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輪~大板輪~六刀輪~三刀輪~慣性比較疑惑

如題
大體上來說
小板輪~大板輪~六刀輪~三刀輪
這四者間的慣性順序是
大板輪>六刀輪>三刀輪>小板輪
還是
六刀輪>六刀輪>三刀輪>小板輪
呢??
文章關鍵字
一般來說
以石頭輪的慣性最佳 不過不太好做
您不妨至各大釣具行買一百個50g的鉛垂
以熱熔膠固定於您輪組的銅頭處
這樣幾乎就是世界知名的heavyweight牌板輪的製作秘訣
慣性的大小一定能讓您欲罷不能, 上路後百岳如履平地
高潮不斷
慣性強化
1.內胎灌水銀
2.內胎灌矽膠
3.內胎灌鉛粉
都是不錯強化方式
國產六刀輪組好像比同價位的輪組多1.3 kg 花鼓沒太好選擇

因為是cnc製作因此精度高.粗勇不易變形 避震不好

以前大賽刀輪常常在用 後來因為在車禍 刀輪會造成嚴重傷害 後來禁止使用了

以上是去車行喇賽聽的故事 有誤請鞭
acer603456 wrote:
如題
大體上來說
小板輪~大板輪~六刀輪~三刀輪
這四者間的慣性順序是
大板輪>六刀輪>三刀輪>小板輪
還是
六刀輪>六刀輪>三刀輪>小板輪
呢??

幫你釋疑一下吧

首先我們看看維基怎麼說
在物理學裏,慣性(inertia)是物體抵抗其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物體的慣性可以用其質量來衡量,質量越大,慣性也越大。

簡單說,就是慣性越大者,越不容易受到力的作用影響加速度
實務上,A君100公斤,B君50公斤,讓他們騎上相同的車,A君的加速跟減速一定比較困難
所以你會看到車子的技術發展都是朝向輕量化,沒人會去朝向重量化

至此,你應該已經明白慣性對於自行車運動是負面的影響

板輪或刀輪當初到底是被哪個書沒讀好的傢伙冠上慣性輪組這個稱呼的,不得而知
導致誤會的原因,大抵上是因為早期輕量化技術不佳,所以板輪刀輪都非常重
因為較重的輪組減速慢,所以被誤會在維持速度上更有利
實則較重的輪組在維持速度上需要的輸出也更大,所以本來就沒佔到便宜
而在轉彎需要減速以及過彎後需要重新加速的這環節上,較重的輪組反而是吃了虧
---



在輪組的選擇與應用方面,你需要知道的主要有四點
1.總重
 這裡請參考上面的文
 當然也不是一昧的輕量化就是好,畢竟輕量化技術會影響到零件的強度與剛性
 玩過頭就是導致零件剛性變差、壽命縮短,甚至引發危險
2.重量分布
 花鼓位於輪組最內側,幅條次之,輪框位於最外側
 因力臂問題,推動越外側的東西需要越多力量
 所以同等重量的輪組,框體較輕者會得到較好的傳動效能
3.強度與剛性
 這是影響輪組壽命以及效能最關鍵的兩大要素
 這裡就要參考廠商或民間的測試文,以及車友間的經驗分享了
4.設計導向
 比如空力設計、爬坡設計之類的
 不同的設計對於在不同地形操作時,效能上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
 台灣山多,一般休閒運動的車友購買爬坡輪通吃所有地形就可以了,不用去買到板輪刀輪
從物理上來看,轉動慣量I=mr^2 (m是質量,r是半徑),可見由輪圈半徑跟輪圈重量可以決定輪組的慣性,

不過輪圈的重量大多分布在外徑上,

所以這又牽涉了平行軸定理,簡單來說,理論上是大板輪>小板輪>六刀>三刀,

不過這裡有太多條件沒有被限制住了,所以很難去做比較,加上空力的因素也還沒討論進來

,所以還是以實際的值去討論最清楚了~

參考文獻,維基百科

陳柏柏 wrote:
從物理上來看,轉動慣...(恕刪)


這公式已經說明一切了。

比慣性,我認為要用同輪徑比,比較有義意。
如二對一樣重的700C輪組,一組框很輕,花鼓很重。另一組框很重,花鼓很輕,那個輪組慣性好?
沒學過物理的應該都可以感覺出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