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斌 wrote:
忽然有了一個想法,如...(恕刪)


沒錯,出書不是目的,過程才是。
如果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兒子和我都更了解彼此、更愛台灣,那就太好了!
Alexccl wrote:
1.兒子沒辦法體會騎車本身的樂趣;
2.兒子不懂台灣各地的歷史風俗民情,沒有感情的投入;
因此,我的計劃是:
1.擬定一個教學計劃,讓他知道簡單的台灣史,各主要停駐地的歷史、風土民情,引起他的興趣;'
2.要讓歷史人文民情的東西引發他騎車的興趣
3.自己先走一趟,將一切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先了解一遍


千萬不要以大人觀點來衡量小孩

這個在瘋單車前,我一個同學他平時也是先和小孩練習,
小五一起環島一次,小六時小朋友就全程自行規劃再走一遍.
有一次還在蘇花公路看他們在練習
先把交通安全與體能因素考慮進去
其它的都是小孩的內化價值
剛好我同學的小孩就是在人本的小學就讀(學校或許有這一方面的資料)
我們是沒有勇氣讓小孩就讀體制外小學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tzou wrote:
千萬不要以大人觀點來...(恕刪)</blockqu

對的,這點很重要,也是我帶小孩的十年經驗。
兒子很乖,聽話,但這樣的聽話,如果他真的討厭,是不能支持兩個星期以上的旅程的。
所以,我的計劃重點在於:
1.他的體能可以適應
2.更重要的,他喜歡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如果三年後我們出發了,事實上,代表我現在的計畫已經完成了90%!
Alexccl wrote:
忽然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把所有準備的過程和資料集結在一起,我和兒子也可以共出一本書啊!
哈哈!
希望三年後還會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單車的書。


在父母經之中常說: 自己的小孩最難教!

所以透過團體也有好處,除非父子(母子)之間有特別的默契,
不然幾個家庭間的小孩,比如帶去爬高山,自然就通通登頂了,
如果慢慢玩,不以登頂為目標,通常就是親子間的樂趣了.

在瘋單車後,曾在北宜看到男子帶中年級小女生豔陽下在跑(重車載菜車又多),
其實我的心裡想到的不是感動,是大人的價值觀套用在小女孩身上,有一點點不捨.

而坊間的親子環島書翻一翻就好,購買的價值蠻低的,簡單的說那是日記的記錄,回憶的事後手稿,
有時即使說是有小朋友的書寫,說穿了都是大人的意思,仔細看不難又看出大人訴諸小孩的意圖.

但有一種自發性的學習樂趣(如果不是老師或家人帶的),我看過鐵道族,十多年前是高中,聽說現在已經有國小在玩.

在以人本或教育實驗的學校當中(補助款蠻多的),我在高山上遇過,有時不免捏把冷汗,
不過也很難說,或許現在比同年齡小孩看起來獨立,以後也不一定,完全是人的特質,
或許為人父母的最好就是都有強項,這些強項僅是小孩的選項,不一定要選,
就像菜單一樣.

吳念真的小孩從影,打死不認為他是受父母的影響.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Alexccl wrote:
兒子很乖,聽話,但這樣的聽話,如果他真的討厭,是不能支持兩個星期以上的旅程的。

嗯!
每個小孩特質都不一樣,親身教養的人最清楚,
即始是親生兄弟,個性特質還差蠻多的.
不好意思,個人沒有其它意思,你知道的!

有時候旅遊的樂趣就在於他的驚奇與不確定性,
規劃以主軸式的旅遊更是樂趣的所在,
或許跟登山一樣,走過之後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而像你這麼用心的父親,我想最重要的是program的設定,
走過一回,一切都是你父子倆的(或許更多?)
加油喔!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tzou wrote:
在父母經之中常說: ...(恕刪)


父母站在輔導的角色
引導小孩走向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
我覺得並不為過呀

重點在於親子關係好不好
我覺得版主很重視親子關係耶
所以 一些善意的顧慮
當然還是會存在
可是 我的無責任第六感覺得
版主應該會處理的很好的

我相信 傷害小孩或傷害親子關係的事
版主一定會避免的


我怎麼一直在把版主往前推呀
不準捏我的下巴
我是阿川 wrote:
我也是想帶兒子去環島,但是困擾我的是騎單車的安全問題.
我兒子兩年內已經撞毀三台單車.有一台前叉內縮,一台車架歪掉,還有一台輪子撞成L型.
有沒有哪一款車,造型很酷又騎不快的單車?可以推薦一下嗎?


我覺得BMX(要真的大人也可騎的BMX)是最耐撞又酷的
我家兩小皮蛋爭著要騎
單速騎不快
一起出去騎我都改騎單速車或fixed gear跟他們耗!

單輪車就更慢了, 不過小孩一陣一陣,
這一陣愛騎車,改天又拿滑板出來玩,
又一陣子車子就重出江湖...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Alexccl wrote:
我想要的是另一種模式...(恕刪)

嗯!
模式真的大不同

不過有時旅行就是要這樣: 說走就走!

夢想program設定太久反而不好
又要有點衝動最好, 就是要剛剛好, 怎樣才算剛剛好? 就要自行拿捏了.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不良歐吉桑 wrote:
不過小孩嘛,不一定會賣老爸的帳就是了,親子有很多事可以一起做,別勉強兒子騎車啊。

我兒子剛滿三歲先用拖車拖著他跑,讓他習慣,家裏則 Strider 的 push bike 已經買好,讓他在玩了。

呵呵!
真有趣
我們家兩小皮蛋有時就是唱反調
最後都嗎要救世主來終結這一切
長途的登山或冒險就省了(實驗過,他們最愛住有設施的飯店),
但是到野溪獵場就很喜歡,
場地的(極限場)也是中毒深.

在這邊不得不再提經驗
三歲應該不用特別的push bike
曲柄拆掉就好了,買12吋充氣輪胎童車最好(可以撐比較久),
不過我沒試過,因為我們小皮蛋三歲就拿掉輔助輪騎車了. :)
後來無聊就買單輪讓他們自己摔自己玩.
最後更無聊就將童車改成fixed gear玩 skid.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LS843 wrote:
父母站在輔導的角色引...(恕刪)


感謝支持!
也感謝諸位車友的意見。
過兩天會整理出所有意見,供參考!
再次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