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ai? 這算是腳踏車中的勞斯累死嗎?

二話不說 wrote:
我蠻贊同Stanle...(恕刪)



Nicolai的車會被稱為單車界的勞死累死,主要是因為他手工的精細程度及打造功力,就像有勞死累死一樣的手工品質!!


被稱為"悍馬",則是他的強度吧......


Nicolai也是有出公路車的...................目前也有人下訂,我有看到目錄上的圖片,細緻的程度實在讓人期待看到實車...............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Helius CC長的和Scott Spark基本上都是VPP的系統??
這有很大的錯誤 Helius CC和Scott Spark都是類似麥花臣式的連桿而已 並不是VPP系統吧

要說到VPP的代表 INTENSE跟SANTA CRUZ應該當仁不讓 當然BMC還有其他的車廠也都有VPP系統
只是角度跟轉點有所差異 但基本道理是一樣的

很清楚的可以看到Spark下叉與五通只有單一轉點

BMC下叉與五通之間有另一獨立的搖臂

FELT最新的避震車 在上搖臂與下搖臂有一跟桿子連結

SANTA CRUZ的VPP設計 與INTENSE是將VPP應用最徹底並發揚光大的2大品牌


其實VPP結構並不是那麼簡單 因為前後三角分別是獨立的關係 在製作的精準度相對要求較高
且上下搖臂的強度與位置關係到後避震的做動曲線 因此騎乘時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類似麥花臣連桿

VPP連桿
其實尼古啦沒有勞死累死的水準也不遠矣 不過我個人倒覺得那種粗礦與肌肉線條有新版BMW X5的感覺
粗礦中有精緻及細膩 相信很多人一看到都會很喜歡 但一看到價錢都會退避三舍~

來看看尼古啦家族吧~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請問台灣有賣Intense的店家嗎

雜誌上看到 Intense 6.6/亮橘色讚!
Bruce815 wrote:
總歸原因,我覺得是因為他騎乘效率太好了...(恕刪)


好是好,但是還有進步空間啦,Nicolai在上坡都被Scott殺假的。

至於強度,我也是有看過被撞爛的Nicolai,不過他的保固真的很不錯,就算你承認你是故意的,都直接免費換新車架。
不過其他配件不再他保固範圍內。
蘿莉の窟: http://www.lolicave.com
Bruce815 wrote:
實際數計我們外人實在無法得知,可是應該跟您計算的相去不遠
!!
但是重點不是用料的多與少,而是品質.........
...(恕刪)


根據這份去年底的化工產業新聞

http://www.icis.com/Articles/2008/10/27/9165932/japanese-companies-dominate-growing-carbon-fiber-market.html

日本的三大廠主宰世界70%的市場,碳纖維的需求每年成長13%,在2018年會達到10萬噸!

而其中航空用的碳纖維或稱CFRP年成長12%,由 07年的6,820噸到2010年的10,000噸以及到2012年的13,000噸,這是世界第二大的碳纖維廠Toho Tenax東邦特耐絲公司所估計的數字。

注意!以上是航空用的碳纖維!

提供一份國貿局的進口資料



2008年台灣進口的碳纖維是16萬8千多公斤,這個不夠製造5台Air Bus A380,根據新的資料,A380會用到近35噸的碳纖維,更何況那是不同的碳纖維。

這個資料就比較值得大家看了!



台灣出口的碳纖維去年(2008)高達190萬公斤,也就是1900噸!

至於這些碳纖維是不是屬於PAN,也就是聚丙烯腈纖維,或是航空用的,或是屬於再加工原料,資料上是看不出來的。

但是不用再迷信外國的月亮啦!這個數據告訴我們,我們的碳纖維工業雖然可能沒有像日本、歐美一樣,可以用上A380或是波音787,但是用在運動器材跟腳踏車足足有餘了!

這些國外大廠或許是看不上自行車或運動器材市場,或是航空工業的需求都已無法滿足,無法顧及運動消費市場,不代表這個市場使用的材料等級就是低劣的!

更何況, 台灣是第一個能把碳纖維車架量產的國家,畢竟騎的很高興,用很低的成本買到好的產品,至少算是幸福的時代吧!

順便附上台灣去年進出口自行車的數量

2008進口數量


2008出口數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