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3dnow wrote:
到現在還沒有人能證明減碳和暖化是正相關,有些研究機構是逼不得已做出那些報告,如果報告
不這麼說,就拿不到預算了.現在要預測颱風走向都有難度了,更何況是暖化.....

第一句和第二句就矛盾了
如果沒有人證明,那所謂的不得已做出的報告又是什麼?
再來說"有些"研究機構是逼不得已,我們也不要講拿出證據
只請問"有些"之外的,他們的報告又如何解釋?
國外的可能不好問,這次專刊都是國內學者寫的,也要假設有力量介入?
預測的確有難度,但請注意暖化是現在進行式,並不是預測
我們可以質疑的是溫室氣體和暖化的關係

amd3dnow wrote:
對了還有關於那本學人雜誌之前也說油價將飆破300美元,結果才剛說完,油價直線下滑,那本雜誌
當然也沒有刊登任何道歉聲明= =...(恕刪)

每一篇文章都是不同學者寫的
如果要這樣拿某一期某個學者預測的油價,來判斷這雜誌可不可信
那麼這百年雜誌上刊過文章的100多位諾貝爾得主可能....

不過我倒還真希望有學者出來道歉,說他關於暖化的研究錯了...
發文者 希望你能你說出來都可以做到 出門騎腳踏車 不要使用任何其他交通工具
你可以從你的家人開始做起 推廣
這樣在來罵好嗎
每天早上,太陽會從東邊出來;
每天早上同一時間,公雞會叫。
所以結論是:每天因為公雞叫所以太陽才會出來?

把「太陽」換成「暖化」,「公雞」換成「二氧化碳」,就是大部分的人所以為的事實了。重點當然不是太陽是否真的被公雞叫醒,而是兩者間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的証明。為什麼數學家說「歸納法」不是嚴謹的邏輯,公雞太陽謬論就是個例子,因為絕對沒有公雞叫而太陽不出來的歸納反證。「暖化」與「二氧化碳」間的強正相關就是「歸納」的結果,但是至今還沒有明確的直接證據。回過頭來講,前面提到的公雞太陽謬論,其實是台灣大部分碩博士研究生論文裡的通病,許多教授在發表論文時經常也不知不覺出現同樣的邏輯錯誤。高級知識份子泰半如此,那麼許多人會堅持二氧化碳與暖化間的「必然關係」就不足為奇了。

在我所認識的人裡面,大多是因為看過高爾的電影才認識二氧化碳與全球暖化的關連。可惜的是,若用嚴謹的邏輯去驗證高爾的論述,其實他的電影是不太能夠通過考驗的,因為公雞太陽謬論依然處處可見。若不是因為他的訴求還算正面,學界對他比較客氣,否則就算他被扣上偽科學的帽子也不奇怪。如果江本勝顯而易見的胡說八道居然可以席捲日本台灣,那麼信了高爾的電影就真的難以動搖了。

有人會問,與其坐以待斃,就算只有間接證據,總還是可以做些事吧?沒錯,環保政策的制定與條約的簽訂,依據間接證據就夠了;然而有科學基礎且確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需要直接證據作為擬定研究策略的依據,否則就會落入頭痛醫頭、病急亂投醫的陷阱裡。科學研究很花錢的,現在資源有限,納稅人的錢當然要精打細算。如果看到黑影就開槍,國科會一年就算給我十個計畫,我也做不出什麼有用的「節能減碳特效藥」。

老實講,我還真希望暖化單純只是因為二氧化碳造成的就好,如此一來,許多像我一樣的研究人員才能夠儘可能快速投入「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研究。
看了一整個討論串,雖然樓主的發言有些無法令人苟同,但卻引出了一些深具內涵的文章,這發文還算有價值吧


話說回來,我個人比較傾向 tkboxlee &樓上的兩位大仔的言論;雖然如此,汽機車的廢氣裡還含有其他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我還是希望能有清新一點的空氣可以呼吸,我想這也是大多數版友的共識吧。
發文者標題與內容自相矛盾
退回重寫
0分~~下一位
這裡真是臥虎藏龍的地方阿~~

撇開一堆正義魔人不說

還出現一推探索頻道專家

很好很好

有不同意見才有進步的空間

大家繼續加油蓋大樓



至於地球暖化

請看盧貝松的新電影-搶救地球

或許大家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雖然我不喜歡這中文配音員是了
kjuang wrote:
把「太陽」換成「暖化」,「公雞」換成「二氧化碳」,就是大部分的人所以為的事實了。重點當然不是太陽是否真的被公雞叫醒,而是兩者間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的証明。為什麼數學家說「歸納法」不是嚴謹的邏輯,公雞太陽謬論就是個例子,因為絕對沒有公雞叫而太陽不出來的歸納反證...(恕刪)

這邏輯也不對
因為溫室氣體增加不僅僅只有自然因素,人為能源消耗造成的增加佔了很大比例
所以就算是太陽叫醒了公雞,也只能解釋自然因素增加的部份

屏東阿濱 wrote:
請看盧貝松的新電影-搶救地球

真的有這部電影嗎
就算有
看到是那個配音員也就
沒事搞什麼自行車手勢嗎


璋阿9527 wrote:
看來最近這幾個月很多

汽車機車駕駛

很愛在論壇上叫囂

你們這些無知的社會人群

"無知"這一句是沒有必要的,
用這種挑釁字眼,
先確定你自己比所有人都知道得多。


難道不知道地球已經被你們破壞了嗎

難道不知道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了嗎

如果把你們在發文的時間

去買一台單車

一起節能減碳

一起和朋友騎單車出遊
......
(恕刪)

別人發文的同時在增加溫室氣體,
你發文的時候都不會?
你用電用水用紙製品用工業產品都是生活必需,
別人使用交通工具就是製造二氧化碳?

小朋友,
我們知道你很愛腳踏車,
你現在的生活重心只有腳踏車,
看的想的愛的只有腳踏車。
你交女朋友了嗎?
那你以後要帶她去約會也是都騎腳踏車?
你們想去墾丁曬太陽也是騎腳踏車?
你們想去綠島看流星也要騎腳踏車?
我可以再舉出一百個例子,你無法用腳踏車成就一切。

眼界放大一點,
路上那些騎車開車的人,
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為了生活在打拼,
為了讓社會更進步在盡自己的力量,
不要因為自己狹隘的觀念,
去抹煞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
lazyworm wrote:
這邏輯也不對因為溫室...(恕刪)

確實,溫室氣體的增加跟人類活動的確有正相關,然而無法釐清的部份在於(1)人為的部份所佔的比例在實際估算上有困難,因為樣本空間的大小與邊界條件現在根本是各說各話;(2)人為的部份何者才是溫室氣體的主要量產者?是工業排放?還是大家騎腳踏車就沒問題了?這個部份目前仍無定論。我必須重申,重點不是太陽是否真的被公雞叫醒,而是兩者間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的証明。撇開自然因素,人為因素與暖化間的直接證據目前的確是曖昧不明的。

舉個例子,兩年前我去日本開會時,注意到京都的公車司機在等紅綠燈或上下乘客時會將引擎熄火,藉以降低廢棄的排放,事實上當地的空氣的確也比台北好聞得多。問題是,有點汽車機械概念的人都知道,發動機的壽命主要取決於發動次數;換句話說,經常性的熄火會導致發動機的壽命大幅縮短,故障更換的次數因而增加。發動機裡的線圈原料是銅,而煉銅所造成的環境壓力之大,相信許多人都知道;更不用說製造這類機具在製程上所產生的汙染。所以說,表面上空氣好像變好了,實際上呢?製造過程的工業排放會不會才是溫室氣體大幅增加的原因?若是,用口號叫消費者節能省碳不等於是緣木求魚?從製造到消費,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考慮的話,顯然要證明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直接且明確的關係,或是找出排放溫室氣體的真正大戶,真的很難。至於說「不要用就沒污染」的說法,實在是有點不負責任。

環保議題在於,表面上很簡單,實際上牽涉的深度與廣度遠遠超過大部分學者能夠輕易釐清的能力之外,更何況是一般民眾?至於國會裡那些號稱環保立委的人,算了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