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無中生有 製造水

講太高深我實在不懂 實驗室數據有時候太過美好了

我用小學生科學實驗精神來切入好了

我身邊有塊15x23cm的矽晶太陽能板 輸出端口是usb 我偶爾拿來充手機

在烈日下手機充電速度大概比電腦USB阜快一點 也就是5V 0.5A

只是我那塊太陽能板品質應該不算好 如果設備好一點 應該能創造5V 1A以上


那再看看拍賣所用的USB小冰箱 它也是用製冷晶片 所需要的電壓電流也差不多 5V 0.5-1A

號稱5分鐘可以降溫致10度 ˇ30分鐘可以把飲料冰到15度

所以如果把此台冰箱改造成冷凝器 供應1a電流 擺在水蒸氣最高的的澡間 一小時真的能有500CC嗎?


延伸閱讀還有 致冷晶片除濕機 放在衣櫃那種110v 22W 一天也只有250cc


也可以看看實驗數據 一小時25cc
這裡



TONY1978 wrote:
講太高深我實在不懂 ...(恕刪)


人家 都已經 商品化到這種程度

你那些運算 就免了吧
人家不是白癡 沒算過 沒實驗過


雖然不可能大賣 但至少是個開始
或許未來會有延伸


台灣人就是 用簡單的 功率換算公式
簡單的在紙上算一算 然後就批判 說 : 不可能拉! 當我白癡嗎? 騙誰啊


最後一事無成


如果台灣這種酸民這麼厲害

怎麼GOOGLE INTEL APPLE 高通 IBM 不是台灣人??



誰會成功 高下立判
這年頭資訊充斥
卻未必真實

很多東西是做出來了
那是始終處於原形品而無法商轉
原因是什麼?


前面有人拿除濕機來做計算
我覺得蠻合理的

發明人所提出的數據
多半是在理想情況下
例如濕度100%
甚至日照強度與太陽能板角度都在最佳狀態才有可能達成

如果耗電7.5w除濕能力每小時0.5L?
那改變設計以市電做電源
做成除濕機保證大勝全世界目前的除濕機
商機豈不是更大?!


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
自己可以思考
盡信書不如無書

dream4magi wrote:
這年頭資訊充斥卻未必...(恕刪)


那就是 你無知了

不能商轉 又如何
100個失敗之後 你就會知道怎麼做才會成功

這只是開頭 沒人說他會大賣
但他開啟其他希望

很多成功的商品 都是因為 前面有數千次 不能商轉的失敗
才造就了 那一個成功


這就是 西方人 跟 台灣人 的眼界
不是你用一堆數學公式就能了解的 態度


一看就知道 兩邊等級
高下立判

當 大陸一個破爛英文老師 帶著他醜醜的 中國黃頁 概念到處兜售
沒人理他

如今變成阿里巴巴 身價200億美元
昨天38秒 賣出500億....


現在有人會去嘲笑他 當時醜醜的網頁嗎?



眼界 跟 態度 是你用數學公式導不出來的


PS 你拿的 那些物理化學公式 也是 白人發明的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這發明滿強的
假設不應用在腳踏車上
這類的原理 未來更成熟

全世界幾乎不會有缺水的地方...
全球有20億人口缺水... 這發明是個了不起的開端...

冷凝製水是早就有的技術,
且目前缺水地區需要的是"降低水源成本",
太陽能電冷凝製水其實算是成本很高的作法,
對缺水地區並不實用。


個人也覺得"Fontus"並不算什麼巧妙的發明,
說穿了就是個太陽能供電的小除濕機,
設計上沒有什麼難點,
實用上卻有很多問題。

1.空氣品質要求很高。
如果是騎公路,凝出來的水重金屬和氮氧化物都會超標吧?

2.產量不穩定。
人體對水的需求彈性很低,缺水幾個小時就會十分難受,
Fontus的產水量和濕度陽光都有關,難以掌控。

3.一般環境產量過低。
500ml/h肯定是非常非常理想的實驗室環境,
已除濕設備表現來推估,一般環境下產水量能到50ml/h就能算高科技了。

4.成本過高。
大家願意花多少錢免去帶水的負擔?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通常不會乾燥到 毫無水分,相對溼度40% 都會有水

溼度40%下,雖然空氣中還是很多水,
但一般家用除濕機基本上運作半天一滴水都做不出來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這就是 西方人 跟 台灣人 的眼界
不是你用一堆數學公式就能了解的 態度


西方眼界小的人也是一堆,
多少高價又不實用的發明是西方人搞出來的?

想創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
創新的設計發明很多,但真正有價值的很少。

CUFOX wrote:
西方眼界小的人也是一...(恕刪)



不用嘴砲

光是美國 以色列

看看 那斯達克 道瓊 S&P500指數

有多少成功的公司?

再看看沒上市上櫃 有多少成功的公司?



怪了 怎麼iphone不是台灣公司?

intel 可樂 nike VISA P&G google

怎麼都不是台灣?

請解釋一下
講那麼多,最後變成大家互相抬槓了,多沒意思

不如樓主您去買一台來親身試用看看
挑戰不帶水單車環島一圈
成功了,那些酸民就自動閉嘴了
(標準可以定寬鬆一點,挑梅雨季節空氣中相對濕度高的季節出發,為克服梅雨季太陽能板日照不足的問題,我們允許改裝成Hybrid系統)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
不用嘴砲

光是美國 以色列

看看 那斯達克 道瓊 S&P500指數

有多少成功的公司?

再看看沒上市上櫃 有多少成功的公司?



怪了 怎麼iphone不是台灣公司?

intel 可樂 nike VISA P&G google

怎麼都不是台灣?

請解釋一下

西方的確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和發明。
但還是有很多人創業失敗或做出無用的發明。
有什麼好爭的…吵這麼久,某些地方實用某些地方不實用而已…
乾燥的地方集水困難是一定的,不可能無中生有,但某些地方的確可行,前幾樓說的海上救難艇或是高山遇難確實有利用價值,但如果要大量的依賴這項產品來生活一定不可能o_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