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nitz wrote:突然想到以前受訓的內...(恕刪) 突然想到我的主治醫生!他安慰我說我現在比他還健康?仔細想想,應該是醫界的從業人員都太辛苦了,沒日沒夜的。犧牲自己、照護大眾。而普羅大眾卻認為視病如親,是天經地義。醫界人員真的很辛苦!有很多都是積勞成疾才突然發作的。所以大大休閒時,還是完全放空,讓自己好好輕鬆一下吧。再此感謝醫界人員,沒有你們的付出,小弟不會還能騎車享受的生活。
Doenitz wrote:突然想到以前受訓的內...(恕刪) "有醫學相關背景的車友還可以帶個小針筒或針管,幫助自發的張力性氣胸患者..."=> 恐怕要有相當經驗的醫師才能現場既刻正確診斷, 迅速出手, 刺入一針, 接下來您有水瓶及導管嗎?話說回來, 這檔事我做過, 記得當時病人每吸一口氣, 胸腔就脹大一些, 眼見快要停止呼吸, 有如吹汽球一樣, 當時立刻用插 CVP 的針, 用來洩氣, 然後病人又灰復血色, 接上水瓶, 再給胸腔外科處理, 嚴重車禍常見氣血胸(pneumohemthorax), 現場很難處理吧.=> 張力性氣胸(tension pneumothorax)是肺泡破一個洞, 形成一單向閥的作用, 空氣只往一個方向行進(肋膜腔), 壓迫肺泡, 使它無法擴張, 導至呼吸困難的一種急症.=> 您帶一支針, 您敢勇敢的刺下去? 沒十足把握, 病況沒那麼遭, 還是叫 119 吧, 野外急救, 簡單外傷包紮就好, 我個人覺得車子修護工具較重要, 壞了扛下山,m 既使是用牽車都很累!!
zangou wrote:"有醫學相關背景的車...(恕刪) 謝謝閣下的指教,如果病況不糟當然還是找119,如果要自行插針也是要有相關醫學知識才行,我當年學到的的確是高壓張力性氣胸的急救是馬上排氣,上課的醫師還示範用原子筆墨水管斜向剪斷也可以應急.
在大稻埕往台北橋途中也有標示最近的護理裝備。這些急救設備應該由台北市衛生局提供,與水工處合作。沿著腳踏車道、河濱公園的運動設施等設制急救站,如台北縣的狗大便站那樣。如果台北市衛生局不提供,承包台北縣市河濱腳踏車道基金會也該提供這種服務。基金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登山界在觀音山頂有類似的設施。由登山界提供的。
Cratos wrote:這不就是醫龍第一集的...(恕刪) 感染是很有可能的,不過張力性氣胸嚴重時,胸膜腔壓力太大導致肺部不能正常隨呼吸擴張,以及隔膜移位導致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心臟,(想像一下,就像有人在病人胸腔內吹個大氣球壓迫到肺與靜脈)病人會在短時間(可能數分鐘)內死亡,這時感染已經不是第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