,看高不看低。
大部分高價競技的單車,車架的設計都有"大高低差"的傾向。
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騎"落差大"的車,導致有這種"長頸鹿公路車"。
高低差小,方便使用下把位,這個方向沒有錯。
但裝成"長頸鹿公路車",這個真的太LOW了。
克麗絲丁娜 wrote:
(三)
「輔助煞車桿」會影響「車輛煞車」的走線順暢度嗎?
那是影響「輔助煞車桿」的剎車? 還是影響「煞變把」的剎車?
最近想買中低階女性公路車,還沒買。
原本成車有配「輔助煞車」,那牽車時就該馬上請店家拆?
還是等技巧成熟後再拆? 或是不用拆?

「輔助煞車桿」,良心說料錢很便宜,但安裝非常費工。
以我個人的想法,
若是本來車上就配有這零件,保留無妨。
沒有的話,也不必一定要裝。
先前是到車友推薦「輔助煞車桿」,並還有"下坡使用"的狀況。
個人覺得不認同,
所以提出「輔助煞車桿」可能有負面影響,請車友自行斟酌決定。
但也向先前車友所言,這東西真的不要依賴。
克麗絲丁娜 wrote:
(四)
griffy大大的看法是折衷法,初學者不仿使用輔助剎車。
白馬大大的看法是,專一的使用煞變把來煞車。
有一個問題,使用煞變把來煞車、變速,因為都使用中指、無名指,
久了,會不會在握拳、拿東西時候,由中指、無名指部位,
連到手臂那條肌肉,成一直線的痠痛??
一星期騎3~4天,肌肉就習慣,變得不痛。
但~~若隔一、兩星期再騎,重新打回原形,
由中指、無名指部位連到手臂那條肌肉,又再度成一直線的痠痛。
不知各位單車前輩,是否會如此??

這個就要回到騎乘上的調整,還有車主本身的身體條件。
騎公路車,上半身延伸出去,手掌的壓力就變大。
這個需要適合的車架大小與零件設定,
再加上車主身體素質與技巧的提升,才能擺脫疼痛越騎越好。
有的朋友單純是"休閒騎",不是很重視這方面的自我精進,
與其這樣,我會推薦平把公路車,安全性高。
克麗絲丁娜 wrote:
(五)
另外一個問題,請教:
朋友的R1000原本是36CM古典大彎把(25.4mm口徑),
因10多年沒騎,5年前重新拖出來騎,
因為不習慣36CM彎把太窄,而肩寬太寬。(10多年沒騎、體型由青澀瘦小國中生->胖碩鮪魚肚中年人,車依舊、人已變)
產生白馬前輩在第2頁說的-「雙手位置接近龍頭」、「操控半徑很小」
且新一代40CM、42CM的人體工學把,大多是31.8mm口徑,原本鵝頸龍頭不相容。
因此他把彎把改60CM平把+平把剎車,他感覺改平把剎車,其剎車力道比彎把剎車還大。
請益:【為何平把剎車,其剎車力道比彎把剎車還大?】(夾器照舊)
是平把剎車的力學比較直接嗎?
如果,將捷安特愛美姿的彎把、煞變把,也換成平把、平把剎車,
是否剎車力道也會提升?

首先,沒有看到零件配置,我不能確定狀況,無法評論。
但確實某些平把車的煞車手把,
有"槓桿比較大"的問題,尤其是V煞用的煞車拉桿。
改裝前,務必確認"煞車夾器"與"煞車拉桿"的相容性。
個人推薦AVID煞車拉桿SPEED DIAL 7,
槓桿比可調,較易調整出車主適合的手感。

另外使用平把煞車,按煞車習慣請改正,請用中指與食指就好。
(煞車狀況好的話,用食指就夠了)
克麗絲丁娜 wrote:
(七)
白馬大大的實務經驗豐富、機械原理透徹,還請多多指導。
一方面也可將騎車安全原理傳達01大眾。

擔當不起~!!
小弟沒那麼利害,只是剛好有摸過這些東西。
分享,還有一起討論才有樂趣。
小白吐 wrote:
真的~
上次參加梅花湖鐵人賽
下坡段時因為分心看地上
等到頭抬起來時 一欉樹枝高度就在我臉的位子
還好是細枝 不是粗幹的...根本來不及閃
直接撞上去 還好沒摔車
不知道我後面的車友看到有沒有笑翻
回去都不敢跟朋友 有撞到樹這件事

後來上坡段就看到對向7.8台車撞成一團 還有兩個摔到我們這側
頓時不敢再輪車 我承認我是俗仔....畢竟安全第一


還好小白吐大大平安喔
丟臉沒關係啦~安全最重要囉。
不過阿~地上的樹枝、樹上的樹枝都要小心哩。

女生運動細胞不好,但女生騎車會比較小心,慢慢龜速前進。
不過,目前騎彎把還是怕怕的啦。


汽車的保險保費,女生都比較便宜,應該是有反應到性別在交通安全上的差異。(應該是做過全國歷年統計)

kent21 wrote:
你媽媽的單車等級很高...(恕刪)


其實當初媽媽在買車的時候
就有要求她一定要買碳纖的車
一來騎乘時較為舒適
二來一旦發生意外至少車子可以幫忙吸收掉衝擊力
因為考量很多才會買那麼好的車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