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運動,騎自行車的樂趣為何及一些問題

evilleif wrote:
呵~ 我也是復健...(恕刪)


我也是韌帶撕裂,現在也騎腳踏車復健,
基本上韌帶是不會自行修復的,騎車可以強化肌肉,能取代部份韌帶的功能…

真希望韌帶有一天能好…
但是騎車是個好運動啦~!
bikemonk wrote:
現代人真不耐操, 我...(恕刪)

大大,我高中也都騎20KM上下學,但那是不得已的啊!就像高中讀數學一樣出社會後沒人在念了,現在小弟的疑問是上下班可以騎車開車,除了運動健身外其他的樂趣為何?為何大家平常騎不夠放假還要騎呢?這是小弟小小的疑問?
1.我想在一成不變的週一到週五之外,多一些探索的樂趣
2.除了運動,我想慢一點的行進來觀察我的生活周遭
3.自爽!
squeez wrote:
...個人認為,自行車是少數「功能對了,美學經驗就出現」的人類工藝品。
藍白拖鞋功能能對了(這裡的意思是說做一個可以讓你穿出去買煙不會出搥的功能),為什麼很難有「跨文化」的美學經驗(有強烈文化認同者未必同意我這個說法,但不在本題討論範圍內,但我確定,我紐約、巴黎、穆斯林的朋友們對藍白拖鞋沒有認同)?我想,是因為藍白拖鞋的功能要求在設計上未到最嚴格的標準。
僅僅二片具有美麗曲線的膠片體,除了提供人們基本保護足部的功能外,還具有驅魔(打蟑螂)、趣味(充當手機搞笑)、增加生活情趣(夫妻吵架,拿起來互丟)...一雙20元,價值無上,阿兜啊不懂

然而自行車卻具備跨文化(先不談無法騎車的愛斯基摩人對自行車是否有美學感)的美學說服力。自行車每一個零件、以及構成後的全車系統都在「最小重量、最大強度、最適剛/彈性、最優力學與能量傳導、最佳數學合理性、最快速度可能性.......(視任務需要可以加列後續無窮選項,想要弄一個「如何在月球1/6重力下維持捉地力」的功能導向設計的自行車應該也作的出來)」等諸多嚴格功能要求裡被設計與製造,各元件在生產過程裡就被各種條件制約,一旦成形,這些工藝品都包含著極強烈「合理性」,加上因為要服務人類的身體,所以自行車可以說是一套「被視覺化的人體美學機器」(IC設計也有很高的功能制約,但因為不需視覺化,也不需服務身體,所以沒有人會著迷電路版配置的合理性)。有設計經驗的人都知道,越是嚴格的功能制約,設計師必須從材料特性、尺寸、數學關係、力學滿足、工法解方.........等這些最原始的要素去發展設計,若再加上速度、重量、可攜性、維修或運送考慮........等不同變數,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好的自行車零件,是「那麼恰如其份的」的滿足了功能,也「那麼理所當然的」滿足了視覺,而且,因為在設計發想階段的錘鍊,自行車除了強烈的人造工藝性格(材料美學的炫目、加工精準的犀利、系統組合的準確.......),即使不夠敏感的人,無須明言告知也能察覺自行車隱隱透露著數學的暗示、力學的誘惑、與工藝學的召喚...............就如同高明的戀人一般,好的品質無須直言了當,說不出的卻能吸引你的,才是持續吸引你的驅力與魅力。


自行車,就是這種「在嚴格的功能要求下,功能對了,美學經驗就出現」的魅力對象物,我想,這是自行車迷人的美學特質的來源,當然,自行車是用來騎的,不是用來看的,美學經驗不只來自視覺,也來自其他的身體體驗,這將接上第二個關鍵理由:「自行車與自我認同」,美學體驗建構自我認同,自我認同刺激美學經驗,有這個過程,自行車就會成為對自我產生說服力的魅力選項,這也是很多人迷上自行車就不會退出的心理扳機........。


若更多的自行車消費觀念傾向於這位大大的觀點的話

我怕自行車工藝會變成高級機械錶發展趨勢

屆時,百萬(千萬)的手工名車將會出現

***********************************************

我愛單車,只因求學時多年通勤的情感

我騎單車,只因我不想再多造業,排放廢氣傷害環境

我迷單車,只因類似魚水之歡的轉化,可快可慢,可喘可緩,取決於己
(PS:我不是沙豬,因為我也常被車騎((扛車))

單車視野,無遠弗界
戀山‧好攝‧掰嘻客 http://tw.myblog.yahoo.com/jeansbomb/
jeansbomb wrote:


若更多的自行車消...(恕刪)



呵呵 我沒有鼓勵敗家的意思,有些朋友可能誤會了我的文意,
「自行車美學魅力」,只是我認為讓自行車成為有說服力的生活選項的關鍵理由之一,而非唯一。

其他的關鍵理由 (我能想到的)至少還有「自行車與自我認同」、「自行車的身體快感經驗」、「自行車作為一種良性的敗物教」這些面向。當然,還有其他我沒想到的。

自行車,早已是分眾化的市場,一部30萬以上的手工車,限定車其實不是新聞,但也就是少數人的消費領域,
這種精品市場不會因為我們嘲笑他 ,厭惡他就會不見的,精品市場也不會因為眾人稱許就變得平價化,許多我們現在能享受、還負擔的起的自行車產品,十年前都是精品市場的新鮮貨,只是有人願意花比較高的代價比眾人率先體會,從這種角度來看,自行車精品市場有其進步意義,而非單純的消費罪惡,
另外,我稱自行車作為「一種良性敗物教」,是因為自行車的高價單品,絕大多數是因為知識、實務know how的累積,經過實驗室、賽車場、設計桌、車手的參與以及生產線上對於種種新知的嘗試、與困難的解決,透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法的實踐,因而產出革新的具有魅力與說服力的工藝品,高級自行車的單價驚人,並非是「LV的品牌加持」、「純金打造的閃亮車架」這種炫耀財富的庸俗伎倆,而是貨真價值的實力突破,義大利人能用手工打造出精準度不輸電腦的優美線條,我們不妨欣賞,而無須為消費而消費,但也不需因此擔心台灣所有騎車的人就不再純真了,用各種角度欣賞這個世界的不同魅力來源但不役於物,不是件挺愉快的事嗎?

呵 離題了,前面開版主已經說我的發言有點玄了,我想,如果還有討論興趣的話,我找時間另外重開「自行車為什麼有魅力」這個主題,大家再交流意見吧。

還請大家繼續說說自行車除了健身以外,為什麼越來越能吸引妳/你的投入的原因囉。

興趣不是與生俱來,

興趣是要培養的.
前面開版主已經說我的發言有點玄了

大大,我不是說您的話有點玄,只是一個想入門者實在還無法了解到如此境界,我昨天把我去年買的只騎過一次的親子車擦了擦.今天我女兒就吵著要我戴她,我已體會到親子樂趣,但和我想了解大家為何能花那麼多金錢和精力去騎車是不一樣的
亂入一下!
對我來說,運動的方式有限,一是跑步,另一項就只有考慮單車了。
不過最終我選擇了單車,原因很簡單,先說說跑步好了,通常跑步都只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路線,跑沒多久,就會失去了持久力。
再來說說單車,單車的好處是有力氣的時候快快騎,沒力氣的時候慢慢騎,總會到遠遠的地方去,沿途也可以看看風景,整個下來,對身體的負擔也不會太大,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我通常都強迫自己騎到很遠的點,沒辦法,死撐活撐也要把自己送回家,變相的就讓自己有多運動到了
PS:流汗的感覺很爽!!
balabala.......
我說:「因為騎單車是個很涼快的運動,所以我愛騎車~」

「那幹嘛不騎摩托車就好了?騎摩托車不是更涼?」

「因為騎單車的時候,你會微微的出汗,遇上風,你會覺得很涼爽,
騎摩托車,只是轉動你的右手,或是加上一點點腳踏的運動吧!騎久了只會覺得累...」

「翻山越嶺的路,享受自己跨過的一切,很有成就感!」

「當你騎著登山車以時速40公里衝刺過,停下來的那一刻,你會聽到你手臂上汗水想要衝破毛細孔的聲音,那是來自你自己心臟的動力」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車是個可以享受風光,接近大自然的好運動!」

「每次騎完車,躺在我心愛的沙發上,什麼也不想的,走入夢鄉,總是睡的很踏實」

「總是可已有理由在Y拍上,尋找需要的配件或改裝零件,似乎永遠也買不完?也是一種購物欲~」


夠了嗎?
我當初買腳踏車是為了享受『好吃的便當』說
版上應該沒有人的理由跟我一樣吧!

當初我住在四號公園那裡
你們也知道,那邊要停個摩托車、汽車真的是一位難求阿
所以只要把摩托車移位後,回來可能就沒地方可停了
因此我就很不愛騎摩托車
造成我每日的餐點都僅限於方圓500尺內
這樣真的會吃的很膩阿
所以為了節省時間
以及好吃的食物
跟稍微的運動
所以我買了一台KHS F20T『便當車一號』

小輪徑工坊 http://tw.myblog.yahoo.com/kogonom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