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原與樹林大火後重新長出來的樹木、台灣矢竹劍竹林與最難復元的芒萁原欣欣向榮,一些登山道與車輪道逐漸被束縛在固定路線。
2003年老榮民的凋零與回歸家鄉熱潮讓軍艦岩沉寂一段時間。2004年技術慢車熱讓軍艦岩的車輪痕跡幾乎都是技術慢車創造的。2005年登山熱帶來新的登山客與石牌居民讓軍艦岩再度遭到掠奪的浩劫。相對的車輪痕跡在此時變得少見了。軍艦岩東側的跳斷崖單車道也開始長出灌木叢了。而山賊也把軍艦岩可賣錢的七里香盜採精光。
2006年新進山的登山客因為骨頭傷害與單車潮的興起帶走一批人。但大屯山下雪帶給軍艦岩另一波天然資源的掠奪(草藥:桃金娘、烏骨雞、二葉松與插花界:山歸來、松枝)。當然生態界也不閒著,把這邊發現的新物種或新紀錄種盜取的快絕種了。
2007年軍艦岩新入山的石牌居民與號稱環保巡守隊開始濫墾軍艦岩。當然,台北市政府的社區生態解說員隊也成立了。而石牌、北投居民到軍艦岩的盜採車桑子當爬山用的拐杖方興未艾。
2008年春天,[不落地?]的單車客或單車隊為了不落地單車越野軍艦岩最後一段一定落地的,拿著鋤頭、開山刀開闢軍艦岩最後一段不落地車道?
2008年底,台北市政府把軍艦岩-丹鳳山親山步道旁的生態團體解說用的主角通通砍光光。終結軍艦岩的生態解說的價值。
這系列結束囉,不再貼文與回文。謝謝大家。
chin11072002 wrote:
2008年春天,[不落地?]的單車客或單車隊為了不落地單車越野軍艦岩最後一段一定落地的,拿著鋤頭、開山刀開闢軍艦岩最後一段不落地車道?...(恕刪)
最後您的發言還是露餡了,充其量只是顯示出您對登山車活動的不了解,以及個人的諸多臆測。
首先會自己開墾路線的絕對是狂熱份子或有一定程度的老手,而老手根本就不需要去挖這條路線來達到您所謂的「軍艦岩不落地」。事實上由您文中所述路線,也跟我們2006年後迄今持續在丹鳳山軍艦岩一帶活動的主要路線是南轅北轍,只是您個人片面的揣測(同時您也發明了一些我們前所未聞的用語,如跳斷崖、專攻跳樓梯、軍艦岩單車經典路線......等)。
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認真就輸了」,所以我本來也不太想對這個話題多所回應,讓它沉下去就好。但當我在Google輸入「軍艦岩」、「單車」等關鍵字,拜 01的高流量所致,置頂的赫然是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身為持續在丹鳳山、軍艦岩路線活動的登山車騎士不做一些回應,自己書寫屬於登山車的觀點,而放任這對登山車活動片面且負面的臆測流傳在網路上以訛傳訛,甚至書寫在維基百科時,對於經常在丹鳳山、軍艦岩一帶活動的登山車手形象上不啻是一種傷害。
還是再強調一遍,如果看得懂中文的朋友應該都知導,前面登山車騎士回應的重點,並不是在否認登山車騎乘活動對該地生態的影響(那登山客的足跡呢?那為了行走鋪設的水泥步道呢?這話題無限上綱沒完沒了就此打住),請不要自我感覺良好的以一副衛道之士的面孔搬出軍艦岩生態史來模糊焦點。
重點是由於您不了解登山車活動、路線與騎乘風格,卻又自己想像編造出登山車經典路徑(那根本是冷門路線)、搬出什麼越野單車界老鳥新鳥(拜託,不要自創行話好嗎),且依此指控登山車騎士濫闢路線,產生了「開腸剖肚單車道」一詞(白話一點就是前面說的,自己紮個紙人打),這才是我們必須要嚴正澄清的部分!
綜觀兄臺前面的諸多發言,很顯然的您並不是一位登山車騎士(Mountain biker),可能也沒有用雙輪親近山林自我挑戰的勇氣,並不了解登山車活動、路線與騎乘風格的差異,什麼是XC、AM、FR、DH......?最怕是無知產生誤解,所以我也就勉為其難的為您上個課吧。
丹鳳山、軍艦岩一帶在騎乘上主要是屬於XC混合AM的路線,所謂的XC即為Cross Country,指的是於非鋪裝(柏油、水泥等)路面的騎乘活動,也就是大家通稱的「越野」,多半是利用與探勘現有的林道、登山小徑、非鋪裝產業道路.....等行之,除非是競賽用途,少有特別為登山車活動特別開闢的。
而AM指的是全地型(All Mountain)的騎乘風格,旨在以登山車的雙輪挑戰更嚴峻的自然地形,如陡坡、落差、亂石...... 等,我們只探路,發現更多具有挑戰性的路徑關卡,也深知騎不過去是自己技術不夠,而不是障礙太多。不要說挖路,我們曾為了丹鳳山路線上一塊岩角被不明人士剷掉、一段落差被過路人墊平而惱火,更別說是粗暴的人工鋪面─除非是很明顯原來不存在,例如會影響所有人行路安全的倒木、落石才會予以適當移置。
為什麼我要大費唇舌解釋騎乘風格這件事?因為我相信您不是(普通的)小白,只是因為不了解在丹鳳山軍艦岩上的騎士是如何進行騎乘活動的,而作出了「2008年春天,一位單車客扛著鋤頭按照他理想中的越野林道在軍艦岩最優美的芒萁原開鑿他的夢想....(恕刪)」這樣令登山車騎士發噱的想像,我們光騎車都來不及了,哪有美國時間去挖這條路?
既然講到登山車路線,兄臺您丟出了過去FFTA的路線紀錄,要我們這些「越野單車界沒有老鳥傳承的新鳥」研究。或許是老外不熟地名,雖然稱之為「軍艦岩」(Beitou Hills Trail),但通篇所述幾乎都是丹鳳山一側的路線,僅有最後兩段才略為提到軍艦岩一側通往榮總。事實上軍艦岩一側由於路線較短,有難度的關卡較少,樓梯下到榮總就回不來了,騎起來爽度不若丹鳳山側,如果不是招待初次造訪的朋友上軍艦岩登高一下,或是今天想玩全套路線,否則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主要活動的範圍還是在丹鳳山的路徑上,如果您還是不明白登山車騎士是怎麼騎車的,不妨參考一下2007年由登山車騎士持續所測定出來的路線攻略圖。
有發現您所謂的「經典路線」或是「開腸剖肚單車道」都不在我們慣常騎乘的主線段上嗎?挖掘這條「開腸剖肚單車道」對我們路線的連接並沒有決定性的幫助,所以您的揣測又要貽笑大方了。
主題再拉回到所謂的「開腸剖肚單車道」上,說真的岩盤上面真的不好玩,所以我們對軍艦岩塊以下的路線根本不太感興趣,直到前一陣子無意間我們才發現這條岩盤下緣的盤旋路徑,您強調是「2008年春天,一位單車客扛著鋤頭按照他理想中的越野林道在軍艦岩最優美的芒萁原開鑿他的夢想....(恕刪)」,就您所提供的照片與我們在現地的騎乘經驗,有維護或開發登山車路線經驗的玩家都知道,要開闢這樣一條路線絕非一個人拿著圓鍬十字鎬可以完成,必定要有一定人數的團隊與動力機具才有可能。
剛好去年春天我比較閒,有事沒事就往山上跑,您口中的「越野單車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大多數在軍艦岩丹鳳山一帶活動的玩家直接間接都互相認識,若有人大興土木,風聲早傳出去了,更何況那段時間,有能力有熱血開闢路線的玩家,其實都在別處進行更High的工程─還輪不到這個地方,真的要挖大可以挖在丹鳳山碗形廣場附近路線會更連貫更好玩,另外根據騎乘的經驗,這條路線土石鬆軟、彎道沒有堆導角......也不像是登山車玩家搞出來的。
如果您是呼籲為了生態、為了水土保持,請大家不要騎乘這一段路線(麻煩也呼籲一下其他族群),這點我們可以接受,也很願意理性的對話,但這不代表可以把事情自我感覺良好的指涉到登山車騎士的頭上。
的確這條路徑已經有登山車的輪跡,因為這條路徑已經被登山車騎士所探勘出來,但這並不能證明這就是由登山車騎士為了騎車所挖掘,我也就騎乘風格、路線、時間點、路徑工法與挖掘的必要性等因素,說明這應非登山車騎士所為。如果您有更確切的證據,例如有一張照片是在「2008年春天,一位單車客扛著鋤頭按照他理想中的越野林道在軍艦岩最優美的芒萁原開鑿他的夢想....(恕刪)」這個現場所拍下的,那我先非常誠意的代表所有在軍艦岩丹鳳山活動的登山車騎士向您致歉,並且對您於軍艦岩生態紀錄上地毯式的熟悉與連續性的熟悉的正義之舉致上崇高的敬意。
如果沒有證據也就算了,畢竟我們登山車騎士都是心胸開闊的男子漢,只是必須自己書寫屬於登山車騎士的態度與紀錄,未來大家看到「開腸剖肚單車道」一詞,是笑話一場還是誤會一場,相信自有公評。
P.S
1.
既然大家都很喜歡軍艦岩,下次可以相約同遊,不過不要等錯地方喲,我們是不太會經過「經典單車道」的。
2.
您說這系列結束,不再貼文與回文,也麻煩說話算話,我不想再和豬打架了,很累人的哩。
hysaint.blogspot.com
因為有提到什麼老鳥菜鳥的
所以我多留意了一下
我想先恭喜chin11072002你的發文策略成功
因為已經引起許多人注意
並且這篇文章常常至頂
我想你已經讓許多人對軍艦岩多了一點了解
你一直不對所有人的疑問解答
"請拿出證據"
卻不斷寫有關軍艦岩生態
足以見得你的目的只是引起大家對軍艦岩的注意
你把登山車騎士犧牲掉
當成引起這篇文章注目的箭靶
作法相當無恥
第一
"經典什麼單車的"
這是什麼東西
那時的單車圈根本沒有人這個詞
FFTA的中文部分是我寫的
早在這波單車熱開始前幾年
我們就已經在這全副武裝騎車
這條路線我們常騎
但是從沒遇過像你一樣的生態保護者出現
至於你遇到的人是誰
相當質疑
第二
chin11072002 wrote:
這條開腸剖肚的單車道最後一彎就在軍艦岩經典單車道裸岩旁,怎會這樣呢?
越野單車界老鳥經驗與新鳥沒有傳承?
"老鳥傳承菜鳥"
這又是什麼不干議題的鬼
講的你好像跟單車界很熟的樣子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老鳥
我只知道我根本沒有聽過你這號人物
第三
你繪的單車路線圖
不知道你的訊息是從哪裡來的
我騎過軍艦岩不知道幾次
直到我帶台大單車的學弟妹去騎
我才第一次見到所謂的"軍艦岩"那塊大石頭
平常我們幾乎不會繞過去軍艦岩那邊
因為那邊的地形有點無聊
並且登山的人多
我們不想打擾登山客
我們通常只騎左側那一條路徑下至榮總

你的目的崇高:保護軍艦岩生態
但是你的手法拙劣
你沒有任何證據去證明你說的
只有一些"老鳥""菜鳥""經典什麼鬼的"
這些模糊的論述來抹黑登山車騎士
這系列文章有兩個重點
第一:軍艦岩生態需要被注意,需要被維護,所有單車騎士需要留心
第二:chin11072002你的手法齷齚
如果你對軍艦岩的生態真的關心
應當以更高明的手法來突顯軍艦岩的問題
而不是靠衝突對立的手法
至於大家關心的真相"是否為登山車客所為"
chin11072002是毫不關心的,更甚至他也不知道真相
大家也就不用再繼續追究,因為他不會給答案
我的回應是基於你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書寫
如果你有,請提出,我會對激烈的言詞道歉
但是如果沒有
我激烈的批評就會是所有登山車騎士隊你的評價
2002年1月8日的大火沒把這座山燒個精光。很快的,這座山又綠回來了。石頭山上的水線還是如大火前那樣的宣洩軍艦岩的火氣。
可是這條開腸剖肚單車道接上經典單車道(登山小徑)把台灣矢竹林南北向切開,真是要命。有如潘杜拉盒子被打開那樣,讓軍艦岩的裸岩區隨著這個水路宣洩口把表土帶走繼續往下開疆闢土。(在這處下方的芒萁原已經可以看到整條水線的樹林與芒萁原下凹了就是恐怖潘杜拉盒子打開的後果。)

如果這處台灣矢竹林沒被打開,他們會繼續捍衛水土,截斷軍艦岩上方裸岩流下的地表逕流,不往下前進。如同這張照片中的台灣矢竹林那樣。這片台灣矢竹林是2002年1月8日石牌登山客亂丟菸蒂引燃大火的位置。也是水線位置。各位可以看到裸岩與箭竹接觸地方累積不少軍艦岩美麗的石英砂粒。這些石英砂粒是台灣矢竹捍衛軍艦岩水土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