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n2 wrote:
不好意思,佔個版面繼...(恕刪)


單就台灣的傳統通路行銷方式來作判斷的,就算不是全盤皆是,但我相信大同小異,給您一個建議,如果利潤或拆帳比不夠豐厚就不用考慮開店了,不過通常車廠會用進貨的額度來激勵店家來增加利潤比跟拆帳比,例如只要這個月進貨額度達到100萬好了,利潤就可以提升5%,拆帳比就可以提升3%左右等,用這種方式來增加進貨額度,這是台灣通路幾乎都會用的手法!另外別忘了,腳踏車店不需要開發票喔!或者您可以跟車廠要一份經銷合約來看看!也許您可以了解更多。
TRAGANT Jack wrote:
如果沒有五成的利潤,...(恕刪)


那裡有資料可以證明有5成利潤??
不要光用自己的想法來做推算...拿出確切的資料才能取信於人~~
就如同您說的,實際單車店家的經營就我自己的想法也是不好賺的,現在是微利時代

一定要有差異化,那如何差異化呢? 店家定位? 行銷手法? 技術服務? 交朋友? 應該是蠻多空間可以想像的

當然還是要有高利潤的產品,應該就是人身部份及更高等級的單車組件囉,但是要如何讓消費者願意上門..

這是店家要有自己的經營策略來規劃的...

但我更在意的是車廠對經銷通路的態度問題,先前大大談到的先買單再塞個一年的貨...現在真的是微利時代耶,除非是已經開店了,吃了貨,或者是再擴大店面增加店數的...

一切從零開始的,我想機會成本太高了,應該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才是.

...乖乖上班...

TRAGANT Jack wrote:
如果沒有五成的利...(恕刪)


我本身做企業金融的
就我的了解,運動休閒用品的行情,零售商進價大概是定價的六折
舉凡體育用品、登山用品等等
你真的把利潤抓太高了
10塊的東西進6塊賣8~9塊,哪來的五成?

就我對單車店的了解,成車進價有些還高於六折,所以成車合理毛利在2成多(一般都打九折,有些還送燈或送駐車架)
零件部分比較有賺頭,如果有管道從組車廠拿利潤就高,一般管道也不過3成左右
另外單車店跟機車店很大的不同點,機車店的展示車是總公司或總經銷的,簡單的說是寄賣,而且機車店跟你收工資並不會有人哇哇叫
單車店...對不起...全部都是現金(月結一個月期票),沒有在寄賣,成車零件部品通通都是買斷,工資不併在零件收根本收不到
而且單車店還不像nike經銷商,大量切貨可以拿到5.x折,小牌排汗衣切貨更可以到3~4折
單車店的貨全部都是錢,現在最糟的是有人要買車還沒車賣!!這樣如何維持營運?毛利給你七成也沒用
看的到賺不到...再這樣下去肯定會有店家現金流不足,最後只有黑字倒閉一途

真的不要把開單車店想的太美好,就算一個月淨利20萬(營業額要到150~180萬才有),兩個人顧店(不管是股東、夫妻、男女朋友),一個人分十萬換算時間成本,一天12小時一個月30天,工時360hr,時薪277,上班族週工時48hr除以5天乘以22工作天,月薪五萬,換算時薪236,賺的比上班族多一點而已,上班族還不含隱含性收入咧
a-Liao wrote:
我本身做企業金融的就...(恕刪)


唉!那我想也就不用太苛責腳踏車店,服務太差或是品質不好的問題了,畢竟人家賺的太少了。不過老實說要真的都是現金往來,那腳踏車店老闆真的大頭,雖然目前腳踏車熱賣,可是還沒有像當時BB call那樣吧!幾乎連小學生都有BB call的時代,話說當時通訊行的老闆可是拿著現金去聯X or 神X去堵貨!現在腳踏車流行,不過可沒有到人手一台的情況吧,那大賣場的進貨條件可就好多了,除了可以月結90天,還可以無償退貨,基本上只賺不賠!還有保障利潤。真的給開自行車店的老闆,鼓勵鼓勵!
TRAGANT Jack wrote:
如果沒有五成的利潤,...(恕刪)


你的5成利潤請問是你自己猜測還是有所本?? 國內品牌經銷商進價7折上下是業界幾乎公開的秘密

你所謂的維持利潤比是正確的 但所謂的利潤本來就是單價越高利潤越高 但相對風險越高

現在的單車售價是走兩極化 大賣場還是有2000左右的車 但是很抱歉只販售不維修及調整服務

那那些自行車店靠啥過活?? 除了賣車外 零件配件及維修才是主流 常常去車店泡茶的車友都很清楚這一點

不過有一些車店例外 這些店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相對一些國外高單價的車種這些店才有辦法吃下

尤其是喜歡國外知名品車架的消費者就是一定要往這邊跑 高知名度=高單價=高利潤

這些知名車店光賣高檔車就一個月可以賣好台 相對的經營者一定要有兩把刷子 人脈的熱絡跟錢脈的流動是很重要

地 高檔車店賣一台可樂果的利潤可能一般車店要賣個10台代步車還不夠....就像嘉鎷一樣 一年可能賣不了幾台

車 但賣一台的利潤可是很嚇人的 當然背後好幾億的現金流動也很嚇人...

另外還有一點很特殊的現象 通常高單價的商品購買者比較阿殺力 反之一般車店的低階商品消費者還會斤斤計較

這都是事實 所以要說自行車業是高利潤??? 先清楚市場取向在說吧...



那小經銷商怎辦?? 當然就是薄利多銷 靠繁複的維修跟零配件的利潤來支撐囉...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通常這種文章系列到最後都會變成嘴砲

每個人都在比自己懂得比別人多而已

人家開車店的都出來講了,沒開店的還在那邊斬釘截鐵地放話

每家店都有自己的成本管控跟利潤空間

誰會在這邊扯這麼多啊

都是機密耶,靠
TRAGANT Jack wrote:
如果沒有五成的利潤,...(恕刪)


那你覺的沒有五成利潤不合理
不過現在以摩托車來說
一台可能連利潤都沒有
以你的說法
那開摩托車店的都是頭殼壞去了是吧
如果你有本事可以去車廠進五成的成車
那你因該是賺翻了吧
不過也要有這本事才行吧??
在商言商

賠錢生意沒人做

所以不管店家給的折扣再低

記住 他一定有賺

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台中買單車相較其他縣市已經算是比較便宜了

我記得我買yukon的時候

因為那時還是學生

老闆是給我八折的價錢

記得還送一個水壺架跟水壺

他當然有賺 只是賺的稍微少點

一台車的利潤抓到三成是差不多的

銷售主力是配件及升級吧


至於有板友提到他可以拿到七折或是五折的成車

我想也許是過季款 或是冷門車種
chimei1234 wrote:
現在單車店越來越多間...(恕刪)


他要賺的應該不是只有賣新車而已....還有很多的額外收入,中古車買賣生意,還有許多的維修~配件等等....舉凡配件類別就不知道有多少種類了.......只要服務做的好,口碑建立起來~現在單車的生意......其實大有可為呢!!未來的前景~更是看好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