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台北縣河濱自行道踏騎問診

Antyhony_J wrote:
先感謝發文者肯替大家...(恕刪)...以下是板橋市區的自行車道問題,
上面也有朋友提到了,橫跨市區的自行車道,
我想原本的用意應該是要方便騎車的朋友吧。
可是實際走上一遍,真的有很多地方不方便。
首先八德公園那一段就繞了一小圈,出口也常有車擋道。
接著是莒光路口,如果是晚上或是傍晚,
路口的那間海鮮餐廳門口是車子佔據了自行車道。
更不用說過了莊敬路要到民生路這一段,
短短的一段自行車道,根本就是被店家所霸佔,
如果這樣叫做自行車專用道,那麼或許騎馬路會安全些。

雖說樓主開版標題是台北縣河濱自行車道踏騎問診
但車友們不論從家中出發騎到河濱或從河濱騎回家
總要經過一段市區道路吧
因此
這位Antyhony車友一語道中我心中想說的話
從莒光路到民生路這段自行車道
是從原本的馬路鋪設出來的
很可惜的是被店家當作是自家前的人行道使用
希望板橋市公所或台北縣政府拿出公權力
把自行車道及人行道還給車友及行人
政府花了一筆錢想提供民眾便利的服務
結果目標使用者使用不到
反而讓一些少數不相關者佔了便宜

在此,也呼籲各位住一樓的車友們
你說騎樓是你家的那也就罷了
但千萬不要把人行道或自行車道也霸佔了
感恩
gacker wrote:
成千上億的預算中, 大大考不考慮, 撥個十萬元出來, 建置壹個網站, 專門提供北縣自行車道 "施工與修繕" 服務,
主要功能包括:
1. 公告各項施工內容與時間(讓大家方便規劃路線)
2. 車友協助督導施工(施工中如有安全疑慮等, 車友可回報)
3. 車道損壞回報(提供圖像式服務, 車友可在網站上的車道地圖上點選損壞位置, 也提供照片上傳功能)
4. 車友交誼 (類似01這樣的討論區, 或是請01開專版)
5. 安全回報 車友發現經常性有不良份子逗留的地點, 可比照車道損壞方式回報

花個小小預算, 可以快速提昇縣府對車道狀況的掌握, 也能讓所有車友方便查詢各項路況資料.
接下來有上萬的小折要上路, 都會需要查車道資訊, 這些施工暫時中斷等等的問題, 會有成千上萬的人, 遇到很多很多次(只要跑新路段就會遇到), 花了上億的預算, 只要這點小錢就可以讓民眾滿意度大幅增加喔.


gacker兄提了個好意見。

我們已經把第一次第二次踏騎問診的議題表(包含座標位置,議題內容,現場照片,解決方案等基本紀錄)整理出來了,只是還在評估正確的網路互動格式(低技術門檻,具閱讀親近性,具長期追蹤的依據等)

但看來在mobile 01一個一個議題開篇文章,大家一層一層的留言對話不是一個好方法

所以一個有地圖標定功能,方便查詢,有擴充性,能邀請公共參予的資料庫是個必要的準備,目前我們傾向google map的延伸應用PPGIS來當成資料庫平台,只是還要進一步確認相關細節。

相關進度我们會再跟大家報告,請gacker兄不吝繼續提供寶貴意見。



說起來我算是搞IT的, 也搞了十幾年了,
Google Map雖然是玩網路的人很流行的service, 但實話說對大部分的人而言, 用起來並不自然.(需要某種程度的網路基礎常識)

針對回報系統(不管是安全或是施工等等), 建議使用簡易的地圖方式, 只要簡單清楚標出自行車道, 讓網路用戶能知道自己要回報的地點在地圖上的哪裡, 然後market起來即可. 這樣才能真正讓多數人使用到這個網站.

GoogleMap對這樣的功能而言, 資訊太多內容太煩雜, 不如一張簡易的自行車道專用地圖清楚. (自行車的地理觀跟汽車的地理關很不相同, 參考的地標也不同, 這點您有在騎車, 應該很清楚)

附帶請問一下, 聽人家說, 政府有提供印刷版的免費自行車地圖. 不知道是要去哪裡取用啊?? 這種實體地圖是否也經常性根據施工狀況更新??
謝謝您.



附帶一提, 網站成立後, 營運順暢之後, 可以考慮找電信業者跟網路業者合作, 推出服務.

讓網友可以隨手拍馬上傳, 然後標定拍照位置. 不管是安全問題, 施工問題, 風景照片通通一次搞定.

電信業者賺上傳費, 網站業者賺eyeball, 您當然就大大出風頭賺賺政績, 順便推廣大家使用這個可能是世界第一的都市級自行車網路服務系統...






小弟不是研究柏油這方面的專家,所以不敢多做揣測。
如果柏油的耐用度真的如squeez兄所說的如此不耐水性,
那麼小弟真的要說,這幾年來,光復橋這邊的河堤,
真的一遇到強大一點的颱風或者是豪大雨特報後,
就是河堤整片的淹沒,河堤變成河川這幾年也有個幾次了。
所以小弟能夠理解squeez兄的顧慮與想法,
雖說不是天天淹水,可是如果真的因為大風大雨而淹水,
相信要整修的面積跟所花費的金額也是相當的龐大以及費時。
所以或許可以請squeez兄多跟真的研究這方面的專家來討論,
看是能否加強水泥路面的排水性,或是增加柏油路面的耐水性,
或許能夠在這種防水耐水的兩難中找到一個稍微平衡的答案。

不過,小弟真的認為最能夠先處理的,應該是路燈的問題吧!
沒有路燈,真的有其一定的危險性存在,可以先處理路燈嗎?
有一些意見不知道適不適合在這邊提
關於景美的河濱車道
和新店碧潭的河濱車道
之前有看到版上說
會補足秀朗橋後的一小段
再把跨過景美溪的橋蓋起來
讓碧潭到淡水的腳踏車到可以連起來
但是好像都沒看到在施工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會開始動工
有些事現在就可以做了!
像管理台北縣自行車的出租業者
不然像三輪車這麼大的”自行車”跟哈比人騎的”小機車”
假日在自行車道狂飆...有一定的危險
對了,
縣民大道不也是有規劃單車專用道嗎?怎麼沒有體檢.
它的問題應更多吧.
(汽機車違規亂停,路不平,動線不明......)
大漢溪右岸的機車到即將從四汴頭抽水站延伸到大漢橋下,這個設計可以減少板橋環河路的機車事故,基本上我們單車族也尊重機車騎士的生命安全,對於這樣的設計基本上也可以接受。

然而,部分橋樑由於寬度不足,必須在狹小的橋面同時供單車與機車使用,其中僅以畫線方式做區分。由於機車道車速較快,遇到部份對路況不熟的機車騎士,難免對共用橋面的單車騎士與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目前靠近城林橋即有一座類似的共用橋樑,而不自然的彎道與突然竄出的單車、行人也易使機車發生事故。

建議在這些共用橋樑的旁邊,建設另一座平行的單車、行人專用橋樑。將機車與單車、行人完全隔離於不同車道,以避免類似事故一再發生。

squeez wrote:
預計2008/08專業團隊就會進場,只是這次專業團隊得聽大家的意見,..(恕刪)


維護問題之所以會被不斷考慮,是因為政府經費編列了就是既定項目,不太容易改來改去。所以大家也許覺得安全優先第一,鋪設柏油路面就對了,但若是鋪設之後破損但又沒經費維護,屆時會比水泥更危險。

使用柏油路面需要擔心泛汛問題,政府經費不見得能夠立即支應,即便編列在維護條款內,也可能因此讓廠商有高估維護成本的可能。

所以可否請專業團隊評估,有水泥工法但增加磨增力的作法?或者有其他材質可以解決問題的也請專業團隊提供意見

squeez wrote:
(四)2008/08~12 專案方案規劃(如越提設施,主題路段營造等)..(恕刪)


名詞定義不太能確定,越堤設施跟引道是不同的設施嗎?假如只是打算利用越堤設施降低自行車通過水門時與車輛擦撞的機率,建議是暫緩實施,因為不比引道增設,將現有橋面上的車流分開來得實際。

主題路段營造,聽起來有點像是打算強化某些路段重點施政,然後縣府就可以在特定時間點慶工剪綵。假如是這樣,雖然是攸關績效,但應該做一次就好,不要把太多的錢花在包裝上,畢竟現在連路面、安全措施都還沒到達基本滿足水準。
我覺得01是一個偉大的網站,它燃起了許多人勸敗的意志,也澆熄了許多無謂的勸敗狂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