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一直想購入電動滑板車,終於下定決心從COSTCO線上下單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兩天就到貨! 因為有看過實機,對於它的製造工藝滿有興趣和信心,尤其是搭配10吋充氣輪胎,對於原本騎人力滑板車的我 (十分顛簸阿) 而言更有吸引力。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先講優點。官網標示「依據不同需求,您可在漫遊(~6km/h)、通勤(~10km/h)、快行(~25km/h)三種模式間恣意切換」轉換到我的騎行經驗上,反而是更高的安全感受。啟動後須推行4km/h後壓電門才會「漸加速」,而騎乘到20km/h左右直接放掉電門變滑行亦無頓挫感。在10km/h以下的速度,遇狀況隨時把腳放下車 (當然電門同時要放掉),車子就緩停止,使用體驗順暢且安全,這應該就是官方標榜的「eABS電子防鎖死煞車系統」能隨時停駐,精準無誤。我後來習慣就調整在ECO mode (~15km/h)即可順暢使用,而煞車部分則是有雙碟煞系統強力制動,能隨煞隨停。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尺寸優點方面,官方標註約長 119公分 X 寬 58.3公分 X 高 62.5公分,10吋充氣輪胎,車重26公斤。我身高180cm,體重82kg,上車後感受機身十分堅固穩定,就如官方標示「採用鋁合金車架打造,兼具輕量與高強度,能承載120公斤」!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充氣寬大輪胎在騎行時要壓過地面高度差(~2cm)非常輕鬆,在泥土地上試前進也沒問題,應該就是官方強調的「雙避震系統」的貢獻。有一些高度約10cm的台階居然也能直接下或上 (推行非騎乘),不會卡到底盤令人驚艷! 下車後有時需單手推行時(另一隻手還要牽小孩的車),因為車身平衡滿好,單手推扶步行前進也滿輕鬆。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續航優點部分,官方標示搭載大容量可拆卸式電池 (看看下圖那精美的車內電池組),續航力可達55~60公里,我間斷拍照記錄(都開機著、開燈、間斷騎乘、模式交錯使用) 使用約2個小時,電池標示約掉一格,似乎沒讓我有任何的充電焦慮產生。有時候汽車停得比較遠時,要來回拿東西就知道電動滑板車有多重要了…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其他優點還包含IPX5防水等級 (戶外必須!),以及Regenerative Braking再生傳動系統,當電動滑板車減速或剎車時,馬達會反向運作,將動能轉換為電能並回充到電池中! 剛好從居家停車場出來是一個較長的上坡,直接切換成S模式順利上坡也沒有問題,這就是這代Acer ES Series 7標榜搭載500W後輪馬達,輕鬆可達時速25公里,並具備28Nm扭力,「無懼陡坡的挑戰」。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應該是唯一機台使用上的缺點,就是車重26KG,對於收折後要上下後車箱的確費力,不知道原廠若能提供適合的分散負重肩背帶有沒有幫助? 我開的是大型房車,後車廂空間要收納這台車倒是完全沒問題。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 開箱細節 ///

大箱與內含物
運送箱頗大,打開後車體跟車身部件都有好好保護著,附件有充電器、說明書、兩把電池倉的鑰匙、龍頭把與前桿鎖附使用的螺絲與六角L型板手以及保固說明等。

產品包裝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開箱正面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內附物品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組裝、充電孔、電池孔、電池
組裝非常簡單,只有龍頭把與前桿需要使用螺絲與六角L型板手組裝,但要稍微注意的是要先接上雙邊皆有的電線接頭,接上後確認儀表板方向(朝車身)將龍頭插入前桿,並鎖上6顆螺絲即可完成。

雙邊接頭要先接上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鎖上螺絲共6顆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就完成組裝拉!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充電孔位置在前桿下方側面,接近地面所以充電時電線也不會懸著;電池倉在踏板前方,有橡膠蓋保護,需先旋開蓋子再使用鑰匙轉開,轉開後即可整個拿下踏板,看到內部的大大的電池組。

充電孔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電池倉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電池組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側柱設計
我認為側柱的長度剛好,且位置雖低但不難踢,支撐26KG的車身是滿穩定的,且停放時的傾斜角度也不大。

使用側柱(正面)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手扶直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使用側柱(側面)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踏板寬度與使用比例
我身高180cm, 鞋子穿US10 (28cm),約可雙腳平行踩踏板,前後腳會交錯到,實際使用感受很寬敞阿!

雙腳平行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雙腳前後站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龍頭細節與電門
使用時,右邊手把旁是大姆指電門,再來是收折時可以跟踏板後方勾住的彈性勾框;左方是轉動的機械鈴鐺,以及左邊把手下方用左手大拇指推動的左右轉燈號推鈕。


旋轉電門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彈性旋轉勾框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旋轉鈴鐺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儀錶板與方向燈鈕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車燈細節
前方大燈於龍頭下方,而左右轉燈就至於左右邊的把手側邊圓弧形,以及後輪上的煞車燈以及後輪旁的兩顆左右轉燈,啟動左右轉時把手與後輪邊的方向燈會同時閃動。

前車燈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左轉燈亮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左轉燈亮 (後方)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正面開燈!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儀錶板切換模式
儀錶板不能觸控使用,僅使用中間按鈕進行 (1) 按一下開機 (2) 開機後按壓1.5秒左右開關燈 (3) 待機時按壓一下進行騎行模式的切換,有ECO, D, S 以及預設的漫遊 (~6km/h) (4) 長按超過3秒以上關機,操作上算是非常容易上手。而在外面使用時,儀表板亮度十分足夠,不管是太陽下或晚上,都能清楚閱讀。


騎乘模式ECO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騎乘模式D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騎乘模式S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預設模式(漫遊)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戶外時螢幕表現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收折細節
要收折時,順向用大拇指壓下金屬彈片即可解鎖並將前桿往後往下放置,再使用龍頭上的彈性勾框勾住踏板後方突起的固定勾,即可完成。反之亦然而且更簡單,離開勾框後,基本上就往上順推機構就會自動卡住,再用手掌將卡扣蓋推上即可。

收折壓金屬彈片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機構順推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單手順放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龍頭卡扣往下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卡扣互相勾合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收折雙手舉起
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首開箱體驗! 強勁動力,馳騁無阻!


/// 結論 ///

我認為Acer ES Series 7電動滑板車的車體剛性設計與調教真的讓我騎乘感受到穩定、平順且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另外大拇指電門的設計隨點隨放,回饋速度快,也讓應對環境的變化更為快速。惟要注意整體騎乘時的高度,畢竟我站立騎行加上車身高度就已200公分,對環境的高度限制要更敏感一點。另外在速限上的設定上,25km/h的上限其實已非常足夠,足以解決這最後一哩路的需求! 最後建議絕對不要單手騎行,畢竟是站立使用的載具,雙手才能協助平衡與操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