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revolt e+ 1 size M 官網17.8kg

目標:
1. 減重 2. 改進性能表現

改裝內容 (滿意程度*1-3)
1. 把手 Dedra superzero gravel carbon 42cm (***)
2. 把帶 Silca nastro cuscino 3.75mm (***)
3. 更換Sram 2025 force E1 煞變把 (***)
4. 更換Sram force 42T齒盤 (**)
5. 更換Campagnolol hyperon ultra輪組 (***)
6. 更換Dura Ace 16cm碟盤 (**)
7. 輪胎 Pirelli 30C 4S tubeless (**)
8. 更換Giant SLR D fuse defy carbon 座管 (**)
9. 坐墊 SMP Evo plus (**)
10. 解速晶片(**)

不含踏板、水壺架實測15.5kg,總共減重2.3kg。
非UDH無法換飛輪
中置馬達無法換曲柄

感想
不要問花多少錢,只在乎減重成效
給個carbon車架很難嗎?
電輔就活該只能用入門低階套件嗎?
充電很慢
PR其實差不多
要更輕的話有出DEFY E+ 大概12上下
可惜是後趨馬達 雖然配備上SLR1碳輪
不過後輪被綁死了 無法升級自己愛的輪組
不過改歐規晶片 速度可40UP到滿吸引人的
之前配FORCE 26萬八
最近發表配RIVAL 19萬八
親民了許多
不是中置不考慮。

今年歐展Eurobike Canyon 推出sub-10低於10公斤,

採用TQ合作推出全新的HPR40,40nm。
LeonSun.tw
近兩年g家的電輔車好像轉向了 中置電機的只出到鋁架
apollo5168
Canyon的電輔車主打輕量, 續航力可能只有Revolt E+的一半
你好:我還以為有了解速晶片就徹底放飛自我了,沒想到才2顆梅花。
可以拍幾張照片看一下嗎?
電輔車現在就馬達跟電池技術問題
重量要輕
就只能犧牲馬達扭力 或是電池容量

75nm扭力 Yamaha mid-drive motor,1-5幾乎只有用1-3,5: 中湖戰備道、東山路上華岡


海波浪 1240g, 38mm 免貼襯帶
Pirelli 30C 4S 騎了一萬多公里還是好好的(選四季胎更耐)


garmin 1050 導航、電子鈴鐺,貴而讚
garmin remote 正反翻頁、鈴鐺、Show map


42T 爬山多、競速少,比較輕鬆省電


force E1 bonus button:左右各一,短按、長按、雙按共5個function
實現一指下坡剎車(rival要3指抽筋)


Silca nastro把帶又厚又舒服(3.75mm) 適合gravel


側面全車照,希望上管能平一些、全碳車架
Shimano pro L 座墊包


座墊一直在換,現在是SMP evo plus
Bryton尾燈加雷達沒照到,推薦(麥金、garmin不推薦)


全走內線夠誠意


garmin 功率踏板
電輔車我也是有自己在算
拍謝,換飛輪跟UDH有什麼關係?不是很懂...

另外,中置馬達不見得無法換曲柄,要看曲柄安裝孔,由照片看來你那台應該有機會換碳腿,我的車是八方電機,曲柄是老式的十齒花鍵,就找不到這規格的碳腿
Stetho
新的Force E1飛輪只相容於UDH車架。
Stetho wrote:
目標:
1. 減重 2. 改進性能表現

改裝內容 (滿意程度*1-3)
1. 把手 Dedra superzero gravel carbon 42cm (***)
2. 把帶 Silca nastro cuscino 3.75mm (***)
3. 更換Sram 2025 force E1 煞變把 (***)
4. 更換Sram force 42T齒盤 (**)
5. 更換Campagnolol hyperon ultra輪組 (***)
6. 更換Dura Ace 16cm碟盤 (**)
7. 輪胎 Pirelli 30C 4S tubeless (**)
8. 更換Giant SLR D fuse defy carbon 座管 (**)
9. 坐墊 SMP Evo plus (**)
10. 解速晶片(**)


解速晶片竟然輸給手把帶......大吃一斤! 不是應該要排首位嗎?

平路段, 原廠限速25km/h跟助力騎35km/h, 那差異巨大耶!
apollo5168 wrote:
解速晶片竟然輸給手把...(恕刪)


解鎖晶片其實不是為了平路提速,當速度帶上來後,不太需要用輔助推力就可以一直保持慣性速度。

車子的80%電力其實都是耗在爬坡,所以才那麼介意車重。

之前限在25公里/時,從風櫃嘴山下開始緩坡就帶速衝上去,很容易就帶到超過25。

然後就"頓"斷電,忽然變重踩,想像一下還沒來得及變檔的近18公斤無輔助自行車卡在坡道上,

掉到20附近後再來電,然後超過25再"頓"再斷電,如此反覆循環一路頓點,

忽輕忽重超級鳥、超級不爽,最後只好收力龜在20-23,非常糟糕的騎乘感受。

換晶片後,就是持續線性穩定輸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