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是替美國球隊打球.發文者的意思是指台灣單車界是否有人會去代表別的國家參加環法賽嗎?大家替林書豪感到華人驕傲之餘..是不是也應該多為正港代表台灣人在國際努力不懈.發光發亮的選手加油?如..林義傑.蕭美玉.曾雅妮..等等!
就算請到世界最好的老師 最好的訓練台 砸在多錢
不見得會很快樂 會很成功
絕大部分的單車手都是 不快樂 還沒出名的人
我覺得除了金費外
重要的是選手的心理建設
如果一個單車手在比賽時突然緊張
我想 獎牌就不會是他戴了
我相信有 不過就要看他有沒有錢出國比賽跟比賽良好成績了
對於NBA"林"現象的個人淺見
1.林的基本動作很札實,讓人有覺得回到90年代的感覺。現在的NBA精彩度不足(保守的說法),大多數的球員基本動作差,多靠大肌肉;體型單薄的人不被教練重用是正常的。若不要被人種或國籍給框住,任何基本動作優秀的球員都可能因此受到注目,這就是所謂的一股清流
2.台灣很少有運動員是真的喜歡某一項運動而去當運動員的。大多數的過程都是小時候被半強迫的(這就不需要多說了)…。這樣的方式要培育出優秀的運動員是可以的,但要培育出最頂尖TOP的運動員是有一定的難度,但也不是不可能。如:中國…但人家人口眾多,如果台灣有一個籃球天才,就表示他們可能有上百個才能差不多的籃球天才;當然,也要正好那個天才被強迫去打籃球
3.棒球熱,其實大多數的球迷根本看不懂棒球。瘋林,其實大多數的人都看不懂籃球,甚至連NBA是啥都搞不太清楚。單車,說真的,我騎了好幾年了…可是奧運單車項目規則我都看不懂,環法績分怎麼算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速度最快的不一定是冠軍…。(我可能是少數會承認不懂的吧…)
結論:凡事強求不來,"林"現象就當做是新聞事件來看就好了
還好我從小就被打斷腿
跑不快也騎不快(誤)
youstudy wrote:
我就搞不懂,為何政府...(恕刪)


您這個純粹是獎牌觀點看體育,對岸行之有年,可以瞭解一下,這個政策雖然幫助他們在奧運拿下最多的獎牌,但是卻沒能讓國民普遍的參與到運動來,甚至在學校體育設施的投資,都可以算是世界後段班的。
推行體育就要推行大家能方便施行與普遍都接受的運動,籃球、慢跑、游泳、自行車等等,這些對身體健康較有幫助的運動多多推廣,國民的體質才能有進步。高爾夫或許有其觀賞性,但是花錢推廣到社會大眾的身上,成本比蓋籃球場不知道多幾十上百倍。台灣人打籃球是拿不到獎牌也出不了林書豪,但是能透過推廣大眾喜愛的運動,讓百姓得到實質健康,降低醫療成本,才是最重要的目的。獎牌就留給對岸的那些奪牌面子隊吧,我希望台灣人得到的是裏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