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車禍的主因,大部分被害者都是因為對方的不小心,
而造成傷害,而因為自己所造成傷害的,大部分都是酒駕,超速或不了解路況,
台灣的駕駛人的確對自行車不太友善,除了很多自行車意外的新聞之外,
大部的人自己開車在路上如果被自行車擋到,大都也會有"閃邊去吧你"的想法,
自己都會這麼想,當然不想自己的親人在路上遭遇這種情況,
不過我想01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很遵重路權的,
台北市比較安全的地區,大概只有河濱吧!但到河濱前那段也蠻危險的,
因為旁邊的道路沒有什麼十字路口,因為一邊就是河堤,
紅緣燈也不多,所以很多車都開得很快,
像我也只能假日在河濱騎騎,真不知道以前怎麼有勇氣每天南港到中山北路那裡通勤!
至於腳踏車被撞不賠的情況,應該是沒有遵守交通規則,比方說闖紅燈,
或者夜間未加裝警示燈,在無路燈處被撞,這也屬於未遵守交通規則,
雖然路權較大,但違反交通規則就理虧了,也曾有過行人被撞但肇事者判無罪的,
原因是行人闖越安全島,因為有樹木遮閉,行人突然衝出,駕駛閃閉不及,
未超速也未酒駕,因此犯無罪,在法律上駕駛無需任何賠償,但在台灣,
在道義上死者家屬還是會要求賠償!
或許安全配備可以減少意外的發生,但外來的因素還是難以避免,
等到某一天,路上的計程車不再隨意超車,也不跨線行駛,
看到龜速車也不會亂按喇叭時,我想這樣的情況或許自行車才能在市區道路上生存,
目前腳踏車在市區只能短程代步,以及休閒運動,
至於那些騎自行車通勤的人,只能多加小心,或許意外並不常發生,
一旦遇到了很可能就讓很多人痛不欲生,千萬小心再小心!
話說樓主應該滿18歲可以考駕照了吧!不然怎麼會認為自己要有台車,
如果未滿18歲,我想家長唬嚨的成分頗大,如果你說那就買小忍者吧!
他會說等你考到駕照再說,如果滿18而家長也有意願的話,
那就表示家境還不賴,想必樓主已經在騎小忍者了!
腿別為我開 wrote:
我爸不讓我買腳踏車喔...(恕刪)
以下建議 1. 先注重自身騎腳踏車的安全,安全帽.護目鏡一定要有 2. 騎腳踏車不闖紅燈 3. 假日騎車.上下課.上下班一定要注意自己腳力是否夠,決不勉強(我剛開始即如此,5年後假日可以騎200公里,上下班照常騎20公里上班,20公里下班) 4. 如腳力夠時要騎長途,要有計畫,跟團也要慬慎,僅量跟比較僅慎的團,要完特技也要逐步來,不隨意冒險 5. 記得隨身帶照像解析度200M以上的手機,最好有閃光燈,如真被撞,馬上照下來,並馬上報案(一定要報案,個人經驗) |
父母會擔心是必然的,但是如何讓父母親相信您,這才是重點,我不會勸您現在不騎腳踏車,但希望您注意安全,至於是否聽父母親的話,應見仁見智,在台灣終究是有9成5以上的父母親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要讓這個不瞭解成為未來的未爆彈,還是不如趁年輕讓父母信任您而最終瞭解您,就是您現在的抉擇 |
syreneor wrote:
腳踏車的問題:
1.沒有動力,要是停紅綠燈遇到緊急狀況機車催一下油門還有機會閃掉,腳踏車腳才剛放上踏板可能就已經被撞了。
2.沒有後照鏡,不容易掌握後方狀況。
3.沒有喇叭,有緊急狀況的時候沒辦法向週遭車輛表示。
4.車燈效果很差,由其是後方的紅燈,天色昏暗下後方車輛不容易判斷速度,容易被撞,更何況大多數人都沒有加裝。右轉時沒辦法打方向燈也是問題。
5.車輪太細摩擦力不夠,碟煞款高速下緊急剎車很容易打滑,V夾式車款則是根本煞不住。
繼續認真討論一下

補充兩點
6.噪音太小 缺乏警示作用
7.輪胎細 遇上障礙物容易失控
另外以統計數據來說單位里程死亡率是 汽車<機車<自行車
不過不能直接說騎自行車比機車危險
自行車單位里程死亡率高主要因為兩個原因
1.自行車法令限制少
也就是說不用駕照 兩歲到120歲都能騎
沒有車檢 很多人煞車踏板壞了還在騎 或是夜騎不裝燈
沒規定要帶安全帽 闖紅燈等違規也罰不到
2.平均速度慢
同樣跑100公里
機車只要3小時 自行車需要8小時(平均通勤速度)
光在馬路上的"曝險時間"就是已經是兩倍以上了
我認為對於安全意識良好
且騎乘均速20以上的騎士而言
自行車是比機車安全的
沒的錯...有忍者不騎忍者,真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