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行車道規畫與機車道或汽車道相鄰
而且又沒作好區隔
車友騎了也不安全
在防護措施未完善前
應該拒絶上路以表抗議
如車友所說
在敦化南路分隔島上規畫自行車道
才能吸引更多車友加入騎乘之列
*********************************
另外依據經濟學家凱因斯理論
由政府僱一群人挖洞
再僱一群人去把它填平
這就是創造就業機會
這個理論很荒唐
但很切實際
因為當政府作這無效益情事時
創造這二群人就業機會
汽機車及工具的使用創造車廠的維修機會
工人有錢了創造消費能力
因此老闆必須再僱用工人工作..........
所以在經濟不景氣時
政府是各行各業的火車頭
只是這種浪費在各位小老百姓的眼中
視為不可原諒的政策錯誤
但是政策的錯誤不能以創造經濟為掩蓋的藉口
車道大小是固定的。需求卻遠超過這個車道所能提供的。所以再縮減車道變成自行車道,當然步步荊棘。
自行車的利用率高,還是機車的利用率高?
自行車通勤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以大眾交通工具、汽車、機車為主。
而休閒的自行車騎士,我看阿,應該不太可能在這個自行車專用到多騎幾次,頂多兩次就了不起了。
這麼繁忙的市區,而自行車道占著茅坑不拉屎,當然會被公幹阿。因為其他需求遠大於騎單車的需求。
有人用自行車道跟鐵路、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來比,我認為也不是很洽當。
鐵路、高速公路,是在沒有的狀況下創造的,也就是不會有太多競爭性的資源。試想如果台北市,現在還要蓋條高速公路穿過東區,蓋的成嗎?
而市區的自行車道呢?市井小民天天汲汲營營的只求個溫飽,誰願意騎機車刮風下雨的還要跟汽車拼命阿。都嫌交通不夠順暢了,還多的自行車道來討生活!
而公車專用道呢,那本來就是需要的,為什麼整個台灣,只有台北市的市區公車最發達?台北市的人口密集,跟附近的城鄉交通量又大,為政者,本來就該考量便捷的大眾交通工具。公車又大隨便變換車道危險就多。公車專用道是不錯的作法。只不過...還是有腦殘的小部份。但大體上來說,公車專用道是非常必要的。
必要與需要,是要分請楚的。市區自行車道是必要的嗎?目前看起來答案應該很明顯吧。
有人說有一才會有二,說的非常好。但是一若做不好,二就很難生出來。短期內,台北市的重要幹道,我看阿,是很難有第二條自行車道。
我比教贊同
1.先從大眾交通為優先考量。捷運、公車做好先。
2.邊做大眾交通工具,邊提高小黃、自用車、機車的通勤成本。
3.最後再來決定這個非必要但需要的自行車道吧。
本末倒置,這樣的行政,老是要花更多的社會成本。這叫做政績。真是我們台北市民瞎了眼了,選了什麼市長,組了什麼行政團隊?
若有人說台北縣的周縣長如何不好,我也不太認為台北市長好到哪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