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爆仔 wrote:
>要換成細胎,要換硬叉,只走柏油路....那買城市車或是公路車,
可是當初不懂,已經買了登山車了,沒多餘預算買公路車的人怎麼辦呢?就是沒錢阿,你要送我嗎
>都比用登山車去改還來的經濟實惠,不是嗎?
假設我這台已經是超過1萬的入門級登山車,我換細胎+前叉可能只要2XXX元
但是要我再買同等級的公路車可能又要花我一萬多元,哪個比較經濟實惠?
建議人都別太自我中心比較好....晉惠帝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恕刪)
我知道晉惠帝的故事....不過你別忘了...最終買登山車改換細胎+前叉的人,不是會想再改輕一點,要不然最後還是會再買一輛公路車的啦.....
登山車輪胎改得再細,前叉用得再硬,先天上還是比不過純公路車的啦!!
這樣何不當初買了登山車之後發覺不是自己喜歡的騎車風格,立刻轉手賣掉再買一輛公路車呢?
登山車花很多錢拼命改得像公路車,畢竟效率還是比不上公路車.......哪個比較實惠,哪種才是浪費,很容易就算出來的吧?
聖皇龍 wrote:
看看影片吧~~什麼叫...(恕刪)
版主發文內容對以登山車從事越野騎行的車友來說,我相信都心有同感,登山車原始的設計目的就是用來越野的,所以它才要有粗壯的車架,肥大的輪胎還有避震器。相信很多從事登山車off road的車友應該有聽過一種論調.....
"騎單車要專業的話就選公路車,休閒騎的話就選登山車",這種論調出現在單車雜誌,報紙及電視新聞還有一些車友之間。心底不免有登山車被"降格"是休閒騎(雖然大部份的登山車是如此被使用)是"不專業"的程度,對照自己拚盡氣力越過各種障礙,跳過多少落差,沾了一身泥巴,摔過無數車,時時刻刻在艱困的地形中奮力前進。為了克服各種地形還得去練習各種技巧,不然就是摔得半死...。這樣的論調聽起來真是....唉不是滋味是吧!尤其先前01裡也有一篇文章說"公路車才是專業因為它有國際賽事,登山車只是休閒因為它沒有國際賽事"或者"公路車很貴所以專業的,登山車便宜所以是休閒的"笑掉一堆人的大牙!當然發文者並不了解單車的國際賽事或者不知道登山車幾十萬的車不少。我們把登山車用在它該用上的地方,那是我們喜歡它的設計用途也体會到它在各種地形上帶給我們的樂趣。在此之前我們也可能在鋪設道路上跑過好一陣子才知道原來越野有這麼好玩是吧!
我由公路車進入到登山車領域,雖然我個人覺得一般騎登山車車友所謂的"爬山路---鋪設道路",事實上都是屬於公路車擅長的騎行範圍,反倒被登山車"登山"這個字面的意思誤導,登山車設計就是用來越野,山上的鋪設道路只是有坡的公路。
不過很重要的一點,登山車車架的舒適性普遍適用絕大多數的人,入門門檻較低(不要和十萬數十萬的登山車高階車種比),很多人一開始接觸登山車是因為它較舒適的騎行設計及售價而選擇了登山車(我們一身的護具可能是人家一輛單車的售價了),享受騎車的樂趣,無論是在單車道或公園或者長程旅行登山車應用的範圍寬廣對多數的人適用,畢竟有馬路的地方還是比較多而"沒有路"的地方還是比較少,自然地想追求速度,爬坡想省力輪胎就愈換愈細,改硬叉....,願意花錢的就改騎公路車,沒有足夠預算的就只能這樣改了,或者他就想改到他喜歡的方面去。
為登山車"正名"我想是版主要表達的想法,版主享受越野的樂趣而看到多數的登山車沒出現在它該出現的地方而為它抱屈我可以体會。騎單車本來就是快樂的事,人家怎麼騎車說真的是人家的事,版主不如多引介還沒有体會過越野樂趣的登山車車友嚐試,体會一下登山車"地形之王"的媚力,多發表越野騎行的文章和大家分享。最後我個人的感想是....我有三輛不同避震行程的登山來車應付不同難度的地形,對賣掉公路車一點都不後悔,登山車真正深入山野,面對因難地形時時刻刻"險中求生"享受腎上腺素過度分泌的快感,不用幾百k,一個下坡落差躍過去回頭看看它的高度....就是一個字....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