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嗑牙>最新一期的Bicycle Club中所介紹的碟煞公路車


leone823 wrote:
"騎乘搭配本會是多元...(恕刪)

第一張圖是捷安特前幾年所出elight 2 或3車型分別搭配Tiagra 和Deore的大盤及後變.

以及700C和26吋框.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時感覺好高貴的特殊車型,沒想到現在也入手了.
以台灣的路況,如蘇花公路...下雨+很多遊覽車+路很窄爛+下坡的時候,
個人感覺,還是用比較越野的設備,
那種感覺,比OFF ROAD壓力大很多...
小坑洞,無視它輾過去

650C,交通顛峰的市區,有利於車陣穿梭、起步,
強度高的CX框,也方便從人行道,直下馬路的落差。

那台車細看,還真的不平衡,
有張前後胎紋也不同,馬路急煞車下,控制會有些落差,
下坡大腿沒東西夾...
基本上以所有樓上的攜行配備...
對於長程重裝的搭載都不足以應付...
印象中環島家庭黃先生設計的飛狼...
整車就是針對重裝長距離所定...

碟煞版與C夾的優劣...
樓上車友前輩分享許多蠻優的觀點...
優劣觀點有主觀有客觀個自表述...
對於...
跑車搭C夾...
跑車搭碟煞...
前輪需搭載7公斤重的行李時...
何者為優?為什麼...
jog50jog50 wrote:
第一張圖是捷安特前幾...(恕刪)

真的是一台很漂亮的車,推出第一時間車友就想購入,無奈身形嬌小,車架不適合,只好打消念頭.
這車是路上遇到的,非小弟所有.我不敢再買車了啦!

CaseyChao wrote:
基本上以所有樓上的攜行配備...
對於長程重裝的搭載都不足以應付...

話是如此沒錯.
但長程與重裝在定義上也會因人因地而有所修正.
環島算是長程了,但未必需重裝.
100公里的山區路程不算長程,但有時得重裝出行.
行程與食宿補給才是重裝與否的考量點.

CaseyChao wrote:
印象中環島家庭黃先生設計的飛狼...
整車就是針對重裝長距離所定...

單車可以很大眾化;也可以很個人化.
飛狼大概是個人化之後的量產車吧!(實戰之後才投產)

把單車當四條腿的家畜來看,牛,馬,驢,螺,甚至象與駱駝都是可以騎的,也有人在騎.
只是環境與用途間的差異而已.
所謂的”無牛使馬”(台語俗話,意思是:沒有牛可供耕作時,只好找馬來代勞)馬在這時算是越廚代庖,也就是跨界了.
台灣的農夫若拿一頭駱駝下田耕作,那...不出名也難啦!
適才適所就好,真若如此,左鄰右舍的田頭家也不會訝異,要我,我還真想借駱駝來犁犁看呢.

CaseyChao wrote:
碟煞版與C夾的優劣...
樓上車友前輩分享許多蠻優的觀點...
優劣觀點有主觀有客觀個自表述...

碟煞與C夾的公路車提供了另一個選項,優劣與否,%數如何,只能等用家們去圈選了.

CaseyChao wrote:
對於...
跑車搭C夾...
跑車搭碟煞...
前輪需搭載7公斤重的行李時...
何者為優?為什麼...

這部份會牽扯到貨架設計與安裝的方式,C夾與碟煞的配置本就不同,以此去推論C夾與碟煞對行李負載之優劣很難立論.
煞車是車輛不可缺的基本設計與組件,而搭載行李的貨架只是附加選項之一.
與其藉煞車的配置去評論負載的優劣,不如去評判貨架在兩種不同的煞車配置上所給予的支援程度孰優孰劣.
前輪搭載行李的優劣與煞車似乎無直接對應關係.應是貨架去牽就車體,而非車體來牽就貨架.

大大所欲評比的應該是在負重時的制動力吧!

以我家真珠的菜籃負載為例,負載10公斤沒問題,但實際騎乘時只要到達5公斤你就很難安全的操控車子.
而所謂的最大負載也未必會是安全負載,因為車種,安裝位置,騎行條件...這些參數都是可變的.

人與車的搭檔,真的只有當事兩造心知肚明,局外人也只能讚嘆或捏捏冷汗而已.





leone823 wrote:
真的是一台很漂亮的車...(恕刪)


在台一線南下過168K右側可看到火力電廠煙囪...
每一個不同相對位置會有不同的組合...
也會看到不同數量...
仔細研究過跟偶然看過...
所談的內容會有所不同...

其實樓主以雜誌上公路車碟煞為題...

用什麼方式裝載行李...
應不是主題...

我所提的問題很單純...

以跑車前輪上同樣的方式裝載行李...
不探就裝載方式...
裝載條件都想同...
同一部車同一人...

就以裝碟煞或是C夾差異...
何著為優?
為何?
CaseyChao wrote:
在台一線南下過168K右側可看到火力電廠煙囪...
每一個不同相對位置會有不同的組合...

沒錯.那些煙囪真的很妙.新增的第五支其實不與原來的四支在同一線上.

近看與遠觀各有其像,而一窺全豹與瞎子摸象也會在心中浮現.

CaseyChao wrote:
以跑車前輪上同樣的方式裝載行李...
不探就裝載方式...
裝載條件都想同...
同一部車同一人...

就以裝碟煞或是C夾差異...
何著為優?
為何?

碟煞較優.
因為Range較寬廣.

Stallings wrote:
其他兩家沒研究
Shimano 則只是推出幾個為 CX 優化的零組件,主要的系統還是跟公路車一樣
煞變把、飛輪、鏈條、後變都一樣的
而公路車的前變有限定大齒片必須 >= 50T,所以才推出可適用於 46T 齒片的前變


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現在只能翻閱這篇文章的第一頁

話說我還是沒找到31.8的CX70
只好弄個34.9加墊片來...

奇怪
怎麼這東西長相有點奇怪
嗯嗯嗯嗯嗯...
大概是CX規格所以長的不太一樣
大概是這樣吧...?
嗯嗯嗯....
到底是怎麼裝啊...
奇怪咧...

裝了老半天怎麼都裝不好
突然大吃一驚!
既然是CX規格
難道是上拉式前變!?
ps從沒裝過上拉式...

不得了
去了shimano官網查詢
還真有上拉下拉...

奇怪咧...
啊我又跑去我買的那個賣家的網頁
明明說是下拉...
再比對另外一位賣家的網頁...


........................
這兩個長的不一樣....

一個天兵賣家把上拉當下拉賣
一個天兵買家根本沒認出來...
而且裝了好久才想到...

另外
我在想個問題
說是46-52
我想52肯定是裝50-56規格的更好
但是我很想問
那我要裝50的大盤的話...
到底該裝那種...
iwasafool wrote:
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恕刪)
車架有滑輪的話要用下拉的吧
沒有滑輪才用上拉的吧
沒研究過 CX,只是猜測而已

至於 50T 的用哪種較好
不知道
應該都可以吧
Sora 的前變就只有 46~52 這種規格,沒有 >=50 的
所以 Shimano 應該覺得相關的技術夠 OK 吧
Stallings wrote:
車架有滑輪的話要用下拉的吧
沒有滑輪才用上拉的吧
沒研究過 CX,只是猜測而已


在此之前
沒出CX系列
我所知的公路車前變都是下拉
ps Chainline 43.5
但是CX
為了防止卡泥
都是讓前變線路走上管為上拉

所以要馬廢除外盤用前單盤
要馬就用透過滑輪
讓上管來的線能轉下拉...
有的車架挖個孔來裝滑輪
有的用束管式滑輪....

我居然沒想到這點
Shimano想到出上下拉兩種...

至於50到底要用46-52還是50-56
我看只有實測一途了

ps剛剛良心賣家表示可退錢

CaseyChao wrote:
在台一線南下過168...(恕刪)


每個人的騎程應用範圍不同...
所需的搭配組合也會有所不同...
了解差異及自己的需求...
比較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最佳組合...

一般來說任何的制動方式...
只要施力不當就會鎖死...
無論C夾、V夾、碟煞皆會...
制動力小-行進速度慢急煞時也會翹後輪...
制動力小-行進速度快時剎車距離會拉長...

正確的操控...
制動力大-慢速並不會鎖死...
制動力大-快速時可以減短剎車距離...
操作上輕鬆安全...

就以同一部跑車裝C夾或碟煞的制動方式差異...
輪組制動結構上差異...
C 夾夾輪框制動...
抓地力同在輪框輪胎...
碟煞夾花鼓碟盤制動...
抓地力在輪框輪胎...
須透過鋼絲幅條傳遞制動力...

C夾跑車前輪為直拉20孔...
碟煞基本拉交叉24孔...
同樣條件下...
碟煞重量會較重些...
整個輪組的結構強度高...
荷重越野能力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