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連結:
http://www.cyclingnews.com/news/doull-claims-kittels-lethal-disc-brake-bike-almost-caused-serious-injury/

簡單翻譯:(有誤請指教)
環阿布達比stage 1,終點前發生車禍。
車禍的team sky隊員 Owain Doull稱同樣是車禍的麥機頭的車的碟煞割破他的卡鞋。
讓碟煞的安全性爭議再一次被討論。

個人想法:
上次巴黎魯貝也有類似的新聞傳出來
後來結果證實是被大盤傷到
這次新聞圖片中鞋子的切口完整也沒有油跡
碟煞肇事機會上升
但實際場上一堆不確定因素
到底有沒有經過有效查證?
文章關鍵字
其實專業車手喜歡用甚麼剎車系統跟我們平民百姓實在沒有甚麼關係。

而針對這剎車碟把鞋都割開的問題velonews.com倒是有做一個測試,大家可以去看看再下定論。
摔車摔成一團 傷口怎來的 就怪新產品 我看大盤鋸齒狀的利齒才是真正的危險 碟煞的安全性就我各人使用看法 絕對利多於弊 商業的利益 有其幕後導向 表面的說法常常就只是冠冕堂皇一套 鳥不客觀的
要說大盤割破鞋子我還信

煞車碟割破鞋子......
停權?? 版規?? 現在在我看來都只是權力的傲慢罷了!!!
其實經過上一次事件
現時 UCI 比賽用的剎車碟
已改為全圓邊, 側邊看形狀就跟輪胎一樣
放一隻香蕉都很難削斷,
很難相信可割開他的鞋.

Owen_Yang wrote:
新聞連結:http...(恕刪)

Owen_Yang wrote:
新聞連結:http...(恕刪)


其實應該正確的引申方式是:

UCI 比賽實在太危險,所以騎車是危險的,還是開車比較安全!!

這樣就認定碟煞的問題,我想有點穿鑿附會了,

畢竟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小車禍都會釀成傷害,我倒是很期待碟煞的普及。
康康說:萬般帶不走,惟有業隨身!
我也不太相信
有興趣的人可以做個實驗,把車子後輪抬起來然後將踏板猛然運轉,讓後輪高速轉動,再把車子往地上一擺,會發現車子根本沒辦法跑出多遠

車子轉倒後無法繼續踩踏基本就沒有動力源了,這時候輪子或許還在轉動,但輪子上的能量根本少到可憐,碟盤又鈍到不行,怎麼可能做出這程度的切割
看看新的DURA ACE RT900碟盤,其實已經改的很安全了,浪花邊改成圓邊防止割傷外,碟盤中間原本有洞的地方全用散熱片填住也能防止手指不小心插進去受傷,加上公路車用的140mm或160mm碟盤其實也很小,基本上你鞋子或輪子要插過去也差不多是會先碰到幅條的,這點就算是框煞的輪也是一樣會造成摔車。

另外這些零件大廠會強推碟煞應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的碟煞公路車後軸BCD幾乎都改成142mm貫通軸,這點可以替未來要研發12速以上的變速系統留下伏筆,畢竟現行130mm後軸寬度做到11速來說也差不多緊繃了。所以原本135mm快拆的碟煞車就真的變成過度時期的產品,本人的15年DEFY就是,唉。


MT01 wrote:
看看新的DURA ACE...(恕刪)

142thru / 135QR 參考 > https://www.pinkbike.com/news/12x142-explained.html

就是說, 142thru 跟 135QR, chainline 及 dishing都是一樣...

小弟愚見: 142thru 跟 135QR的設計都不是為了12速留下伏筆.

將來會有135的C剎標準嗎?

MT01 wrote:
看看新的DURA ACE RT900碟盤,其實已經改的很安全了,浪花邊改成圓邊防止割傷外,碟盤中間原本有洞的地方全用散熱片填住也能防止手指不小心插進去受傷,加上公路車用的140mm或160mm碟盤其實也很小,基本上你鞋子或輪子要插過去也差不多是會先碰到幅條的,這點就算是框煞的輪也是一樣會造成摔車。

另外這些零件大廠會強推碟煞應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的碟煞公路車後軸BCD幾乎都改成142mm貫通軸,這點可以替未來要研發12速以上的變速系統留下伏筆,畢竟現行130mm後軸寬度做到11速來說也差不多緊繃了。所以原本135mm快拆的碟煞車就真的變成過度時期的產品,本人的15年DEFY就是,唉。


BCD 是大盤的參數吧?後軸的寬度應該是"O.L.D." (Over-Lock-nut Distance)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