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主已經有結論了,但應要扯出這之間的因果關係的話~要分兩個層次來說...
鎖定在休閒的用途的單車的使用者,這個族群在特定的環境與條件下賦予單車除了機械以外的新意義~
由於價值的附加於單車運動,使得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的經濟學簡單模型無法預測其市場應有的價格...甚至價格彈性非常小.
如果要從純單車通勤的工具性..來看,騎車等於是方便(包括時空的允許與便利性)與經濟的問題,無關炫耀財貨...
習慣單車通勤者,通常不見怪於油價的漲跌,也不會去想自己有多麼的環保!!除非是假油價漲+運動的需要等說服自己必須轉戰騎單車那類族群,那還應該再行區隔以研究其動機.
說單車是環保減碳, 正如現在上演的議會殿堂首長們穿脫西裝外套等同於環不環保作為一般的...過於簡化~
施為者的不作為,不見得就不能稱為對市場現象的回應,休閒的使用單車也可以自以為"環保減碳"但別再要求施為者多施捨太多服務,基本上,這是民主國家的社會,別過度膨脹吹噓這種小眾文化的貢獻!
的確,過度的市場需求會刺激供給,過度供給的結果....想渠等想換得市場機制下價格回穩的期待,那恐怕又是拿蛋塔..可魯流浪狗來類比"黃金/鑽石"般的奢侈品了(重點是屬性)...
愛上單車沒辦法~安慰自己一下就好量力而為~別再報怨~也別再自以為環保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