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買一件t-shirt的價錢..別人也都能買一件羽絨外套了..
不同的東西必定有它不同的設計理念和過程..不能隨隨便便就把兩者相互比較吧..
大家都不要買!看他們能賺到什麼!哈哈!
以前或許合理 因為高級的東西他的價值很多方面是無形的 都是因為人的虛榮心作崇

但現在! 明明已經熱銷了! 卻還要再漲價 這樣才叫做不合理,對抗不合理的漲價唯一辦法只有拒買囉…
A坡two wrote:
我有1部3萬的登山車...(恕刪)


簡單的說
如果都是休閒性質的騎
基本上三五千的通勤車和三五萬的競速車騎起來的感覺當然都是差不多的
因為兩者都尚未到達它們極限點
就像機車若都只固定以時數四'五十KM的速度來騎
50CC和150CC的在騎乘的感覺上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如果操到時速八'九十KM
就會漸漸的感受到兩者的差異


A坡two wrote:
自行車如果以實用性為考量,高於機車的價位就屬不合理。


所以說
目前一般通勤用單車有比一般通勤用機車貴嗎
誇張的是市面上只有捷安特,和美利達

兩家一起賣很貴,再貴也是腳踏車

其他牌,老闆都說是雜牌

而且賣台灣人也賣太貴了吧

我絕得外國腳踏車最起碼也是跟他們同價位

不合理+1
如果以我這種外行人來看,
有台灣不太會做的汽油引擎的機車技術上應該是比較難,
理論上機車應該比較物有所值

一般來說花4~5萬買一部機車我們不會懷疑自己有沒有買貴了,
但是花4~5萬買一部單車應該會到處比較,它到底好在哪裡

既然如此,乾脆
...
...
鼓勵三陽/光陽/台鈴...等等去做單車,大家一定有更[物超所值]的選擇了
有管道的大大們,行動吧
我是比較偏向台安人死要面子愛炫耀的心態以及盲從心

當甚麼熱潮開始一定是一堆人盲目的去搶搶搶~~
當然商人擺明看準這種暴利能賺就賺

當熱潮退後呢?
你就會看到死的死倒的倒哀鴻遍野

我一直覺得這真的沒有甚麼好爭辯的
就算真的是暴利....你又能拿他奈何

本來pro級玩家跟一般騎運動或是純休閒的本來就不一樣
既然是騎運動純休閒也沒必要一定刻意要多好等級多高
視自己的經濟能力去定位
而一些向自我挑戰或是玩得比較pro級的
會一直不斷往上爬這也是必然的

這2者就算硬是要拿來比也沒任何意義(性質上本就不同)

說穿了比到最後就變成了筆戰(沒意義吧)

總之不要隨著媒體報導或是商人的炒作起舞不就得了~

小弟唸的是教育,對商業理論如隔行隔山,只就以上大大探討的內容作一次觀念上的澄清~
-----------------------------------------------------------------------------------------------
價格=價值?
價值是抽象的,可以被人無限放大;價格通常有個範圍,近年來『天價』這個詞似乎打破這個範圍了。
價值是感性的,價格是理性的,但是價格似乎隨著浮動的價值觀在牽動,因此價格和價值是一場拉鋸戰。
價格=合理?
價格買多少東西是合理的?每個人心中依照經驗會產生一把衡量價格的尺,太貴覺得不合理就不買。
-------------------------------------------------------------------------------------------------------
如以上,應可以理解不管價格超乎成本N倍的產品,只要有一群人覺得有價值,也就是有市場在,
就會有人做這樣子的產品,因此高過機車價格的腳踏車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反的,價格超乎大多數人認定不合理(cp值不高),價格自然會降下來。
---------------------------------------------------------------------------------------------------
結論: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身為消費者的您,大可在貨比三家後大方決定成交的產品,
而不用做太多價格上的聯想,買賣不就是你情我願,市場機制會決定勝負的。

~以上小小感想,還煩請您給予指教~

台灣自行車目前有個現象.......一窩蜂+炒作+壟斷(策略連盟)

就像是瘋狂的追星行為,有些人是唱片公司安排的推手群眾

目前自行車價格合不合理,版上已經有很多人提出議題了。
如果"價格取決於市場"這句話是定律是不值得也無意義去挑戰的, 我不知道最近原油飆成這樣應當大家要心甘情願接受才是, 世界各國應該放手讓它漲才對,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買的起一部十幾萬的自行車錢花出去不會皺眉頭, 並不代表我就應該被多賺遠大於商品價值的錢. 我一值認為商人應該有商業道德賺取合理利潤, 很現實的是台灣商人並不會因為賣本國人少了一些運輸及稅金上的節省而比較便宜, 反而有時比出口更貴, 產地比較便宜這件事在自行車這行並不多見, 或許有人說每個人的"商品價值"觀不同我同意, 利潤沒有人規定一定要幾趴才合理我也同意, 會有人說一套vista用copy的燒成光碟原料成本不到幾塊錢, 為何要賣上萬元來舉這種例子反駁自行車與機車比較的不合理(前面有人用晶片更奇怪, 一片8" bare wafer至少幾百美金, 光photo製程至少30道, scanner一台千萬起跳, 我不知道自行車有這樣複雜的製程這樣昂貴的機台嗎), 但是就智財, know how, 所需技術層面, 耗費人力, 管銷費用我都不知道自行車在哪一方面有比較難, 當然沒有拿槍逼我去買, 但難道我們就必須無怨接受這個事實嗎? 一罐養樂多漲到20元, 我都不能抱怨只能接受"嫌貴就不要買", "不喝不會死"這種說法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