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h wrote:
漫畫鐵馬少年裡面有提...(恕刪)
這漫畫畫得不錯(以前沒看過)!基本上就是這樣!lean in(機車中的側掛)為何能更穩定的過彎?關鍵就在於過彎時,車身的傾角比較小(以身體代替車身傾角來對抗離心力)!車身的傾角比較小,可以讓更多的重量直接作用在輪胎上(力學原理),而且獲得更多胎面來增加抓地力!所以是最穩定的過彎方式。常用的地方.....有細沙的柏油路面、積水的柏油路面、路況不好的柏油路面(水泥路也可以)!需要穩定快速過彎的柏油路面!
至於lean out。算是比較專屬腳踏車的跑法(摩托車也可以用,但摩托車壓的角度有限)!常用於繞圈賽這種直角或小彎角比較多的場地,其目的是用最短的路徑過彎!用於卡位或彎角超車時很好用!摩托車裡面,有一種跑法跟這種lean out很類似!但內側腳的動作有些不同(內側腳很多時候不在踏板上),那就是常聽到的滑胎車跑法!
mosses1018 wrote:
請教一下
照你的說法,lean in適合在不佳的路面增加抓地力
那麼,為何MotorGP (良好路面) 常用內傾 (lean in)
而越野賽道 (單車or機車) 卻常用外傾 (lean out) 的跑法呢?
lean in騎法適合在不良路面是指在一般柏油或水泥路面上(上面已有說明),當然更適合在優良的柏油或水泥路面上使用。
motogp的比賽!基本上路面不會有細沙等不良的路況(但會下雨)!加上機車是使用機械動力!賽道路面的級配也異於一般柏油路面(路面抓地力很強)!而且機車賽比較不需要考慮滾動阻力跟摩擦力所造成的動力損耗!所以比賽都是使用寬大的全熱融輪胎!因此可以做出比腳踏車快好幾倍的過彎速度!當然它的離心力(G力)也會大非常多!這時候路況就不是最主要的考量了!而是傾角跟離心力(速度越快傾角越大!離心力也越大而抓地力越小)。
lean in騎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以相同的傾角做出更快更穩(這點很重要)的過彎速度(用身體向內傾來提高對抗離心力的能力,當然也保留更大的抓地面積)!而motogp常常會將車輛的傾角發揮到極限,因此使用側掛的車手將會佔盡優勢!使用一般騎法的車手勢必要以其他技巧來克服過彎的速度差(用更短的路線就能克服,但要保持抓地力很困難!而且容易high side)!這時候!使用後輪動力滑胎來改變車輛動線的騎法就產生了。
不過,這種騎法有個缺點!就是到比賽後半段會因為輪胎過度磨損而減慢速度,所以這種騎法已經漸漸遭到淘汰(摔車機率也比較高)!目前主流也不是單單側掛,而是側掛加上動力滑胎的騎法!利用前半段輪胎抓地力好的時候拉開距離,減少後半段肉搏戰的機會(機車賽車手的體力對速度影響很小)!這樣可以降低輪胎過度損耗帶來的速度損失(前車只要拉開後車1秒以上的距離,後車就會脫離前車造成的真空帶,距離就會漸漸被拉開而追不上,輪胎負荷也可降低)。
這時候,只要車手拉出一段安全的距離!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路線跟跑法去跑!速度就會越作越快!輪胎也比較不會劇烈惡化!所以,這是目前常勝軍的騎法!當然,輪胎選擇(包括軟硬度)、騎法、車輛設定都是造成成績差異的主因。這一點要比腳踏車嚴酷的多!也更加複雜!所以,自行車賽相比之下!實在是單純許多。
至於為何越野賽道常用到lean out騎法?這是因為越野賽的彎道都是小彎角居多!平均速度也比較慢!所以對抗離心力的需求也降低了(泥土的特性讓滑胎更容易,而且不需考慮輪胎損耗)!反而需要更大的傾角來改變車輛動線(路面大多不寬)或是快速變換左右彎角的能力!而且,因為速度不高!可以讓內側腳離開踏板來壓低車身!所以,能更有利於車手發揮。這點以motogp的車來說是不容易做到且不適合的。motogp的車還需要考慮風阻!不管是騎乘姿勢跟車身重量以及車輛寬度!都不利於motogp的車使用lean out騎法!
至於腳踏車的過彎方式!條件上要比機車要寬容許多!所以界定上也不明顯。這時候就看車手的功力如何發揮了!基本上,越野的路面還是比較有利於lean out騎法的發揮(登山車騎乘姿勢跟把手型態、路面寬度跟過彎動線的關係)!至於跑車的話!因為路面較寬!過彎的傾角需求比較小而且也不常快速的變換左右彎角!所以較常使用lean in騎法!但並非就不會用到lean out騎法!
不管是機車跟腳踏車都不可能完全只靠一種騎法來達到暢快的騎乘!除非你是慢慢晃那種速度!這樣不管任何騎法都不具參考的價值。不知以上的回答您還滿意嗎?
gibernau wrote:
lean in(機車中的側掛)為何能更穩定的過彎?關鍵就在於過彎時,車身的傾角比較小(以身體代替車身傾角來對抗離心力)!車身的傾角比較小,可以讓更多的重量直接作用在輪胎上(力學原理),而且獲得更多胎面來增加抓地力!所以是最穩定的過彎方式。常用的地方.....有細沙的柏油路面、積水的柏油路面、路況不好的柏油路面(水泥路也可以)!...(恕刪)
你的解答讓我多瞭解了一些機車賽的常識
雖然仍有不少疑問,不過那可能是另外一個主題了
回到我原先的提問
我相當同意你所說,lean in的作用主要是在增加向心力 (你的說法是對抗更大的離心力)
但是你說增加胎面接觸面積增加抓地力這點雖然理論上沒有錯
可是實際上向心力增加也就是需要更大的摩擦力,是這點抓地力可以彌補的嗎?
我的想法是
lean in提供高速過灣時所需的向心力,但同時也需要極佳的抓地力
所以我質疑的是你前面所說的
"lean in常用的地方.....有細沙的柏油路面、積水的柏油路面、路況不好的柏油路面(水泥路也可以)!" 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