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Grande Boucle-大圈圈,環法自行車大賽的別號,《騎動人生》的法文片名。採用這個片名是要告訴你:這不是真的環法賽,而是一個和環法賽有關的故事。就像許多台灣人人生遇到了瓶頸就要去環島一圈一樣,法國大叔就是去環法一圈,重新回到原點、重新開始人生。你可以說這是阿Q精神的環法,但法國不愧是大型自行車環賽的發源地,結合諸多自行車壇的話題,把一個小角色的故事用電影描寫得轟轟烈烈。

在自行車文化的領域,我一個轉念就埋首投入十年,成為旁人眼中所謂的「專家」。其實我很不希望把自行車運動搞成專業化,這樣一來會變成只有一小撮人在瘋狂迷戀;我很希望它能夠大眾化,讓每個人不論騎不騎車起碼都知道一點自行車賽的常識--就像你沒打棒球也知道伸卡球是什麼一樣。但自行車競賽史淵遠流長,以環法賽來說,超過一百年的歷史,兩百人同場競技各有盤算,戰術千變萬化,規則多如牛毛,支援體系龐大,行政組織分工複雜,若再加上人文地理的成分,要如何跟大眾介紹這樣一場因緣聚合的超大型比賽?

這就是《騎動人生》裡面會告訴大家的。把問題簡化到只有一個人——像你我一樣的平凡人,想要騎環法(的路線),起心動念後,旁人如何給他支持?「賽事」要如何組織?有心人士如何利用他?媒體如何追逐這個話題?商人如何插上一腳?商業價值產生出來後最原始的動機還能保存嗎?繞了一大圈回到原點,不變的是什麼改變的又是什麼?電影裡幫主角一一拼湊起來。而在真實世界中,這些問題都是環法舞台上一再重演的,令看的人和身在其中的人,五味雜陳。

除了主角大叔的「假環法」之外,劇情安排也巧妙地和「真環法」連結在一起,讓主角與冠軍選手有一番角力,並帶入頂尖選手在真實比賽中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事實上,單就自行車運動而言,騎動人生的大叔,以及賽場上層層商業包裝的選手,到底哪個才是真哪個才是假?使用禁藥產生的環法冠軍算是真的嗎?這種爭議,在本片中做了思辯。而作弊取得七次環法冠軍的阿姆斯壯,影片中也狠狠地消遣他一下,為法國人出一口憋了十餘年的怨氣。

噢我又落入專業的迷思,介紹到現在把這部片弄得很嚴肅的樣子,但《騎動人生》真的是一部喜劇片,一部很懂得環法本質的喜劇片,適合大眾觀賞,而又充滿自行車的話題。細細咀嚼片中出現的人名和經典畫面,會覺得舉辦百屆的環法真是人類不可思議的遺產之一,深植在人心(至少是法國的人心)之中。不管賽場內外的風風雨雨,環法還是一屆又一屆地辦下去,始終沒有被擊退。

如果不是曾經擔任環法自行車大賽的講評,我這輩子應該和「影評」的身分扯不上關係,也不會在試片會上搶先看此片。《騎動人生》不應該用影評的角度來看待,因為自行車運動——尤其是環法賽,擁有如此特殊的文化和歷史。若單純用電影語言去技術分析,本片得分應該不會太高;若了解一些自行車的元素再來看此片,則是饒富趣味!本片上映時間 7/19 日正值百屆環法賽最關鍵的末段,你可以揪親朋好友從 6/29 日起先追環法轉播,有個約略的了解後,再看本片會更津津有味。看完環法與《騎動人生》之後,愛上本片倒是其次,愛上環法的話,未來一百年的七月,每個晚上都不寂寞!

PS. 小破一個梗:你看過今年百屆環法的宣傳照片嗎?八架噴射機劃過天空拉出法國三色旗。看完這部片你應該就知道,拍攝過程中一定有得到法國政府和環法主辦單位的支持!
《騎動人生》試片會觀賞心得

禾宏文化總編輯 劉宏一
文章關鍵字
肥油貓 wrote:
La Grande ...(恕刪)
7/19 是吧?排入 schedule
已經排入schedule...^__^
肥油貓 wrote:
在自行車文化的領域,我一個轉念就埋首投入十年,成為旁人眼中所謂的「專家」。其實我很不希望把自行車運動搞成專業化,這樣一來會變成只有一小撮人在瘋狂迷戀;我很希望它能夠大眾化, ...(恕刪)


大眾化,很難啦,我認識的人,盡管當初我怎麼把經驗分享,很快,那幾個有買腳踏車的就丟在那邊生鏽了.

白天騎說太陽毒,晚上騎說怕背後有車追撞很危險,沒太陽又說會怕砂石車,要不就是屁股痛.

不想騎,啥麼理由都生的出來,你把克服困難的寶貴經驗說給他們聽也沒用.

後來,遇到主動跟我聊腳踏車話題的,只要我看出來這個人根本不想騎,我就隨便哈拉帶過,免得浪費口水.

因為,只要他有興趣,我相信,就算我故意藏私,他也會自行鑽研,成為別人眼中的專家.

那一小撮還在騎腳踏車的人不是在瘋狂迷戀,而是找到一條有益身心健康的路,並且持之以恆.

就好像愛改車愛飆車的,自然而然就喜歡看GP500的比賽,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腳踏車連騎都不肯了,又怎麼可能會對環法比賽的話題有興趣去觀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