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omarina wrote:
好多人回文,但看了一...(恕刪)


有認識或是有管道真好
一兩個禮拜天看過G牌的mini 2定價12800 該顧客以10800入手,還可以刷卡勒
不小心聽到這個價錢再問店員,店員說只有現金九五折......

另外,最近美利達漲價好像不只一次,G牌都沒漲,想說還真是有良心
結果過沒幾天就聽說全面漲價..........好吧,你漲吧
反正車子也夠了,不買了...............................................
有時候覺得,我們常常在喊支持國產,愛用台灣貨.我們用實際行動挺台灣廠商,
常常看開箱文,都會特寫made in taiwan 的特寫,來力挺國產品。
且政府也提供這些大廠們優惠的稅率及優惠土地成本,水電補貼等,利用納稅人的支援來補貼,讓他們能大力發展。
但是回過來想想,廠商是否有為支持它的國人們提供最好的產品與較優惠的價格呢?
好的東西都先往國外賣,只在海外銷售,台灣要買要還要過鹹水到國外拉車回來,
對比日本的產品都留最好的內銷用,真是感嘆壓。

當缺貨的時候,反正台灣是個小市場,缺就缺,先顧海外的"大"市場比較重要。
缺貨就缺貨吧,任由市場上趁機撈一筆的轉賣蟑螂,在剝消費者一次皮。

材料成本上漲,就趁勢來個跟520後的油價一次漲足一樣,大漲個10%~20%,
但想想實際單就材料成本上漲的幅度真有那麼多嗎,或許跟著材料上漲的浪頭,廠商的獲利也跟著上揚,
隨著價格的飛揚,但經銷商的服務與品質有跟著上來嗎,還是只能任由他們一句"要買就買,不買拉倒,反正很多人排隊買"
也許廠商們可以搭著環保風行,油價漲,物料漲的趨勢來大大提昇獲利,反正『一次漲足』,要漲就材料,物料,獲利一起漲,
反正往後的物料及油價在漲時,又有藉口再來撈一票了。

也許有的人已經買過了車,可以慶幸自己買在單車風還沒狂熱的時候,
也有的人好不容易存了半年的錢,瞄準了要買的車,卻又遇到漲價不給預約,又要支付更多才能買到同款車。
也由於台灣特有的現象,流行的事物都是一窩蜂的搶著大家一起瘋,深怕慢了別人一步就完了,
造就了單車目前已經是賣方市場,任憑你吶喊或無言的抗議,也都是要乖乖的任由宰割了,
反正你就是會排隊來買。

真的要通勤省錢,可以先買賣場車。以前那些cp值高的廠車,隨著三不五時的漲價,也慢慢降低了。
運動強身可以去跑步游泳,休閒健身可以爬爬山,等到單車熱潮過後再來買(也許有人不太可能減熱),
或許就可以不會在這漲價風中受害了。也許期待廠商們拿出回饋的企業良心,善待國人,是不可期待的了
現在買車只會越來越貴吧~~
別期望會降了~~
不過早買早享受~
晚買零件比較新~
原物料成本上漲有這麼多嗎
還是需求大
廠商不撈一筆可惜
我也覺得真的漲價的很誇張...
5/9本來是六千五,現在變成八千二
太誇張了吧..
剛出社會的我根本負擔不起
挑老半天才挑到AS820的說...
而且我已經付訂金1000了,要反悔的話就要損失這一千塊ˊ_ˋ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ˊˋ
漲漲漲~~~
什麼都漲~~

老闆什麼時候會漲我的薪水
上次去捷安特店裡看到yukon8800
不知道哪位大大知道還會漲嗎
還是這是調整後的定價
Show me the Money~~~
為什麼一定要買有品牌的呢

難道組裝車 就不好嗎 我不懂 為什麼一窩蜂的買g牌跟m牌的車呢

很多人都只是因為現在單車是流行 就也要敗一台來騎 認為這就是時尚

我有親戚就是這樣 還插隊硬要了一台T3 摺疊車 摺久不是都會鬆嗎

登山車也可以拆前後輪阿

我真的是搞不懂 到底是為了什麼買單車的
目前原物料上漲幅度,不是大家能想像的
有接觸生產成本的人,應該就了解這幾年物料上漲的驚人,
而獲利最大的,並非製造商吧,而是掌握原材的財團.

現在全球都在瘋單車,並不是只有台灣熱
相較之下,台灣市場整體的需求應該是低於出口
看看台塑石油,為何寧可漲價去犧牲業績,
抑制了台灣市場的需求,目的在於外銷賺的更多!

我不知道目前車廠漲價只是單純為了反映成本,
還是想以價制量,壓壓國內消費者及經銷商的怨氣,
畢竟單車市場不像油品般的獨賣,
得罪這些長期經營的經銷體系,對車廠而言並不划算,
不過在這萬般皆漲,唯讀薪水不漲的時代,
對於愛好單車運動大眾而言,聽到車價上漲的消息總是令人不悅與無奈,
想要買到喜歡的車,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已是不爭事實,
而這股熱潮,我想短期內仍會持續下去吧,
不滿意也只能消極的抵制消費囉~





芃小梅 wrote:
我也覺得真的漲價的很...(恕刪)


有簽立訂車單的話
成交價還是以當時的訂單上價格為準
除非下訂前老闆有告知你會漲價的消息
或是在漲價的時候通知你
否則可以在成交時或是成交前提出取消訂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